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她依稀记得刘七嫂子的模样,是个温柔的小家碧玉。

鹤影顿时觉得天清云淡,面前的茶水都喷香了不少。

……

张咏静静看着眼前的坤宁宫。

从乾清门值班房到这里的距离并不算远。

却像天堑一般的距离。

苏晚晚端坐在正殿,神色凝重:

“张大伴,苏家大火一案迟迟没有进展,有劳您费心,帮本宫查出幕后真凶。”

要是以前,她是不敢找这些大太监问这事的。

可经历过上次的动荡,

张咏没有大包大揽:“此事东厂提督马永成应该清楚,问他最为妥当。”

马永成来得很快,态度也很谦卑,直接跪地:

“此事是柳内相授意,相关人证物证本来都在诏狱,后来却被人故意销毁。”

马永成说了几个经办此事的锦衣卫番子性命,这些人后来办事时全都出了意外。

苏晚晚愣怔住。

这事她有准备,可人证物证都在诏狱了,陆行简会完全不知道?

她让马永成下去,单独问张咏:

“这事有几分可信?”

顿了顿,还是艰难地问出口:“皇上知道吗?”

张咏沉默了一会儿,“是真的。”

“皇上应该知道,是他下令销毁的这些人证物证。”

苏晚晚如同被人从头浇了一盆凉水。

心脏一阵抽痛。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伸手去端桌子上的茶杯。

却因为手抖得太厉害,茶水溢出来。

被枕边人欺骗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

他明明知道她一直想查出苏家大火的幕后真凶。

却做了帮凶,把这件事压了下去。

所以,在他眼里,苏家大火其实压根不算什么事。

她所经历的绝望和痛苦,在他眼里,大概不值一提。

苏晚晚脸色白得厉害,强撑着身体对张咏道:“本宫知道了。”

张咏眼里闪过一抹怜惜。

“娘娘若是要报仇,只怕时机未到。”

苏晚晚勉强笑了笑,比哭还难看:

“皇上不想让我报仇,我有什么办法?”

“可是,他为什么不和我直说?”

“就因为我好欺负吗?”

口口声声说爱她的枕边人,却是欺她瞒她最深之人。

张咏心有不忍:“娘娘若要报仇,微臣愿效犬马之劳。”

这事其实也算顺势而为。

皇帝一直纵容柳溍,“捧杀”的意味不要太明显。

偏偏柳溍一条路走到黑,最好的下场也就是苟活一条性命去南京孝陵种菜。

苏晚晚怔住。

她的丈夫,不曾真心想过帮她报仇。

反而是一个没什么关系的宦官愿意帮她。

她伤心地摇了摇头:“不必了,这事张大伴就当不知道,免得招致灾祸。”

张咏微微抿了一下唇,垂眸掩去眸中情绪。

张咏离开后,小宫女拿来辽东八百里加急传来的信件。

这些信件每天都有,草书即兴而就,有的写得歪歪扭扭,或许是在马车或者马背上匆匆写的。

有的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有的信纸里头夹着一朵压扁的花,上头只两个字:“勿念。”

苏晚晚之前也是每天都写信,告诉他今天的奏折都有哪些,她是怎么处理的。

最后附带问一句,路上热不热,饭食可口否,让他注意休息别中暑。

洋洋洒洒有好几页。

以前还不怎么觉得。

现在一看这信,只觉得讽刺至极。

八百里加急成本很高,有时候驿卒会跑死,马匹也会跑得累死。

他却只传这一两句废话。

敷衍如此明显,她却看不穿。

小宫女问:“娘娘,现在写回信,还是我晚上再写?”

苏晚晚一点都没有心情:“不写。”

以后都不写了。

浪费精神和人力物力。

……

陆行简一连几天没收到苏晚晚的信,心头不安,写了封信让孟岳亲自回京一趟。

孟岳跑掉了半条命,才赶到京城,急匆匆到了坤宁宫。

宫人正在禀报:“刘阁老出城扫墓,遇到山匪打劫,出事了!”

苏晚晚睁大眼睛:“怎么可能?”

京畿治安何至于差到这个地步?

“快,快传太医过去诊治!”

苏晚晚站起身,身子却晃了晃,直接喷出一口鲜血,晕了过去。

孟岳都快疯了。

却找不到鹤影,只见到小宫女和小内侍。

孟岳让人去找鹤影,却听人回转,鹤影离开京城去边疆贩马去了。

太医很快过来,后面还跟着行色匆匆的张咏。

太医说娘娘是骤然受惊才吐血,加上平日太劳累,需要卧床静养。

苏晚晚脸色白得像纸,闭着眼一动不动。

太医开的药方,张咏接过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抓来的药也亲自过问才让人在床前煎药。

半点不离眼。

孟岳心想,张太监管的是宫中禁卫,怎么连皇后娘娘的药食也过问起来了?

可此时鹤影不在,坤宁宫剩下服侍的人虽也有得力的,毕竟年轻,镇不住场子。

张咏在这坐镇也说得过去。

苏晚晚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孟岳把陆行简的书信呈上来,又说会尽快把苏晚晚病倒的消息加急告诉皇帝。

苏晚晚却语气淡淡,拆了信随意瞥了一眼就没再看。

淡淡道:“不必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