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是星河 作品

第264章临近七月

这里的草和矮枝树很是茂盛,估计是平时没怎么有人来这里,自己昨天一天都没割完。

原本安稳的趴在李锦秋身边的大花,突然像是听到了什么动静,站起来仔细的在空中嗅了嗅,激动的狂吠起来,尾巴也在不停的摇摆着。

嗷呜嗷呜

大花看着李锦秋疯狂的摆头,见李锦秋不为所动,自己边嗷呜叫着的往山下边跑去。

“大花”

李锦秋喊了一声,奈何大花根本不听它的,只知道一个劲的往下跑。

李锦秋有些懵逼的看着大花已经快要跑不见的狗影,把车子扔在一边,无奈的追上去。

要是换做家里的其他狗,他倒是不至于这么担心,但大花到底是没怎么带出来过,要是跑丢了,别说自己心疼,就是沈小邀回来估计都能给他大吵一架。

“奇怪了,我怎么好像听到我家大花的声音了”

正低头挖野菜的沈小邀,突然直起腰抬起头好生的听了听,跟林清溪说道。

“你是不是听岔了,这里离你家可是有一段路呢。再说了,李锦秋还在家,怎么可能把狗放出来让它跑这么远?还是说,沈小邀儿,你这是想你李锦秋想出了幻觉?”

林清溪打趣的话还未落下,一只黑色短毛的大狗从旁边草丛里蹿出来,高兴的围着沈小邀哼哼嘤嘤的直叫唤。

“大花”

沈小邀惊喜的看着大花,伸手摸了摸它的头顶

“你咋跑出来了?”

“还真是你家大花啊”

林清溪也觉得很是神奇,这怎么大花还跑出来了。

李锦秋追在后面,跑的直喘着粗气,大半年没怎么动的身子,难免要比冬日的时候笨拙些。

李锦秋一边追大花,一边纳闷的想也不知道大花听见了什么,跑的这么快。

待拨开眼前的树枝子的时候,李锦秋才看清楚眼前的俩人。

沈小邀和林清溪也听见树枝子拨动的声音,抬头去看。

“你怎么在这里?”

沈小邀待看清楚是李锦秋后,脸上都乐出花了,他俩还能在这里见到。

“还不是大花,估计是听见你动静了,发了疯似的往这跑,我喊都喊不住”。

李锦秋从山坡上跳下来,走到沈小邀的旁边说道。

“我们大花这么厉害呀”

沈小邀闻言觉的大花真是有灵性,忍不住夸赞道。

大花像是听懂了似的,高兴的汪了一声。

“来挖野菜啊,什么时候回家?我来接你”

“明天吧”

“今天不行?大花都想你了”

林清溪看着黏糊在沈小邀旁的边李锦秋如此说道,没忍住抿嘴笑。

“我才住了一天”

李锦秋见沈小邀还是不想回家,只好作罢。

自己的夫郎在外玩野了心,不愿意回家,他还能怎么办呢?

“行吧,那你跟三嫂挖野菜吧,我得回去了吗,车子还在那边扔着呢”

“嗯嗯,行你去吧,好好吃饭”。

“知道了,你也是,大着肚子呢,注意些”

林清溪在一旁看着黏黏糊糊不愿意分开的俩人,简直是没眼看,不就是分开两日嘛。

李锦秋嘱咐完,唤着大花回去。

大花平时都是沈小邀在照料,有沈小邀在,怎么可能听李锦秋的话,哼哼唧唧的往沈小邀身后躲,不愿意回去。

“算了,它不愿意回去就跟着我吧”

沈小邀看见大花不愿意回去开口道。

李锦秋一顿,只好点点头自己往回走。

待李锦秋不见身影后,沈小邀才把视线收回来,摸了摸大花的脑袋。

“我看,你应该让李锦秋一块留下来才是,瞧你俩那不舍的样子”

林清溪看着沈小邀那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说道。

“你又打趣我,等我三哥走的时候,我看你还能笑出来嘛”

沈小邀不服气的道。

林清溪被说的一哽,好吧,那他确实也像沈小邀一样不舍。

等挖的差不多以后,沈小邀和林清溪领着狗从后山往家走,反正现在离中午还早,一块顺几根笋子回去。

大花高兴的跟在沈小邀的后边,尾巴都快摇出花了,新奇的看着周围的花草树木,是它没来过的地方。

“这是谁家的狗,怎么给领回来了?”

曹红叶见沈小邀旁边的大花,好奇的问道。

“娘,这不是大花嘛”

“这是大花?怎么毛变短了,我都没认出来”。

“天热,让李锦秋给它剪了剪,显的利落些。”

“这倒是,但你怎么把它领回来了?你跟溪哥儿去了趟你家?”

沈小邀闻言,难掩脸上的自豪,仔细的跟他娘说了说,大花“弃爹从娘”的过程,说的曹红叶一愣一愣的,忍不住的直夸这大花还真是有灵性。

林清溪把笋子和野菜放到厨房,听见沈小邀搁那说书似的,忍不住笑着打趣

“你怎么不跟娘说说,你跟李锦秋含情脉脉,不忍分别呢?那可真是比画本子里的故事还要生动传情呢”。

“去,天天打趣我”

沈小邀作势要去捂林清溪的嘴,林清溪只好往曹红叶身后躲。

大花见沈小邀要追林清溪,也跑上来帮倒忙。

“哎呀,你俩还小啊?”

曹红叶被俩人转的头都发晕了,笑着拉住沈小邀说道。

“肚子里还有孩子呢,当心些,要是磕着碰着了,哥婿怪罪起来,我们可担待不起呦”。

“娘,你跟溪哥儿一伙儿的”

“汪”

大花也凑热闹的叫了一声。

打闹过后,沈小邀坐在凳子上歇息,这跑跳了一上午,还真有些许的累。

林清溪把身上收拾干净,进屋看他儿子去了。

曹红叶看着蹲在沈小邀旁边呼哧呼哧喘气的大花,翻出来一个旧碗,给大花倒上了些水放到一边。

就这样又住了一晚,一大早沈小邀刚吃完早饭,李锦秋便来了。

“哥婿,来,屋里坐”

正在喂鸡的曹红叶一抬头看见李锦秋站在院门口。

“邀哥儿,锦秋来了”

沈小邀嘴里的饭还没来的及咽下去,站起来往外看,果真汉子已经站在院子里了。

“你怎么来的这么早?”

一旁趴着的大花已经围着李锦秋转了好几圈,嗅闻着他身上的味道。

“不是说今天回去嘛,来接你”

“这也太早了些,你吃饭了嘛?”

“吃了”

李锦秋已经来了,沈小邀也不好再磨蹭下去,赶紧吃完饭,把东西收拾好。

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来时就带了一身衣服,现在还是那些。

“这就走了?”

曹红叶看着收拾好东西的沈小邀,有些许的不舍。

林清溪也抱着娃娃在一旁看着,虽然嘴上不说,但看出来也是不舍的。

“回去吧,这李锦秋都急的跟锅子上的热蚂子似的了”

“怎么能这么说哥婿呢?”

曹红叶抬头看了看李锦秋的脸色,见李锦秋的脸色并没有什么,才放心下来。

沈小邀收拾好后,俩人略坐了坐,就准备起身回家了。

出来这两日,他也挂牵家里的牲口,不知道这两日让李锦秋给喂成什么样子了。

大花甩着尾巴跟在沈小邀的后面,见是回家的路,高兴的嗷嗷叫唤。

回到家里,李锦秋把手上的包袱给沈小邀放下,拿了个板凳坐在沈小邀的旁边,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的依偎在一起。

“发什么呆呢,怎么不说话?”

沈小邀伸手在李锦秋的眼前晃了晃说道。

“说什么?说你个小没良心的,自己跑到娘家住这么久,将我自己一个人扔在家里?”

沈小邀闻言一下子给气笑了

“我才去了两天,下次带你一起去,看看谁先不好意思”。

李锦秋闻言哼了一声,撇过头不去看沈小邀。

到了七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关心起收麦子的事情,家里的汉子,一天光往地里跑就是三四趟。

约莫今年旱的原因,麦子熟的早,估计都不用等到七月中旬,就差不多能收完麦子了。

“怎么样?”

沈小邀看着刚从地里回来,热的出了一身汗的李锦秋。

“我觉得咱西边坡的麦子,再过个两三天就差不多了。”

“那今年咱这几家的麦子还不能一块收了嘛?”

沈小邀听见李锦秋这么说有些担心的道,到时候,这一茬那一茬的,割都不好割。

“今年的麦子看样子咱这几家还不割不到一起了”

毕竟地的位置不一样,受的光照也不一样,到时候有早有晚的。

“割完西边的,再跟爹他们割他们家的正好”

李锦秋想了想说道,正好接起来,倒还不那么的忙。

“那行,今年咱家有了骡子,脱麦子的时候也快。对了,你去镇子上买些粮食,好生的喂喂咱家的骡子,这接下来可得靠它了”。

沈小邀从里屋拿出二钱银子递给李锦秋说道。

“行,那我今天下午就去,家里还缺些什么我一块买回来吧”

“也好,你再买一些盐巴回来,到时候干活累了,怎么得也想吃些有滋味的”

“行”

李锦秋应的干脆,吃完午饭就架着骡子去了镇上采办。

沈小邀目送李锦秋离去,自己拿起一早就准备好的绣篮子,马上就开始收麦子了,到时候忙忙碌碌一整个七月,自己说不定连做针线活的工夫都没有。

自己的娃娃还缺两条包被,虽说自己的嫂子姐姐们肯定会有人给做的,但是到底是第一次做娘,心里想着自己亲自给宝宝们做两床被子。

还有自己生产时用的垫子,也得缝上一个,要不到时候染了床榻,好好的床褥就这样给糟蹋了可惜。

垫子用的是棕榈皮缝的,要是嫌硌得慌,到时候再铺上一些用稻草给鞣制暄软的草珊子,生完孩子,用火烧了就行,还能去去晦气。

棕榈垫子的话,到时候扔到河里刷洗一下就行,说不定还能再用一次。

想到这里,沈小邀笑道自己太贪心了些,这头胎都还没生呢,就想着下一胎了。

不过,村子里的妇人哥儿的都是好几胎的,除非是身子不好,就只生了一胎。

李锦秋买完东西就回来了,现在沈小邀肚子月份越来越大,虽说还不到生产的时候,到底是不放心一个人让他待在家里的。

“怎么回来的这么快?”

沈小邀才刚把小被子给缝了边,李锦秋就已经驾着骡子回来了。

“又没什么好买的,自然就回来了”。

李锦秋把买的盐巴放到厨房,随后从自己的背篓里拿出一包点心递给沈小邀。

“怎么又乱花钱?”

话虽这么说,但沈小邀心里也高兴,打开纸袋子,里面是一块块的小奶糕。

“好精致的糕点,给你一块尝尝”。

“一股子奶味,我不乐意吃,膻”。

“你倒还挑剔上了”。

沈小邀伸手直接给李锦秋喂到嘴里,随后自己拿起来一块放到嘴里仔细的尝尝。

这镇上的糕点就是跟自己做的不一样,不仅软还有嚼头。

“你这缝的什么?”

李锦秋伸手掀起被子的一角看了看,怎么还有兜子有带子的。

“给咱孩子缝的包被啊,到时候把孩子放到上面,拿这两个带子一捆就好了。这个兜正好戴在头顶上,也不怕掉帽子什么的”。

“倒是巧妙”

李锦秋跟见了一景似的。

过了几天,李锦秋开始忙着收麦子了,他一早就跟沈小邀说好了,地里的麦子不用他去忙活,他自己顾好家里就行。

再者,因今年年程不如去年的好,麦子都是一片一片的熟,倒也不着急了。

只是村里没熟的人家看着已经收麦子的人家,心里着急,一天到晚就守在自己家的麦地里,嘴上念叨着怎么还没熟,毕竟麦子还是要放到自家的粮仓里才能让人安心。

李锦秋家的地虽然少,但好在位置好,是村里第一批先割麦子的人家。

因家里就李锦秋家里的麦子熟了,其余的还不着急,因此一家老小集体出动,先帮李锦秋的割完。

这样到时候也不至于太过于着急忙慌的,还要花钱雇人来收。

原本李锦冬是想回来帮忙的,但是请一天的假就是小一钱的工钱,岳小霞心里一合计,找到李锦秋跟他商量商量,先让李锦冬在镇子上多干几天话,家里的麦子她跟着一起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