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避谶
原来,村子里便一直有给新生的婴儿穿旧衣借此避谶的说法。
十五十六小时候也穿过朗朗的旧衣裳。
“还留的这么好呢,看着就不错。”
岳小霞接过一身,放在手里仔细的摸了摸。
“大嫂你看看这几身怎么样。”
“那用的着这么多,这两身就够了。剩下的留起来,你肚子里不是还有一个嘛。”
说起这个,沈小邀就忍不住得温柔的抚摸起来。
“邀哥儿,你想再要个什么?”
“想要个小哥儿呢,十五十六太调皮了些,这才来个小子我可受不住。我现在啊,就想要个哥儿。”
“说起这个来,昨天你三婶子还跟我说,他们家的姿哥儿太调皮了,比一般的男娃子还要捣蛋。”
姿哥儿的调皮捣蛋是全村闻名的,倒也不是谁家去刻意的打听,主要是那李家夫郎天天出来找他们的小哥儿。
不是找不到了,就是不知道跑去哪儿了,没办法只能见个人就问。
这事关小孩子的安危,村里人自然也愿意帮他留心。
只是这姿哥儿往往不是躲在谁家的麦草堆里,就是爬在谁家的屋顶上。
沈小邀听到岳翠花这么说,想起元哥儿之前跟他的抱怨,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可不希望再生个调皮的哥儿。
天渐渐的冷了,李锦秋念到沈小邀格外的怕冷,于是今年便早早的把地笼烧了起来。
每日光柴火便能烧一大捆,但这对李锦秋来说并不算什么。
家里三个长工,有的是时间上山去砍柴。
一人一天就算是砍一背,那也能烧三天呢。
这屋里暖和了,沈小邀是安逸了,但是苦了李锦秋这么壮汉子。
在屋里待一会儿,稍微动一动就觉的浑身火热热的,这袄子棉裤的根本就穿不住。
沈小邀看着走来走去的李锦秋
“你坐下待一会儿,走的我都头晕。”
“炕热,坐不住。”
“那不是有凳子?”
李锦秋这才拉过凳子坐下。
“下午别忘去接十五十六昂。”
今天是休息的日子,十五十六上学之前就跟沈小邀说过,下学的时候,想让爹去接他们。
像春秋这种天气比较的舒服的时候,十五十六一般会随着附近村子里的孩子一起上下学,但现在天气冷,他俩便不愿意吃这份苦,就央求着李锦秋去接他们。
李锦秋是觉得汉子不能如此的娇惯,但是耐不住沈小邀是个心软的。
十五十六一撒娇,再说点好话,这事便成了。
“知道了,有没有想吃的,一块从镇子上给你捎回来。”
“家里什么都有,不用买什么。”
肚子里的这个娃要比当初的十五十六听话些,也不嗜酸如命。
寻常的吃食都爱吃,连李锦秋都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于是沈小邀就说,这个孩子肯定是个哥儿,不然哪能这么的听话体贴人。
俩人正说着话的,听见门口有人在喊邀哥儿。
沈小邀连忙下炕,李锦秋已经迎了出去。
“阿娘,三嫂。”
“锦秋在家呢。”
曹红叶挎着篮子,跟林清溪准备一块来看看自己的邀哥儿。
“娘,你们怎么来了?”
沈小邀出来一看是曹红叶和林清溪,别提有多开心了。
他连忙让开位置,让两个人进屋。
“今天没啥事,想着好几日不见你了,便跟溪哥儿来看看你。”
曹红叶把篮子放在桌子上,里面是她蒸的一些糯米糕。
沈小邀觉得坐凳子太冷,左右又不旁人,于是娘仨便直接进了里屋说话。
“溪哥儿怎么了,看着不太开心的样子。”
林清溪刚坐下,沈小邀瞅着他的脸色有些不对劲。
曹红叶看了一眼林清溪,叹了一口气。
还不是村里那些爱嚼舌根子的人闹的。
“怎么了?”
沈小邀看着曹红叶,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连忙坐直身子问道。
曹红叶见林清溪点点头,便说了前因后果。
原来是村子里那些老婆子,见林清溪只生下朗朗后,肚子过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动静,便说林清溪是个福薄的。
这话好赖不赖的还传进了林清溪的耳朵里。
本来林清溪就对这么长时间肚子没有动静有些在意,如今又被人嚼舌根子,这不就入了心,连心情都越发的不好了。
沈亦庄又不是经常在家,还是曹红叶见林清溪时时面上有了愁容,追问下,林清溪才说了缘由。
这不,正好也好几日没来看沈小邀了,曹红叶便收拾了一下,带着林清溪来看看沈小邀,让他散散心。
“这些人的嘴,就跟那茅坑里的石头似的。溪哥儿,你可不能往心里去,不然就如了他们的意了。”
沈小邀愤愤的骂了一句,转身宽慰林清溪起来。
林清溪笑了笑,拍拍沈小邀的手
“没事儿邀哥儿,我已经想开了。”
林清溪知道这些人整日闲的慌,非得说别人的家里长家里短心里才好受。
他们村子里,有个新媳妇儿嫁来两年肚子没个动静,就被人说是命不好的。
气的人家新媳妇哭了好几次,但是不知道是谁说起的,也只能作罢了。
“溪哥儿,你不往心里去就行,我那个时候,不是还有那不要脸的老婆子来跟我说,让李锦秋纳了他们家的侄女儿还是外甥女来着,也实在是可恶的很。”
说起这个来,沈小邀到现在还有气呢。
不过好歹的是,这周婆子没落下什么好处。
“说起这个来,她不是还想抢你家的地来?”
“对,后来被衙门抓了去打了大板子,回来没几年就死了。”
“死了?这种没心没肺的黑心肠子,死了正好。”
“阿娘,大腊月的,邀哥儿还怀着孩子呢。”
林清溪见曹红叶嘴上有些没忌讳,赶紧开口提醒道。
“看我,说话没个把门的。”
曹红叶不仅没怪林清溪,还满意的看了一眼。
有了曹红叶跟林清溪陪着,沈小邀倒也不觉得发闷了心情也跟着好了不少。
“我去接十五十六了,顺便把朗朗捎到咱家里来?”
“那麻烦你了,二小子。”
“客气什么,都是一家人。”
沈小邀侧身轻轻的碰了一下林清溪。
因为是冬天,自然要把车厢给绑上。
李顺子见李锦秋在绑车厢,走过来搭把手。
“李哥,去镇子上?”
“接十五十六去。”
见李锦秋不是去办什么大事,李顺子不好意思的搓搓手
“李哥,能帮我捎点儿东西吗?”
对于自己的长工,又是同村的人,李锦秋一向是很和气的。
自己也正好要去镇子上,一块就把事情给办了。
“捎什么?”
“捎些棉花,这不天冷了嘛,俺家媳妇一直想去买点棉花,给家里人的袄子添的厚一些。”
“行,正好路过棉花铺子,买多少?”
“要个五斤左右,六斤也成。”
李锦秋点点头,银子他没要,还不知道今年的棉花价是多少呢,等买完回来一起算银子便是。
不然到时候多了少的,也是麻烦。
套好车厢,李锦秋算着时间,往镇子上赶去。
七八日不见自己那个两个小捣蛋鬼了,说不念道也是假的。
不自觉的,李锦秋驾的骡子都跑快了些。
等到的时候,发现还有半个时辰,私塾才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