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解语 作品

第217章 故人之子

老太君宴请的故人之子,便是她在闺阁中的密友之子,可惜这位密友死得早,老太君一直念念不忘。

密友年轻时不顾家庭反对,执意要嫁给一个穷书生,以至于家族反目,好在后来他们生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儿子。

老太君一见这位故人之子便觉眼熟,仔细一瞧,原来这位有故人之姿的年轻人果然是故人之子。

“你母亲也是一位奇女子,当初不顾一切都要跟着你的父亲,我们也多年未见,再听到她的消息时,便是她驾鹤西去了。”老太君有些悲切。

这位故人之子名叫李源泰,十五、六岁的模样,虽着粗布麻衣,但仪表堂堂,老太君看得连连点头,表示很欣赏这位年轻人。

“母亲生前常提起老夫人,只恨世事无常,她老人家再也见不到老夫人了。”说着话,李源泰的眼圈开始红了。

老太君见李源泰如此风度翩翩,知礼识趣,心里便有了一些计较,府里有这么多未嫁的女子,若能和他结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老太君见过李源泰的文章,可以说是无比锦绣。

李源泰游历时写了一首《咏瞻园》,老太君私底下以为是一篇佳作。

瞻园翠影映花泉,王气金陵岁月绵。

湖石嶙峋言旧事,廊桥婉转忆流年。

将军勋业尘烟里,墨客华章翰墨边。

信步江南诗意地,心随古韵共悠然 。

老太君还拿着诗去问安和如何,安和脸色一红,说道,“是位才子。”

老太君知道安和的眼光不错,便对李源泰说道,“我有个不情之请,明年就是春闱,若世侄不嫌弃,就去文府暂住,府里有一位书生正好也要参加明年的春闱,你们两还可以做个伴。”

老太君之所以说这番话,一是有旧友之情,二是怜惜李源泰的才华。

不过看到李源泰那般自尊自重的态度,老太君心里又没有了底气。

李源泰虽说家境普通,但是颇有几分读书人的傲气,老太君很怕他误会自己。

见李源泰没有立刻回应,老太君立刻说道,“世侄千万别多心,老身是一片好意。”

李源泰见老太君如此说,立刻回道,“老夫人,侄儿并未多想,请老夫人放心。”

老太君见李源泰是如此坦荡之人,长舒一口气说道,“你果然像你母亲,都是直爽之人。”

老太君见到故人之子难免高兴,便多饮了几杯酒,夏青从未见过老太君如此饮酒,心中有些担心,便抢过酒杯来,“老夫人,今日里饮到这些量就行了,不能再多喝了。”

老太君笑着说道,“今日里高兴,好丫头,就让我多喝一些吧。”

在大丫头面前,老太君便如一个孩子般淘气,夏青依然摇头不让她喝,老太君只得作罢。

“老夫人的好意,侄儿心领了,大丈夫立足天下,不在乎一时的荣华富贵,好日子要自己去拼。”

“好,有志气,我就欣赏有志气的儿郎。”老太君拍手叫好。

曾经老太君与密友一起长大,可谁知道长大后,个人有个人的缘分,密友竟然嫁给了穷小子。

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今天在机缘巧合下,再次见到故人之子,老太君也是欣喜若狂。

老太君还想吃酒,夏青怎么劝也不听,为了阻止她,夏青悄悄去请了安和过来。

安和一来,老太君的脸上更是笑得灿烂,“安和,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源泰公子,她母亲与我是闺中密友,多年不见,今日终于见到他的爱子了。”

李源泰见安和进来,面色一红,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安和笑着与李源泰见了礼,并无半分扭捏之处。

见安和这般落落大方,李源泰也不再矜持了,也与安和见了礼。

老太君面上喜得不行,一是见到了故人之子,二来看到自家孙女这般人才出众,也是心怀宽慰。

见两个年轻人互相不反感,老太君说道,“我这孙女性子极好,做什么事情都是工工整整,不是我夸耀,这天底下没几个比得上她了。”

“那是祖母、母亲教得好。”安和谦逊的说道。

这李源泰从年龄到相貌都堪与安和相配,虽说出身不显赫,但他的气度却自是不凡。

若是有这样的孙女婿,也算不亏了安和,老太君在心里想。

那几位“便宜”小姐不是侯府的千金,可做派都比安和高调,肯定也看不上李源泰,所以老太君也没有把她们叫过来,那些小姐的眼睛只望着高门大户,哪里有慧眼识珠的能力。

老太君看好的人,自然是没有错的。

庄子上的故事精彩万分,府里的矛盾也正在悄悄发生。

杨青青不请自来的去了清颜的屋里,清颜本打算把那匹宝蓝色的绸缎给她送过去,见杨青青亲自过来了,清颜便笑着说道,“妹妹,我还说一会子把缎子给送过去,可巧你就来了。”

清颜这话本来也没有问题,偏偏杨青青是个计较的人。

“你叫我什么?妹妹?我怎么成妹妹了?”

“那我叫你什么?”清颜有些不知所措。

以前清颜与陶玉娘内斗时没有少被欺负,好不容易熬到如今,成了宠妾,她没想到,又来了一个杨青青,清颜的脸色变得灰白起来。

“当然该叫姐姐了,这点子规矩都不懂吗?你还是这府里的老人,我看你是老眼昏花了。”杨青青冷哼了一声。

“不过就是一个称呼罢了,有必要这般计较吗?”清颜委屈巴巴地说道。

“一个称呼便是这府里的规矩,我年龄比你大,而且是以贵妾身份进的侯府,你不该叫我一声姐姐吗?”杨青青撅着嘴说道。

“可我比你先进侯府,我也是贵妾,我该叫你一声妹妹。”清颜据理力争道。

“我说是姐姐便是姐姐!”

杨青青开始无理取闹了。

清颜懒怠争辩,只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丫鬟见清颜不说话,急得团团乱转,“杨姨娘,你这话好没道理,你说什么便是什么,这府里什么时候轮得到杨姨娘说话,夫人还没有开口呢。”

“住嘴,主子说话,你一个奴才插什么嘴!”杨青青怒斥道。

比起赵芳华的跋扈,杨青青更加不讲道理,这府里除了我,能管住她的,也就只有老太君和文许言了。

此时老太君在京河庄子上,而文许言不在府里,这段时间编撰《六库全书》着实辛苦,很多时候文许言都歇在书房,更加没有闲工夫管妻妾争宠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