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皇后病了之后,后宫的大部分事务都是由齐姣来处理。

太后的身子也管不了事,顺下来就是她。

另外几个倒是越发懒了,前几日小聚的时候,容妃甚至想让她接过景阳宫的宫务,理由是她最近太忙,实在管不了。

这话一出,齐姣就悟了,容妃原来不是不懒了,而是懒到了其他地方。

景阳宫的事务一点都不多,甚至都不用费什么心思,只要按时派人过去打理书,晒晒就好。

下面的宫人可能连上面管的人换了都不知道,也不算是给齐姣添麻烦。

明明是很简单的事,在容妃口中,就像牵制的绳子一样,她不喜欢麻烦和责任。

但她有自知之明,她想要的是风花雪月的自由,而宫中不需要操心其他,没有斗争,吃喝不用愁,也没人会管制她,这才是最适合她的地方。

其他人和家里的感情也有不错的,容妃自觉自己薄情,倒没有这种感触,宫里的生活挺好,有仪贵人这个活宝在身边,日子过的比之前还精彩。

对容妃来说,现在身上就这一点负担了,自然是早放手早解脱。

她一开始就没惦记过宫权,只是大家都有,她也不好太过于不合群。

皇后娘娘之前做这事就是为了安皇上的心,她们也不能不配合。

现在的局面又不像从前,倒不必这么小心,正是放手的大好时机。

更深层的猜测,容妃倒没有透露出来,不管怎么说,那只是个猜想。

宣妃也有学有样,说是她最近研究的东西太多了,宫务过于劳累,实在是担当不起了。

齐姣不可能都纵着她们,后面传出去都不好听,有可能还说她这个贵妃想夺皇后的权。

管了这么多年,也至于现在才累到。

这次的情况好像真的严重些,坤宁宫如今还是不让人进去看望,众人的心也跟着焦躁起来。

皇后当然不敢让人进来看望,她现在不是生病,甚至可以说把身子养的倍儿棒,比之前没病的时候脸色还红润,怎么看都不像是个病人。

金嬷嬷很有成就感,这么多年,总算是看到一回成果了。

也明白,这么多年皇后的病情反反复复,恐怕是因为心里始终不舒坦。

心有郁气,情绪上不好,身子就更不可能养好了。

如今小姐这副模样,就算是在闺阁中都没见过。

能放下所有事,安心过日子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能看以前没空看的书,做很浪费时间的事,就算只能在坤宁宫拘着,也有个盼头一直在前面挂着。

这种空闲的日子对皇后来说,实在是久违。

后面皇后甚至将凤印送到华阳宫,口谕还说的明明白白,病没好,精力不济,实在处理不了宫务,便全权交给贵妃。

汪淑竹做这事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过,找到了现在这个好时机。

索性她这个皇后都要没了,顺水推舟推贵妃一把,皇上说不准还觉得她识趣。

这东西拿在手里这么多年,也没见有什么特殊的,贵妃可能也不稀罕,但后宫也要有个领头人,这个人选非她莫属,早一天,晚一天送过去都一样。

汪淑竹的心思摆的明明白白,这凤印就这么到了齐姣手中。

宫外的人得知皇后至今还未病愈的消息,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后宫一个变动,便有可能牵扯到其他很多事情,更别说是皇后这种身份了。

也是给其他人一个心理准备,要是皇后突然没了,后面引起的动荡更大。

这下齐姣是真的推脱不掉了,总不能去坤宁宫和“病着”的皇后理论。

太后也送了东西过来,犒劳贵妃这段时间劳心劳力,段惟和那边肯定也跟上,一时之间,倒没有什么风言风语。

皇后身体不适,若是强求,也是为人所难。

对齐姣来说,宫务也不难上手,只是比以前管的多些而已,基本的框架和运行结构都已经定好,她只需要看着不走歪就好。

手上也有了自己的人,接管的过程倒是比想象的容易。

这日齐姣还是待在乾清宫,处理完宫务,还得来乾清宫陪人,这日子过的是真充实。

对段惟和来说,批折子已经成了每日任务,没什么好看的,但齐姣不是,这才几年,没那么容易腻,偶尔见她看折子时那新奇的眼神时,段惟和心情就微妙的转好了。

应当不是他的错觉,只要她在,速度都快好多。

“黄河决堤,皇上这回打算派谁去处理?”

黄河决堤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每次出事一样会波及许多人的生命安全。

人类和母亲河的博弈从未结束。

对统治者来说,也是考验。

水泥出现之后,已经用上了,但在洪水的决堤下,还是有可能被摧毁,伤亡不像之前那般严重,已经是万幸了。

不少百姓还大喊皇上英明,可见之前的阴影有多深。

每次要重新修建河防,还是得从朝中派人过去,救灾这些事可不敢完全交给当地的官员。

财帛动人心,手中握有大量银子后,就算段惟和之前砍了许多贪官,震慑在前,也不敢保证中饱私囊的人就没了。

派人过去,有监督还能收敛些。

“就让长宁过去,应当有些经验了。”

段惟和用儿子用的顺手又放心,自然不会错过。

“朕也是想让他多练练。”

“皇上不用解释这么多,长宁应当理解你的苦心。”

看着齐姣那双笑眯眯的眼睛,段惟和还想说,其实是在向她解释,长宁应当不会觉得有什么,甚至还可能非常乐意。

他自认比较勤勉,但也没有像长宁一般。

而且,做事也十分踏实,他以前当太子的时候,手段都没有这么老练。

“长宁这这回要去的有些久,朕还想着让他到江南看看。”

这个“看看”当然不是看看那么简单。

段惟和对江南那些富商早就不顺眼了,个个吃的肚大肥圆,趴在百姓身上吸骨血,但想着不能上下一起折腾,容易翻车,才放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