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暂命无题二十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
农民是一个非常有特征的群体,大部分人有着憨厚的性格,他们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四平八稳。
不愿意做出头鸟,最喜欢的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在农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他们的普遍心理。
农村之所以这么多年发展比较慢,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带头人,人的天然本性是自私的,还有一大天性就是懒惰。
当在城市里闯荡的年轻人努力的摆脱原始本性,在完善自我的路上狂奔的时候,农村人的“小富即安”思想牢牢的束缚着他们。
农村里的发展缺少一股绳,缺少凝聚力,偏偏他们的心态还特别的好,不羡慕大城市的繁华,只求我在村子里的经济水平保持一个中等左右就心满意足了。
新生代的年轻人,想踏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于是他们外出打工,想自主创业,想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家里的父母辈们依然固守着那一亩三分田,继续行着耕种传统,守着田地,不怕饿肚子。再就是恋乡情结,不愿意四处奔波。
于是村子里的人员构成变成了中老年人在家看家守门,种田赚口粮,村子里的年轻人四处漂泊,打工赚钱。
当年轻人开阔了眼界之后再回来,越发瞧不上自己的村子,自己的家乡。其实他们也想建设自己的家乡。
但是建设家乡这个目标对于他们来说犹如空中阁楼,没有一个抓手,没有一个切入点。
看着自己的乡镇十年八年都没有什么变化,再看看自己的村子,除了这几年因为种植蔬菜大棚,家家手中都有了一些钱以外,其实变化也不是特别大。
想改变,想发展,国家的政策虽然好,但是下沉到最基层总要有个时间,下沉的覆盖面也不一定能够覆盖到他们的家乡。
这个时候就要求他们不要再被动的等待,要主动的出击,主动的走出去,承接政策的红利。
虽然说这几年合并乡村,甚至合并乡镇,有一些政策波及到了他们,但是合并之后的管理还是个人管个人,各村管各村,只不过是村子的名称换了,换汤不换药而已。
能够实实在在带给他们实惠的事情太少了,虽然村里的广场建起来了,村里的健身器材安装起来了。
但是面对一个近乎半空的村子,面对一个没有年轻人、没有孩子的村子,让这些老年人们去跳舞,去健身?
让忙碌了一天的农活,全身疲惫不堪的人到健身器材上去摇两下,甩几下?这些事情对于祖祖辈辈从田里刨食的老农民来说,就像一个笑话一样。
村里的广场用来晒麦子,广场上的健身器材用来晒被子,这就是他们所能发挥的最大效用了。
为什么年轻人都要到城市里,到县城里去买房?以前几乎是每个村都有小学,一个乡镇一定会有一所中学。
如今别说每个村了,就是周围十个八个村能有一所小学就不错了,一个乡镇竟然连一所中学都没有,上中学的孩子们需要到隔壁的乡镇去上学。
虽然是因为招生人数太少才撤并的学校,然而学校距离家太远,又倒推了村子里的年轻人外出买房,离开家乡。
现在的农村没有了当初热火朝天的场景,即使是农忙时节,除了机器的轰鸣声,村子里依然是几声落寞的声音,一副萧条的景象。
李海他们提倡种植的蔬菜大棚,在红火了几年之后,因为销量被周围村子的大棚蚕食,如今一些青年人又走向了离乡背井的打工之路。
李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回到老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