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名单
杨宇听完后对这里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讲这些的目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是让人快速的考察明白这个行业。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其加入。
这堂课的逻辑性很强,感觉张雨欣句句的说的很有道理。有些问题的解释非常巧妙,完全就是避重就轻。
这里的理论,制度让人感觉十分完美。
但是真实情况真的就是这样吗?
无论到哪里,他只会告诉你好的一方面,至于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可能告诉你的。
完美的理论,但是实际运行的时候会有各种问题,杨宇现在所了解的只是这里的冰山一角。
回到寝室的时候已经快一点了。
当然寝室里留着的人已经把饭做好了。
吃饭的时候张雨欣也过来了,中途吃饭的时候,张雨欣向杨宇问道:“今天听的怎么样,对这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杨宇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张雨欣继续问道:“知道这行业怎么做了吧?”
“知道了。”
然后张雨欣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去消化,很多人对于邀人还是比较抗拒的,虽然对这种模式了解之后,并且认可,但是让他接受邀人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也许是在行业中见的人多的缘故吧!
很多人他的心路历程是比较接近的,各种各样的人所想的事情也就那么一些。
所以当张雨欣对杨宇说出隔两天还有这堂课,还想不想去听的时候,杨宇感觉这人把自己的心里摸的一清二楚。
毕竟这堂课七八个小时,讲下来很难,但是听下来也很难,即使杨宇迫切的想搞明白这里的情况,但是中间还是会打瞌睡,所以很多东西也是听了个大概。
晚上睡觉的时候那些来的早的在一起聊天,讲那个经理干行业只用了三十三天就把行业做成功了。
其实聊这些可能是让人觉得有憧憬。
至于所讲的那些人的经历,到底是否存在谁也不知道。
有些人信,当然也有人不太相信。
杨宇就是那种不太相信的人。
虽然他不相信,但是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这里。
次日闫文奇让杨宇拿着本子和笔,说等会有事找他。
杨宇还以为又让他学什么东西。
当杨宇将本子和笔拿出来,找到他后。
竟然是让他写名单。
并且分的很细。
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同事。
还有这些人那些和那些认识。并且让其圈出和雷昆共同认识的人。
哪怕是只见过一面的人也让其将名字写下。
杨宇知道这件事是避免不了的。
杨宇和雷昆是高中同学,所以这里面人的名字是不能乱写的。
于是杨宇在高中同学那块下面写了几个名字。剩下的随便写了几个名字。
闫文奇对其分析到你们两个认识的人是共同市场,能直接联系到你家里的叫内市场,那些单独的和你的交际圈不大的叫外部市场。
当杨宇写下名单的时候,他已经知道接下来意味着什么。不过杨宇留了个心眼,并没有写太多人的名字。
当杨宇写名字的时候,闫文奇对杨宇说道:“一个人还不认识个几百号人。”
写完名单后,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并没有再往下继续下去。
但是最后闫文奇将名单拿走了,其实最终是拿给那所谓的寝室领导了。
当然让写名单应该也是那领导的意思吧。
他们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状态,制定相应的后续计划。
当然这些一般都是不会让当事人知道的。
虽然杨宇也听了那堂发展课,但是他还是认为这是个拉人头的事情。
这里把邀人叫做搞市场,也就是是说那些可能被叫过来的人叫做他们的市场。
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人又讲了个关于分享的故事。
不知道是杨宇多想还是其他缘故。
当一个人听到一些话,总是下意识的去对号入座。
虽然杨宇能理解这些东西,但是到了自己头上的时候,却有些接受不了。
就好比世界上意外的事故千千万,但是如果发生在自己身边人的话,那么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名单就像是一根刺,深深的扎入了杨宇的身上。
这天杨宇总是不自觉的乱想。
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他竟然主动的找人去打牌。
就这样这天也就这样过去了。
次日起床洗漱完毕后照常在男寝进行讲课。
今天他们竟然让杨宇来讲。
虽然杨宇已经学会,但是还没讲过,杨宇站在那里多少有些紧张。
在讲之前他们让杨宇唱首歌,他们平时都唱行业歌,但是杨宇还没有学过。
这时他们说,你唱一首你之前听过的就行。
杨宇这本来就五音不全,虽然也偶尔听歌,但是却很少能将一首歌完整的唱下来。
他思索一会,唱了一首张国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