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子 作品

第380章 星星学堂

赵恒熙没想到陈瑞宏找她就是为了挖她到办公厅工作,还说什么都听她的。

不过这话听起来真让人舒服。

赵恒熙爽朗地笑道,“谢陈部长厚爱,我在宁县还有工作,就不来洛市凑热闹了。”

赵恒熙当然不会满足于宁县,只是她还有计划,关于宁县一些记录她还没完成,总不能做一半就离开。

她为温婉发展宁县而转行,可骨子里流淌的血液,让她有着记者的敏锐,宁县的发展,值得她记录所有的经验,提交给国家,让更多的人看见宁县,学习宁县。

不过这次临时借调她来洛市记录这次教育腐败事件,她既意外也很惊喜,毕竟她知道,她的记录是会进内参的,她的笔将成为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去剖析教育腐败这一毒瘤的肌理。

这是大领导们对她的信任,也是她职业生涯的荣光。

温婉告诉她,河洛从这次事件开始,将全面改革教育。自己的记录,将来可能是推动全国教育体系净化革新的关键力量,或成为高悬在腐败分子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或成为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依据。

温婉希望教育回归本真,重新成为孕育希望与梦想的摇篮 ,她也如是。

……

看到好友到达,温婉立刻站起身与她拥抱。

她们几人说好要抽时间相聚,可工作繁忙都让她们约不到相聚的时间。

只是她们都不是擅长闲聊的人,知道彼此安好,多余的废话都没有就进入正题。

温婉把准备好的资料递给赵恒熙,“恒熙,今天你去这里取素材,这是我周六那天会提及的内容,需要安装一些东西,除了监控,还有一些我捐赠的教育物资有的也需要安装,让李大哥按指示指挥他们安装。”

“我捐赠物资的那些你别写进去,你记录可为的监控。”

赵恒熙有些好奇,“可为做的监控那么好?”

温婉笑,眼里全是骄傲,“比时下的监控技术强很多,高清夜视还能联网,而且节省了很多成本。”

“那宁县是不是也准备普及使用?”赵恒熙是知道江可为的本事的,江可为之前的小发明让大家赞不绝口,戏称江可为出品,必是精品。

“不仅仅是宁县需要,瑾瑜打算整个河洛都更新,到时可以大大地提高办案效率,也能给不良分子起到震慑的作用。”

赵恒熙笑,“确实。以前是举头三尺有神明,靠的是人心自我克制。接下来是举头三尺有监控摄像头,靠的是看得见的监督。”

哪种更有效果,答案不言而喻。

赵恒熙带着温婉布置的任务和李想先去江可为的实验室那拿监控,然后和温婉的物资车队一起出发去鹰嘴崖村。

车队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行,两旁是高耸的青山,随着距离鹰嘴崖村越来越近,路况也愈发糟糕。

终于,这个僻远的鹰嘴崖村映入大家的眼帘。

这村子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远远望去,那形状独特的鹰嘴崖就像一只雄鹰俯瞰着整个村子,故而得名。

村里的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用石头堆砌而成,古朴而又充满韵味。

由于村子地处深山,山路崎岖难行,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天还未亮,他们就得打着手电筒出门,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爬,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山谷,危险重重。

而且,每逢雨季,山体滑坡、道路泥泞更是家常便饭,学校常常因此停课,孩子们的学业也受到极大影响。

村里唯一的学校,还是几十年前修建的,教室破旧不堪,屋顶漏雨,墙壁斑驳。桌椅也是参差不齐,有些甚至缺胳膊少腿。教学设备更是匮乏,连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工具都没有。师资力量也十分薄弱,仅有几位老师,要负责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

更令人揪心的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很多孩子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少人早早辍学,帮着家里干农活或者外出打工,放弃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车队到村的时候,鹰嘴崖村村书记杨丰谷带领着村委会的成员早早等在村口。

他们看到车队的时候吓一跳,以为来了很多领导。

赵恒熙率先打开车门,一身工装,看起来不像领导。

她简单便杨丰谷等人点头打招呼,然后走向后车厢拿出自己的摄影工具。

李想将车停好,又指挥着车队把物资卸下来。

赵恒熙走向杨丰谷,“您好,请问是杨书记吗?我是赵恒熙,温主任让我过来取些镜头,后面是她捐赠给鹰嘴崖的教育物资,您看要放到哪个地方妥当?”

“赵同志您好,欢迎你们的到来。”杨丰谷连忙招呼着赵恒熙进村。

随着卸下来的几车物资,杨丰谷等人目瞪口呆。

说是教育物资,除了书籍、文具、体育用品等,连孩子们的衣服鞋子都准备了。

赵恒熙按温婉说的解释道,“温主任说这些东西先发给所有孩子,然后请杨书记尽快确定新校址,她给鹰嘴崖周围的村落建一个共用的学校,给你们这几个村落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

这次调查,不仅是鹰嘴崖村的小芳,还有其它村落的“小芳”,解决不了上学难的问题,教育公平谈何实现。

如果温婉要按章程来规划建校,审批流程会花很多时间,为了尽快落实,温婉决定自己掏腰包。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为省事直接掏腰包了。

之前还有人觉得她傻,别人当官发大财,她当个官却还想尽办法往里头贴钱。

也有人酸言酸语说温婉花钱在沽名钓誉。

对此温婉的回答是——她就是有钱任性。

她钱多没处花,给乡村的孩子建建学校怎么了,给孤寡老人建桃源居怎么了,吃他家大米了?还是花他家一毛钱了?

需要谁来指手画脚?

她就是花得一毛不剩,也是她乐意!

沽名钓誉又如何,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好处比什么都强。

如今温婉给偏远地区建学校的公益学校遍布河洛各地,她没有什么刻意性,就是恰巧发现有小孩上学难了,她就叫人去考察一下真实性,然后该捐的捐,该建的建,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星星学堂。

这是温婉在一份调研报告里看到一个山区孩子在作文里写的话,“老师说知识是星星,可我的星星总在云里。”

温婉想,“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那些摸黑起床走山路上学又摸黑翻山越岭的小身影,他们高举着的手电筒,分明是群山里跳动的星火。

星星,怎能因为高山的遮挡而失去光芒?

至此星星学堂也在河洛各地点起了星光,一开始只是在宁县,后来是周围县,再后来是新乡市,而今,鹰嘴崖村的星星学堂将是温婉跨出新乡市建立的第一所公益学校。

后来,遍布全国的星星学堂培养出来的无数优秀学子,他们都记得一个共同的名字,温婉。

一位像星星一样耀眼的时代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