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打完收工
令人意外的是,云樾那边出手了。
杨悦薇都十分震惊,因为杨家明面上是不应该站任何一方的纯臣。尤其杨守义,就是谢韶光真嫁给沈晏舟,他都不会帮谁。
眼看赵王的军队借道淮安,过云樾,直插霁州南和临西的交界,前线和赵王正面对抗的兵力还不急回援,原本应该打一个措手不及。
没想到杨守义先顶了起来,而沈晏舟从临西调集的兵力也将将赶上,两边一鼓作气,将淮安都吞下一部分。
这下三王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左支右绌的成了他们。
本来淮安靠着云樾,杨守义不帮他,也能将他和临西、霁州隔开,让他能安心对付京中乱局。
没想到这下不但没伤着沈晏舟,反而把云樾逼反,自己的封地都快不保。
赵王的军队见没能讨到好,他自己的封地还在和安君意对抗的前线,必然不会恋战,就这么丢下被吞掉一部分的淮安,仓惶撤离。
淮安王这能干?
本就离心离德的联盟即刻解体。
而沈晏舟一鼓作气,将淮安也收入囊中。
其实后来攻打淮安靠的还是他自己封地的人,杨守义压根没出云樾。
那些大多是新兵,作战能力和安君意那边的比不上,如果赵王能快速调整状态,据守淮安的要塞反抗的话,本来不会损失那么惨重。
只是兵败如山倒,他一触即溃,也不想浪费力量在守卫淮安上。
而淮安王的人正抵在京畿附近抗衡燕王的军队,大本营本以为是高枕无忧,谁能知道被赵王一捅,捅出天大的篓子。
眼下他在皇位争夺中已经毫无竞争力,权衡之下,竟然直接投了安君意。
毕竟联盟让他痛失封地,而燕王能杀沈庆烨,杀他自然也不在话下,并非能兄友弟恭之辈。
唯独这个之前不甚了解的皇十子沈晏舟,或许能下注读一读。
反正他现在也什么都没了。
而有了他的加入,赵王和清江王再也没太多秘密。
再加上得到了淮安,旁边的江州也一并被收入囊中。
安国的铁骑踏上京畿的土地时,已经是十二月。
清江王及其残部朝东流窜,赵王在受降前试图刺杀安君意就地受戮,只剩京中燕王负隅顽抗。
而其他那些在这场争斗中并非一方势力,或是依附哪方以求生存,或是龟缩王府领地当缩头乌龟。
这场历时数年的人祸,就此落下帷幕。
安君意的军队进城时,城中家家户户闭门不出,连孩子都吓得不敢夜啼。
据说后来从皇宫中流出的血水,足以让护城河染红。
在彻底的‘清理’后,这座古老的宫殿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次年春二月,宣帝十子沈晏舟,登基为帝。
没有任何文书遗诏可以依凭,但除了某些看不清局势的文臣言官骂两句,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
毕竟,安国人的铁骑可还守在京城外,玄甲重骑,比任何证明都好使。
随着他的登基,这座四九城终于重新开始运转。
除了对他上位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外,春耕、水利、戍边、官员调遣……一系列事务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其中当然包括,谢寻山。
谢寻山领的修河这事大概是先帝安排的最后一件,因为先帝驾崩,几子乱政,后续的资金断流,这任务差点就无以为继。
后来是从临西那边的财务拨款,才让他得以将从霁州到沣水上游的水道都清理了大半。
有些事实在是人力不能为,或是沉疴积弊,他这个工部小官实在是难能整治。
接到回京的调令,谢寻山心中五味杂陈。
出京这一趟,他才好像真的活过来了。
短短几年,经历的事比他前半生还多。
而且……
谁也没想到沈晏舟真的能坐上那个位置。
也不确定,他和谢韶光的婚约,还做不做数。
“谢大人,还不接旨。”传令官见他发愣,催促道。
“是,臣领旨。”谢寻山行了个大礼,接过调令。
传令官侧开身,让另一个人站在前头。
“谢家小姐呢?这圣旨,是给她的。”那人戴着内侍的官帽,语气含笑地问道。
和谢寻山调令一起来的,还有一道赐婚书。
“闻谢家有女,恭敬淑德,蕙质兰心……昔以香囊为缘,以玉为信,许以为妻。今登大统,不忘故剑,江山风月,邀卿共鉴。着谢氏女即日随行启程,赴京完婚。”
下面的署名是沈晏舟,可现在他的名字已经不是寻常人能随便说及的了,太监顿了顿,拖长调子来了句‘钦此’。
这信一半公一半私,压根不是什么正经婚书。
“谢小姐,接旨吧。”太监笑眯眯地说。
“哦。”谢韶光淡然伸手,吓得一旁的杨悦薇赶紧按着她行了大礼,才接过赐婚书,又让人给传令太监包了封赏。
太监那什么人没见过,看谢韶光这样,讪讪笑道:“宫中不比别处,好在回京还有些时日,谢夫人这可要好好教好谢小姐。”
“自然,自然,劳烦公公稍候,我们稍作准备,不日便能启程。”
谢韶光看着手里的赐婚书,字迹名字都和沈晏舟往日给她的信没什么区别,可信纸洒金印花,又精致装裱过,拿着像个什么收藏品。
登上那个位置,他和从前的安清流已经越来越远了。
而现在,也才是剧情真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