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呐,这个就叫艺术
写剧本不需要文笔,要的是情节和思路。
哪怕你文字一塌糊涂,只要能描述清楚,有节奏,那就行。
现在药染尘的情况,就有点不上不下。
“你知道吗,染尘同志,其实我不建议你去往文笔上钻。”
“为什么?”药染尘觉得很奇怪。
听许灼的意思是否定这东西的。
可是这玩意儿,从小到大,周围人都推崇啊。
“所谓文字,是为表达所服务的。”
“你能用自己风格把内容表达出来,这就有了基础,可以得一分。”
“表达流畅,这就合格了,可以得一分。”
“能够掌握好起承转合,这种节奏性的东西,可以得一分。”
“拿到三分,你就是个有能力的作家。”
“当你言之有物,能够做到描述通俗易懂却又写出所要描写目标的精髓,又能得一分。”
“四分作家,已经是顶流。”
“你描写的东西,借物喻人,借事喻理,或嘲讽或批判或赞扬,再得一分。”
“能够戳中群众的心,生成共鸣,引领风气,还得一分。”
“当你的东西或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或家国情怀,有着一方领域独到见解,又得一分。”
“七分作家,我可以说已比茅鲁巴老厉害一点。”
“这些顶流也大概在六分半左右。”
“不过茅盾差不多七分多一点。”
“最后一分,是八分,这一点就是严谨,写任何文章要有头有尾,论据论点论证,让人无可反驳。”
“八分的文章不少见,但是八分的小说很难。”
“其实往上还有九分的,十分的。”
“我认为九分作品是梁启超的《少年华夏说》。”
“十分的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九分可以挽救民族于危难,震耳发聩,让人觉醒,靠纸笔挽救国家民族。十分则是可以改变历史,扭转乾坤。”
“这些也只是荣誉评。”
“实打实一分一分评上去,其实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标准分。”
“四大名着里单论文笔最强的是《水浒传》,里面有很多越品越有味道的巅峰文笔,但《水浒传》也顶多六分半。”
“很多人以为辞藻华丽,就是文笔好。”
“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辞藻华丽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你如果能用十个字写一个故事,那才叫文笔好,可这里面有什么华丽辞藻吗?十个字里面但凡有点华丽,这个故事就很难成就。”
“外国作家里我个人更加推崇海明威,国内作品我个人推崇《水浒传》‘风雪山神庙’那一段。”
“写剧本和小说的不同,是要在每个场景里用文字来塑造画面艺术。”
“艺术就是简单的一个场景却仿佛有各种故事。”
“剧本是反过来,用各种故事来加深这个场景,使之成为‘名场面’。”“比方说‘井冈山会师’这副作品,只是简单的扬着红旗,领袖们握手,身后一群人欢呼。”
“可我们都知道会师前发生了什么,会师后又发生什么,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把领袖们握手,变成了一幅刻入历史节点的画面。”
“呐,这个就叫艺术。”
“简单平静的文字下,是波涛汹涌的故事,是跌宕起伏的过往,这叫文笔。”
“像《滕王阁序》这样的,我个人是很反对的。”
“小说即故事,写小说的笔就是刻在读者心上的刀。”
“想要做到‘尔要试试我宝剑锋利否’‘我剑也未尝不利’,这很难。”
“尤其是在长篇小说里保持这样的笔力,简直难如登天。”
“我现在对自己的评价,也不过是个勉强三分而已。”
“就这还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你也不用担心,实在不知道怎么弄,就去抄抄海明威的,用大篇幅抄写来感受一下人家的平实到像大地一般沉厚朴实的写作风格,遣词造句。”
“抄写多了就会融入到人家的风格中去。”
“用他的风格来打底,还是比较容易形成自己风格的。”
“你学金古梁琼瑶的,人家个人风格都浓烈,不适合你。”
两人讨论了很多,也聊了很多,关系距离缩短不少。
聊完了这些旁枝末节的东西,便去签了协议。
这次的协议,修改过了,一式两份,都是手写。
这么一来,两人才更加放心去聊剧情上的事。
就在两人聊得热切时,门口来了人,是万芸。
她朝里头看着几乎挨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两人,不禁抿了抿嘴。
“学长。”门是开着的,她敲门打断道:“蔡所来了,带来了你要的东西,你去看看呗,东西还挺多的。”
“成——染尘同志,你继续弄,我去处理下琐事。”
离开房间,许灼下了楼,没走多远就被楚跃华叫住。
“许委员,那只铁皮箱子是你交过来的?”
楚跃华带着他,到了中院这里的房间,指着里面的东西道。
许灼应了声,说了下大体情况。
楚跃华挥挥手道:“许委员,那地是你的,你自家屋子里弄出来的东西,放到村委干什么。再说,一些古钱币,几把破铜烂铁,也不值钱。你不是喜欢这个嘛,回头拿走,新村委不适合放这些。”
“好嘞,回头我就过来拿。”
聊两句出门,出门就吓了一跳。
只见不远处二十三号门口空地上,聚集着一大群牲口。
其中有四头高大矫健的骡子,身上鞍具蹄铁俱全,后面还有六粗壮的驴子,其中三头肚子都鼓鼓囊囊的,剩下三头则是高大的公驴。
蔡淳带着几人正在二十三号门前,也没进去。
“蔡哥,怎么不进去?”
许灼走过去打招呼,看着这么多玩意儿,有些心疼钱了。
蔡淳笑着走过来,和许灼握了握手,拍拍他肩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