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暂命无题十七
在这个时候,李海的单位开始派出一批第一书记到农村任职,本届第一书记的任职期间为两年。
第一书记的选派采取职工自愿和单位派出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有职工愿意去村里任职,那就到单位里说一声,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去村里任职两年。
巧合的是这一次第一书记派出去的村子里面竟然有他们老家的村子,想到家里面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大棚业务,李海的心剧烈跳动了一下。
大棚业务如果想继续拓展的话,肯定要开辟出新的路径,而新的路径是什么?怎么开展?后期业务如何处理?如果有一个合适的带头人,对于他们的老家来说肯定是一件大好事。
是回到家乡为自己的老家做些事情,展示自己的家乡情怀?还是待在单位里面按部就班,做着已经熟悉了的业务?
留在单位?还是下去发展?
其实李海对于在单位里一成不变的业务感到有些疲倦,不是不懂,而是业务太熟练了,没有挑战性,时间长了难免心生倦怠。
如果到村里任职的话,三年两年甚至三年五年,对于他的仕途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在单位的进步空间,有,但是上升的台阶对于他来说,目前还看不着,摸不到。保持一成不变的没有挑战的生活,这不符合他的性格。
如果回到家乡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因为家乡的建设蓝图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展开。
另一方面换一个工作环境,极具挑战性的事情更符合他的性格。如果做出点工作成绩来,再回到原来的单位,对于他的提拔或者是任用,单位肯定会给出一个相应的说法。
他做了权衡之后,初步想法是回到家乡发展。
但是他现在不是孤身一人,他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当他的工作发生如此大的变动的时候,他需要跟家里人商讨,共同拿出一个意见来。
如果他要回到家乡发展,肯定不能再像现在一样每天回到家里面,陪陪孩子,做一些家务活,他必须要住在老家里,根据工作的需要,很可能好长时间回不了一次家。
如果他的妻子不同意他回去,他能理解家里人的心情,毕竟现在孩子太小,孩子的成长需要他的参与。
没想到当他把这件事情提出,计划跟家里人共同商量时,家里人一致同意让他回家乡发展。
妻子方慧给他的理由是:“你的性格不适合生活在这种没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里,如果回到家乡发展,能让你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更有成就感,那你就应该回去。”
妻子还强调虽然现在孩子还小,但是她的父母能给她帮忙带孩子,所以家庭这一块让他不用操心,周末的时候,她也可以带着孩子回老家,既陪了李海,又陪了爷爷奶奶。
虽然李海的妻子跟他是同样的性格,同样的不愿意平凡,但是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妻子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一副“有子万事足”的表现,让她对工作是否平淡已经不太关注。
可能大部分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吧。
对于妻子的理解,李海很感动,本来以为还要跟岳父母沟通,才能做通妻子的工作,没想到竟然如此的顺利。
单位里的大部分员工还是安于现状的,他们对于去农村里做第一书记并不感兴趣,所以没有自愿去报名的。
这反倒便利了李海,他在员工自愿报名的最后一天去单位里报了名,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和鼓励,并说以后如果在村子里需要有哪方面的支持,一定让李海开口提,单位就是他最大的靠山。
就这样,在离开家乡十多年以后,李海又回到了村里,回来的李海,在老家势必要狠狠的折腾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