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单位里的老古董们
看标题就知道一是这些人年龄大,二是这些人比较有价值,所以才称之为“古董”。
单位里的这部分人年龄一般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也就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
这批人基本上见证了我们单位从设立到现在,近30年的时间。
这批人参加工作的时间比我们单位的设立的时间还要长,他们先在其他的单位参加工作,都是从事我们这个系统的工作,后来我们单位设立之后才调入这里。
他们这批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我们这个系统从事工作的时间长,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知识算是同一批的人中的翘楚。
这些人有的提拔了,比如我们的大领导就是这种类型,还有的就是一些分管局长们,再一个就是那些中层人员中职称比较高的那一类。
简单来说就是要么走行政,要么走职称,走职称的达到了我们这些人中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别;走行政的,也达到了他们这个年龄段所达到的最高级别。
2
他们有价值并不是指的这一方面,这只是对于他们自身的价值,他们的价值体现在对于单位的工作,对于他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
他们的业务知识是很宝贵的,他们的钻研探索精神也是很宝贵的,这两个方面都能给我们单位带来很大的价值。
他们见证了财政体制的历次改革,他们经历了从手工记账到电子化记账,他们也经历了财政授权支付和集中支付。
总之财政系统的大事他们都经历过,他们也遇到过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奇葩事情,所以他们的工作经验尤为珍贵。
但是他们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轴,认死理,在有些方面,特别是近几年的电子化进程比较快,我们使用的系统不说一日三变吧,反正是一年一变,在这一方面,他们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所以他们的思想停留在各级财政体制结算中,他们的操作也仅限于他们的认知中,跟现代化的步伐有一点点的断层。
但是他们也在努力的学习,也在努力的紧跟时代步伐,他们也想好好的站好最后一班岗,等待他们的就是退休、回家。
他们这伙人值得称颂的就是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能够慢慢的去想办法,可能这个过程有一点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让他们疑惑的事情,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能够解决好问题。
到了这个年龄段儿,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解决办法的,即使不能当场解决,给个许诺,有个计划,这件事情也就算是推进了。
他们这个年龄段最宝贵的就是,不能说是知天命吧,反正是接近耳顺了。不管别人对他们怎么评价,他们依然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现状,然后按照自己的步调循序渐进的完成自己要解决的任务。
有好多人说他们这些人是“杠精”,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心情好的时候说他们是“德高望”,心情不好的时候说他们是“老古董”,其实他们是就像是“家有一老是一宝”一样,他们也是我们单位的宝。
3
有的时候遇到比较棘手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又面临和这些老古董们接触,难免会心浮气躁,会着急说一些犯冲的话。
但是他们的包容性很强,他们也能理解我们这些还算是愤青的人,也能接受我们偶尔的不礼貌。所以对于他们这一伙人,我一直是心存敬畏的。
还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跟他们学习,不管别人是怎么评价他们,我一直觉得他们这一群人都是值得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