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是,你们真拿我当百科全书了?
顺天府渡口处,薛虹领着一队龙禁卫、锦衣卫等候着朱煇的船队。
老马扛着熟铜棍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薛侍郎,渡口的船只都清理完毕了。还有就是顺天府不少百姓都围在渡口处,想要看一看东瀛的倭王长什么样子的,需不需要清理一下?”
“此战乃扬我大明国威,既然百姓想看,那便让他们看个够。
不过队伍要分开走。四殿下所带物资、俘虏一队,供百姓观望,以宣天威。本官另带一队,同四殿下进京交旨。”
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防止有丧心病狂之人行刺。
“薛侍郎快看!!四殿下到了!!”
向河面上望去,只见江面波涛翻涌,三百余艘大船,船头黄铜兽面衔着猎猎旌旗,一面面大鼓其声隆隆,震人心魄。楼船之上,兵士悍勇雄壮。
沿岸百姓无不为之欣喜,雀跃。
楼船靠岸,一队身形高大的士兵迅速撑开帷幕,将渡口挡了起来。
随后朱煇便被士兵抬了下来。
不挡不行啊,说好的大获全胜,怎么亲王殿下还被人干躺下了?
万一被百姓看到会引发不好的舆论的。
薛虹绕进帷幕内,看着瘫软在担架上的朱煇笑着打起了招呼:“四殿下久见了。”
“景#@*哇!!!”
谁也想不到,堪称陆地战神,能手撕活人的猛男朱煇居然会弱船。
“走吧,把一坨王爷抬回宫里先面见陛下去。”
就在薛虹要转身去骑马时,却被朱煇伸手拽住了袖子,用虚弱不堪的声音坚定的吐出了两个字:“尾款!!”
薛虹把朱煇的手从自己的袖子上掰开,随后道:“这个殿下可同我说不来,还是到宫里同陛下谈吧。”
……
御书房内,隆庆帝、正德帝爷俩直接坐在门口,望眼欲穿。
“老大,这一趟老四真挣了百来万两银子?”
“父皇,小了,格局小了。远远不止啊!老四光是贩卖倭奴都挣了不止百万银两。
况且凭这小子的性格,在东瀛的时候会不搜刮一番?”
隆庆帝脸上渐渐浮现出笑容,双手搓了搓:“哎呀,看来朕今天又要发一笔小财了。
那个谁,去东华门看看,人到了没有?”
小太监飞快的跑了出去,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后,小太监大汗淋漓的又跑了回来。
“回禀陛下、太上皇,四殿下被抬回来了。”
隆庆帝、正德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抬回来??!
隆庆帝身上藏匿许久的帝威顷刻而出,宛若一条须发皆张的怒龙。
正德帝直接从地上站了起来,一把拽住小太监的衣领拎了过来:“你说什么?!老四受伤了?!东瀛这群矮人是不想活了吗!!”
“回禀陛下,四殿下没受伤。是晕船晕的。”
正德帝喷薄而出的怒火瞬间被浇灭,然后将小太监从左手上放到地上。
晕船啊,那没事了。这是他们这一脉特有的弱点了。
就连太子这种堪称肉身成圣的存在,也沾点弱船属性。
薛虹走在担架旁边,看着几乎要变成液体的朱煇,表示理解。
别说朱煇这个本来就弱船的,就是薛虹这个南方人,第一次坐海船也被颠的五脏六腑都移位了。
进了御书房后,两名锦衣卫将担架放在地上,随后退了出去。
“臣薛虹,带四殿下前来交旨。”
“父皇,皇兄,我……哇……”
“景瑜啊,你下去休息吧。”
薛虹余光瞥了一眼御案上的账册,以及旁边苍蝇搓手的隆庆帝,心中悠悠一叹:四殿下啊,摊上这么个爹,这么个大哥。你就认了吧。
薛虹刚刚经过日精门时,碰见了被押运进来的囚车。囚车中的正是丰臣秀吉本人。
看起来极其瘦小,样貌也是平平无奇,甚至有些丑陋。
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容貌猥琐的人会是从底层一步步爬到史书留名的丰臣秀吉。
似乎感受到了薛虹的目光,丰臣秀吉睁开眼睛,与薛虹对视了一眼。随即看到了四周朱红色的高大宫墙。
眼底是震撼,是不甘,是释然,最后是无以言语的苦涩。
这一路上的旅途,丰臣秀吉见识到了大明同东瀛的巨大差距。
仅仅是天津卫的建筑,就要超过东瀛京都不知多少。
如今眼前这座皇城,巍峨壮阔。
路过乾清门时,直视乾清宫的那一刻,一股威严扑面而来。
丰臣秀吉仿佛在这坐落在大地的宫城上空看见了一条浑身金色,正在盘距的神龙。
祂不经意的摆弄显露着自己的爪牙,一举一动风雨兴焉,刀兵起焉。
金龙每一次的抬眸,都是名为大明的庞然大物的愤怒。
……
下午时分,囚车最终停在了龙首宫的院子中。数名太监过来,将丰臣秀吉自囚车中放出,让其沐浴更衣,好觐见隆庆帝。
只是太监拿过来的衣服太大了,穿越丰臣秀吉的身上,难免有种诡异的喜感。
这是一套诸侯的朝服,金银交织,威严贵气,可穿在丰臣秀吉的身上,却总有一种沐猴而冠的感觉。
这并非是大明有意羞辱他,只是忽略了身高问题。
在锦衣卫的左右“搀扶”下,丰臣秀吉终于见到了被自己认为是宿敌之人。
当今太上皇,“仅仅”花费二十年时间改变大明糜烂局势,收拢权力,整顿武备,肃清吏制,在位期间还硬扛了母亲河一次肘击的隆庆帝。
如今的隆庆帝虽须发皆白,但脸上却并无太多褶皱,反而因为得到休息,显得更加年轻些,仿若四十出头。
身姿伟岸,龙章凤目,一举一动若金龙抬头,神凤张目,自有万千威仪。
“你就是朕昔日册封之倭王,丰臣秀吉?
倒也是个人物,不过也只是如此了……朕听说你想见朕,为什么?”
“因为我想看看,我究竟输给了怎样的一位皇帝。”
隆庆帝手中一边翻看着自己四儿子孝顺过来的账册,一边纠正道:“你输给的不是朕,而是朕的儿子,朕现在已经退位了。”
丰臣秀吉情绪忽然有些激动:“可要是没有你留下的底蕴,现在的皇帝根本不可能轻易的击败我!所以我不服!!”
隆庆帝慢悠悠的坐下,一手捧着账本,一手去拿老花镜,同时继续扎心道:“冷静点,那么激动做什么?
输了就是输了,哪来那么多借口。说实在的,朕对你也很好奇。
朕之先祖乃是起于微末,后力挽天倾,再复正统之文明。你的经历倒也有几分风采在,可称一代创奇。
光是这一点,朕就愿意给你一条生路。让你留在京中颐养天年。
对了,身体觉得还好吗?”
丰臣秀吉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道:“托四殿下一路上的照顾,还可。”
“嗯,那就行。朕可是花了一百万两银子的白条买你这条小命。你要是死了,朕多亏啊,虽然就一张纸的事,可传出去,毕竟名声有碍嘛。”
一百万两的……白条??
丰臣秀吉听着锦衣卫的翻译,脑子有些转不过来弯。
“行了,把他带下去看管起来吧。等过几天开太庙献俘时还要他和那个倭皇出面呢。
至于封赏,看后续皇帝怎么说吧。这就不是朕该考虑的问题了。
不过说起来,朕是不是可以效仿唐太宗,收藏一下番邦国王?听起来很有趣的样子。”
……
“单尚书、李尚书、老师,您三位太看的起我了。治理黄河这事我怎么可能懂?”
薛虹看着面前的单守才、李如圭、林如海三人无奈的解释道。
薛虹把朱煇送到宫里,刚刚出了东华门,就被这三位直接拦住,二话不说拽上马车就走。
原因是李如圭有意趁着国库富裕,大刀阔斧的治理一番黄河,至少争取一二百年内不再泛滥。
也不知道tm是谁传的,说薛虹遍读古史,也许有薛虹不会的,但绝对没有他不知道的。
然后三人就直接过来抓人了。
林如海抿了抿茶水,随后问道:“不用你会,你只需要将你知道的和黄河相关的治理的事件说一下,供李尚书参考就行。”
“如此,弟子谨遵师命。黄河至今已经发生过五次改道。第一次改道是发生在……”
单守才、李如圭猛的抬头,面面相觑,随后看向林如海:这老小子真没吹牛逼!他真知道啊??
林如海微微噘嘴,轻抚胡须,眼睛微眯:什么叫做名师出高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