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王 作品

第184章 魏徵说突厥国史,愿做长孙晟第二

  “这个狗屁颉利可汗是怎么想的,难道他不知道大将军是陛下的女婿,大隋的驸马吗?竟然派使者跑来劝说大将军反隋。”

  执失思力走后,麦孟才依旧是怒气难消,忍不住跟其他同僚嘲讽起颉利可汗的无知无畏来。

  可秦昇闻言却是笑了笑:

  “麦将军这是将我们中原汉人的想法套到了突厥人身上,可你别忘了,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父子四人的可敦可都是我大隋的义成公主,他们同样是货真价实的大隋驸马。

  对于我们大多数中原汉人来说,女婿顶半子,是值得信任和托付的至亲。

  可对于草原上的突厥人而言,所谓的大隋女婿,不过就是让他们可汗多了一个南下中原的借口罢了。”

  麦孟才知道秦昇说的都是事实,忍不住很是不屑哼了一声:

  “塞外蛮夷就是塞外蛮夷,罔顾人伦,与禽兽何异!”

  此时之前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公谨却是忍不住皱着眉头道:

  “大将军,属下有一事不明,虽说东突厥可汗自己不念翁婿之情,可如今天下大乱,各路群雄割据,他为何偏偏要相中大将军呢?”

  秦昇闻言不由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分明有些调侃道: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们东突厥人做大隋的狗做久了,如今好不容易看到翻身的机会,自然要好好学一学当初主人的做派,反过来想要骑到原来的主人头上作威作福。”

  张公谨和在场不少人并不了解突厥人的历史,听了秦昇的话面色反而越发不解,显然是并不太明白秦昇的意思。

  好在魏徵博览群书,倒是对突厥人的历史多少了解一些,当即在一旁笑着替秦昇解释道:

  “当初高祖文皇帝受禅登基之初,沙钵略可汗因大隋对其礼薄,便以自己是周朝女婿为由,联合前齐朝营州刺史高宝宁率军攻陷临渝关,准备大举南下中原。

  当时高祖文皇帝对此甚为忧心,好在左勋卫骠骑将军长孙晟向他献策,说突厥人有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突利可汗阿史那处罗侯四大可汗。

  他们叔侄兄弟分居四面,各统强兵,都号可汗,表面上一团和气,一致对外,实则各怀鬼胎,相互猜忌,对他们难以力征,却很容易挑拨离间,让他们自相残杀,相互攻伐。

  沙钵略可汗虽身为大可汗,但他兵力不如作为小可汗的达头可汗多,与阿波可汗和突击可汗更是貌合神离。

  因此,长孙晟提议大隋可以“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派人去拉拢达头可汗、阿波可汗和突利可汗三大小可汗,孤立作为大可汗的沙钵略可汗。

  高祖文皇帝采纳长孙晟的建议,派太仆元晖西出伊吾道去见达头可汗,赐他狼头纛,对他甚是谦恭。

  达头可汗对此很是高兴,便派使者去大兴觐见高祖文皇帝。

  高祖文皇帝故意礼遇达头可汗的使者,冷落沙钵略可汗的使者,从而让沙钵略可汗对达头可汗生出了猜疑之心,怀疑他要勾结隋朝背叛自己。

  之后,高祖文皇帝封长孙晟为车骑将军,携带大量金银珠宝东出黄龙道,跑去拉拢突利可汗,最终说服他突利可汗归附大隋。

  开皇二年,沙钵略可汗大举南下,连败隋军,直逼关中,达头可汗却擅自退兵,逼得沙钵略可汗不得不跟着退兵,双方的裂痕进一步加深。

  开皇三年,沙钵略可汗联合再次大举南下,长孙晟再次派人去离间阿波可汗,说胜了是沙钵略可汗的功劳,输了就是阿波可汗的黑锅,最终成功说服阿波可汗派使者去长安请求归附。

  沙钵略可汗得知此事,一怒之下派兵袭击了阿波可汗的老巢北牙帐,俘虏了阿波可汗的部众,杀死了阿波可汗的母亲。

  阿波可汗无奈之下,只能西奔去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可汗得知事情的原委不由大怒,自立为可汗,突厥汗国自此一分为二。

  随后,达头可汗决定借给阿波可汗十余万兵马,助他向沙钵略可汗复仇。

  阿波可汗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又身负血海深仇,沙钵略根本不是对手,接连吃败仗,实力大减,自此由强变弱。

  为了保住自己的可汗之位,沙钵略可汗只能逼迫自己的可敦金城公主改姓杨,遣使向大隋请和称臣。

  开皇七年,沙钵略可汗死,一众突厥大臣和贵族拥立其弟阿史那处罗侯,也就是原来的突利可汗为新的可汗,称为莫何可汗。

  隋朝承认阿史那处罗侯的新可汗之位,并派长孙晟去道贺,赐给莫何可汗鼓吹旗幡,莫何可汗趁机请求讨伐阿波可汗。

  高祖文皇帝经过和高颎、长孙晟等大臣商议,认为这是进一步削弱突厥人的大好机会,便准许了莫何可汗讨伐阿波可汗。

  阿波可汗的部众见莫何可汗的大军携带着大隋赏赐的鼓吹旗幡,认为莫何可汗得到了大隋的支持,瞬间丧失了斗志,纷纷望风而降,阿波可汗也因兵败被生擒。

  之后莫何可汗乘胜追击,往西征讨达头可汗,没想到却中流矢而死,军中的突厥将领和贵族拥立沙钵略可汗之子阿史那雍闾为新可汗,称为都蓝可汗。

  开皇十三年,一个名叫杨钦的汉人从大隋叛逃去突厥王庭,谎称彭国公刘昶要联合大义公主(即原来的北周金城公主,大义公主是隋文帝杨坚给她的新封号)反隋,大义公主对此深信不疑,便鼓动都蓝可汗不再对大隋称臣纳贡。

  高祖文皇帝派长孙晟去跟都蓝可汗讨要杨钦,都蓝可汗不给,长孙晟花钱收买了大义公主身边的人,结果不仅找出了杨钦,还发现了大义公主跟心腹安遂迦私通之事,让都蓝可汗颜面丧尽,只能被迫将杨钦和安遂迦交给长孙晟带回大隋。

  可高祖文皇帝还是不肯罢休,又派长孙晟去东突厥牙帐诛杀大义公主。

  大义公主被杀后,都蓝可汗派使者前往大兴,请求高祖文皇帝赐婚,可长孙晟却上奏说都蓝可汗反复无常,不可相信,因此与其赐婚给他,还不如赐婚给莫何可汗之子,新的突利可汗阿史那染干。

  高祖文皇帝听从长孙晟的计策,将宗室之女安义公主许配给突利可汗。

  都蓝可汗见大隋宁可将大隋公主义成公主许配给突利可汗也不许配给自己,一怒之下彻底与大隋决裂,不断派兵袭扰大隋边境。

  之后,都蓝可汗联合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在长城下大败突利可汗,杀尽突利可汗的兄弟子侄,突利可汗和长孙晟仅率五骑突围。

  突利可汗兵败后心灰意冷,打算去投奔达头可汗,但长孙晟担心东西突厥再次合二为一,便秘密派人去伏远镇点燃烽火,谎称追兵到了,逼得突利可汗只能跟随长孙晟入隋。

  之后,趁着东突厥牙帐天灾不断,人心惶惶之际,高祖文皇帝派大军北上征讨突厥,先后击败都蓝可汗和达头可汗,大破突厥人。

  开皇十九年,高祖文皇帝正式下旨册封突利可汗阿史那染干为启民可汗,在安义公主死后又将义成公主许配给他为新的可敦,彻底收服了东突厥汗国。

  都蓝可汗兵败不久便因为内乱而死,达头可汗为挽救突厥颓势,便自立为步迦可汗,继续与隋朝为敌。

  高祖文皇帝继续派大军征讨步迦可汗,长孙晟深知突厥人的习性,献计说可以在泉水中下毒,当时主帅晋王,也就是如今的陛下依计而行,命人在泉水中撒入大量毒药。

  很多突厥将士和战马在饮用过泉水后,一个个中毒身亡,致使突厥军中人心惶惶,斗志全无,很快便被隋军击败,死伤和投降者不计其数。

  此后,无论是突厥人见识到了大隋的天威,不敢再与大隋为敌,一直到朝廷三征高句丽不利,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世才敢趁着大隋天子巡幸塞北之际围困雁门。”

  说了这么多,魏徵也有些口干舌燥,便端起一杯茶水喝了一口,才继续往下说道:

  “当初大隋只用长孙晟一人,便将突厥人的几位可汗玩弄于股掌之间,让他们不断自相残杀,根本无暇再南侵中原。

  如今大隋同样陷入四分五裂之中,突厥人便也想有样学样,不断扶持亲突厥的势力,从而来让我们中原汉人自相残杀,不仅狠狠出了一口当年的恶气,还可以借他们之手掌控中原。”

  听魏徵介绍完突厥人的国史,在场一众大臣和将领这才恍然大悟,明白颉利可汗为何如此热衷于拉拢中原各路势力,究其原因无非想效仿当年长孙晟以胡制胡,来个以汉制汉。

  只是他竟派人找上秦大将军,只能说当真是病急乱投医,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了。

  此时秦昇却看向魏徵,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

  “既然魏参军精通突厥话,不知可愿做长孙晟第二?”

  魏徵明白秦昇的意思,也跟着笑了笑道:

  “听大将军的意思,莫非是让我出使塞外,去见一见如今的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

  “没错!”

  秦昇哈哈一笑,随即点了点头道:

  “颉利可汗既然这么喜欢在中原搅弄风云,那我就让他后院起火!”

  魏徵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当即拱手作揖,深深向秦昇施了一礼:

  “愿为大将军效力。”

  听到魏徵愿意出使突厥,秦昇面上的笑容变得越发玩味。

  突厥人不好好玩他们的骑射,竟然跟中原汉人玩起了兵法。

  他会让这些突厥人知道,孙子兵法之所以叫孙子兵法,是因为跟他们这帮孙子玩才有意思!

  (有一说一,隋文帝跟长孙晟对付突厥人的手段有用是有用,脏也是真的脏!)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