诗情画意的太姬 作品

第263章暂命无题二十一

经过和村委里的人员一番又一番的会议论证,经过对县里的各大局和相关的单位一个又一个的问政策,最终他们把村子未来三年的规划罗列了出来。

产业这方面还是以蔬菜大棚为依托,虽然现在政府部门这方面的补贴没有了,但是政府部门的补贴跑向了延伸的行业。

他们村现有的蔬菜大棚已经建设完成,也有了相关的种植技术和种植人才,政府补贴的延伸行业就是蔬菜加工业。

想要搞蔬菜加工业就要建设相关的工厂,购买相关的设备,培养相关的人才。在这一方面,他们仍旧延续了刚刚种植蔬菜大棚时候的方法。

一方面先把人才培养放到周围县区现有的蔬菜加工企业,另一方面开始工厂的建设和政策补贴的争取。

人才和技术的培养学习由二东带队,政策补贴的申请和争取由李海负责,厂区的建设由村里原来的一批人员负责。

规划这个蓝图需要有超前的眼光,他们规划的一部分是庞大的厂区面积,厂区里面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员工宿舍休闲娱乐区等。

厂区还分为加工车间楼和销售大楼,说到销售大楼其实挺有意思的,主要是因为李海想到了以后网络销售的流行。

他们的蔬菜不可能全部用来加工,即使加工的话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但是蔬菜的销售除了可以延续现有的销售渠道以外,还可以放到网络上进行销售,采取网络直销的模式。

当然现在谈这些都稍微有点远,他们目前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建设厂区,找准产品加工的方向。

在发展产业这方面,他们有好多的资金渠道可以申请,特别是用于乡村振兴类的资金。

他们的厂区建设可以申请资金,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申请资金,甚至他们购买设备也可以申请补贴资金。

如果对这些补贴资金进行一个大致的归类汇总,李海发现其实他们自己投入的资金量并不大,但是厂区所占领的土地就需要他们村里面拿出来。

除了产业这方面的发展以外,他们还有一个规划,那就是关于村民的住宅,走还建的方式建设小区,把村民从平房里面转移到楼上去。

他们考虑的眼界不再是他们一个村子,周围五六个村,甚至十几个村的村民以后都要把他们划归到自己的小区中来。

这就是长话了,这些事情要依赖于他们现在所着手创办的企业的效益如何,要依赖他们手里的这个梧桐树能不能引来金凤凰,能够带动一大片产业的发展。

想一想他们的这个规划,前景是喜人的,时间跨度也不是两年三年能够完成的。

虽然超出了李海的任职期间,但是李海对于这样的规划还是举双手赞成,“功成不必在我”,他只要参与过就可以了。

人心齐,泰山移。有了规划蓝景,老百姓有了奔头,干劲十足。有了具体的实施步骤,那就按部就班的行动起来吧。

有一件事,李海只是在心里面默默的进行打算,他没有说出口,那就是他的规划里要把他自己的乡镇驻地也纳入规划范围。

只要他们的产业产生了虹吸效应,不怕乡镇驻地不改名字,他们要建设一个庞大的社区,他们要创造一片让他们留得下名字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