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袁清浅笑:“不是吃,只是觉得这颗青梅圆润可爱,想拿回去放在书桌上,全当是个摆件。”

陈大娘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那颗青梅上,日光流转,青梅表皮上细密的绒毛看得更加清晰,像裹着层霜色的轻纱。

她一点没看出可爱,反倒是那层细密的绒毛,看得她喉咙隐隐发痒。

她摇摇头,“你们读书人想法就是稀奇古怪。”

正说着,她看到巷子另一头,宋英背着药箱,正朝这边走来,又道:“你等的人回来了。”

袁清转头,果然看见了宋英,先是一喜,旋即才反应过来陈大娘的话,顿时耳尖发烫,“不是,我不是……”

没等他说完,陈大娘笑眯眯打断,“在我这儿挑选了一上午的蜜饯,每一种都问了个遍,再待下去,我的秘方都要给你问去了。”

袁清耳朵更红了,又实在辩解不了,拿着买好的蜜饯,几乎是落荒而逃。

他原以为自己掩饰得天衣无缝,没想到陈大娘早看透他的目的。

这个时间点,在这里遇到袁清,宋英自是惊讶:“诶,你怎么在这儿?”

青梅在掌心转了个圈,袁清镇定回答道:“来买蜜饯。”

话落,他就感受到身后有一道调侃的目光落在身上,不用想,自然是陈大娘无疑。

袁清的镇静有些破功,他强撑着故作不知,以闲聊的口吻道:“听说你昨儿没有回去。”

宋英怔了下,很快明白过来,他是早上在湖边没有等到她,担心出了什么事情,特意来这边等待的。

她心里一暖,“雁行的姐姐难产,我们去了趟她姐家,完事后时间太晚,就歇在她姐姐家了。”

“原来是这样。”袁清放心了,早上他在湖边没有等到她,只糖糖来了,心中担忧,又不好蓦然上门去问宋二姑,只能来这边等。

宋英看着对面的袁清,早上那些消极情绪一扫而空,她没想到只是一次耽误没有去,袁清竟找了过来。

这种被人记挂的感觉,可真好。

这里虽然是条小巷子,但也是人来人往的街道,‘寒暄’完了,二人一时间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就那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既羞怯对视,又不舍离开。

轻风拂过,装蜜饯的油纸包上散落的糖霜簌簌而落,像下着一场甜津津的微雪。

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又仿佛只过了一瞬,终是袁清先开口:“那我先走了?”

宋英点头,想了想又装作客气地补了句,“慢走。”

袁清莞尔,转身离去。

走出几步,又飞快折返,打开油纸包,“你最喜欢的橘子蜜饯,尝一尝。”

真是,明明这么好的话题,刚才愣是没想到。

又磨磨蹭蹭好一阵子,二人终于恋恋不舍分别。

“师妹!”

因为就在医馆不远处,宋英本来就有些心虚,担心被师叔师兄看见这一幕,刚进门就被林文轩这样喊,简直吓一跳。

她抚着心口:“你这么大声做什么?”

“我声音很大吗?”林文轩狐疑,“就是平常说话的声音啊,我平时说话声音很大吗?”

宋英轻咳两声,忙岔开话题,“快到中午了,师兄你定饭了吗?”

林文轩想起正事,不再纠结自己声音的大小,“对了,你赶紧去趟县衙,昨儿你刚走不久,知县夫人就派了人来请你。”

“昨儿?那我不在你们没去出诊吗?”宋英不解。

“不是看诊,她找你有要事。”

“要事?”宋英愈发疑惑,虽然她给知县夫人看过很多次病,但并没有治病以外的交情,她真想不到知县夫人有何要事找她。

林文轩点头,“派来的人说是要事,而且很重要,让你回来后一定要过去一趟。”

宋英望了眼诊室,见里面并没有多少等候的病人,便道:“那我放了药箱就过去。”

两刻钟后,宋英赶到了县衙,见到了知县夫人陈太太,只见她气色虽不怎么好,却也不十分差。

知县夫人让丫鬟给她上了茶,简单寒暄两句后才说起正事:“是这样,我新得了一株兰花,想要找个专门的人照看,只是一时半会儿也难寻到有经验的花匠。

我寻思着,找个细致的、会种地种菜的人暂时照看着,你认识的村民多,帮我介绍个合适的。”

“这能行吗?我听说兰花可娇贵了。”宋英没有种过花,但林大夫与顺安县主等申府主人偶尔会谈及些风雅事,那些只言片语里无不透露出兰花难养。

“只是暂时照看,另外我也请了专门的花匠,只是她一个人,有时难免顾及不到,需要有个人打打下手。”

“一个人专门负责一盆花,还有照顾不过来?”宋英吃惊不已,没想到兰花这样娇贵!

陈太太轻咳了一声,“我这株兰花,是从苏杭寻的珍贵,比之寻常兰花,是要更娇贵些。”

宋英暗道长见识了,想了想,她道:“申府有位叫春蕊,专门负责司花,园子里的花花草草,她都照顾得特别不好。”

“咳,我怎么好跟县主要人,还是另寻个吧。”

宋英为难了:“可我们村里的人只擅长种地种菜,没有人种过花,就算种,也是从山里挖回来的栀子花,随便往院子里一栽就是了,活不活全看运气。”

相比花,村里种树的人家还蛮多的,树结了果子能吃,特别好的还能拿到城里来卖,哪像花,只能看不能吃,长在地边村民都会嫌它们跟粮食抢养分。

“会认字的也行,买的时候卖家给了一份照顾方法。”

宋英恍然大悟,立刻就想到了小香眉月几人,只是短期照看,这会是个很好的活计。

“我们村我这一辈男孩女孩几乎都认字,要细心的话,我有个朋友很合适,她做事非常细致上心……”

陈太太呆了呆,插话道:“你们村的小孩都认字?”

“这几年年成好,地里收成不错,社学又就在隔壁村,村里但凡家里过得去的,都把男娃送去学堂认了些字。至于女孩嘛,”宋英摸了摸鼻尖,“我跟我弟学会了认字后,又教了村里的其他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