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王 作品
第180章 李世民:裴寂,你中计了
当房玄龄跟亲兵匆匆赶回秦王府时,却见王府的侍女正在伺候李世民更衣,换上了更正式的远游冠和绛纱袍,不免有些奇怪问道:
“殿下这是准备进宫面圣?”
李世民轻轻点了点头:
“嗯,方才父皇派中官来王府宣我进宫见他。”
房玄龄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莫非是为了收复河东之事?”
他虽在秦王府做属官,却也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最近朝中有不少人在上书天子,请求天子出兵征讨刘武周,夺回河东之地,以此作为大唐的立国之战,一雪前耻!
而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是关陇贵族在推波助澜。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不由冷笑一声道:
“除了此事还能有什么事,关陇那几个世家现在比谁都害怕秦昇染指河东,将他们在河东的田庄和土地也给抄没了。
因而他们便借着立国之战的由头,不断给父皇施压,企图让父皇下旨出兵收复河东,阻止秦昇继续西扩,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房玄龄闻言不由长叹一口气,随即摇了摇头道:
“想要收复河东谈何容易,刘武周倒是不难对付,可一旦我军攻入河东,突厥人绝不会坐视刘武周灭亡,很有可能会出兵干涉。
单单是突厥人的干涉已经够让我军头疼了,偏偏东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秦昇。
说不定到了最后,我军折损大量兵马耗费无数钱粮打败了刘武周和突厥人,却让秦昇在一旁渔翁得利,摘了桃子。”
“没错,这也正是我担忧的地方。”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分明有些凝重:
“因此,此次进宫,我无论如何都要说服父皇暂且打消收复河东的想法,转而去谋取巴蜀之地。”
“殿下所言甚是!”
面对李世民谋夺巴蜀的想法,房玄龄对此是深以为然:
“巴蜀号称天府之国,若是大唐能够拿下巴蜀,实力必然大涨,之后便可以效仿当年的秦国,不断东出蚕食三晋和荆襄之地,最终一统天下。
只是……”
说到此处,房玄龄看了一眼李世民,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为他很清楚,攻不攻打巴蜀与其说是军事问题,倒不如说是政治问题。
毕竟如今大唐只有关中和河西之地,根本离不开关陇贵族对他们的支持。
可相比于谋取巴蜀,关陇贵族显然对收复河东更感兴趣。
就看李世民如何去说服自己父皇以及背后的关陇贵族了。
不过眼看李世民此刻满脸愁眉不展,显然是在为等下进宫如何说服李渊而烦恼,房玄龄便决定暂时不说杜如晦的事,待李世民解决完这些麻烦事后,自己再领他一起去见杜如晦,以示诚意。
此时的李世民满心都在想着谋夺巴蜀之事,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房玄龄的欲言又止,只是叮嘱房玄龄留在秦王府等他,有什么事等他回府再说。
随后,李世民换好袍服,便匆匆出门进宫去了。
看着李世民离去的身影,房玄龄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
待李世民匆匆赶到大兴宫的御书房,却看到太子李建成和尚书右仆射裴寂也在,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异色,知道今天想要说服自己父皇恐怕要难上加难了。
本来裴寂跟李世民的关系并不算太差,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错。
毕竟当年就是李世民和裴寂、刘文静三人一起谋划的晋阳起兵。
哪怕是在李渊夺取关中,进位唐王之后,作为绝对心腹的裴寂也是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之间不偏不倚,两不相帮。
可是因为刘文静之死,裴寂担心遭到李世民的报复,从此便彻底倒向了李建成,几乎事事跟李世民唱反调。
偏偏李渊又很是信任裴寂,让李世民对此很是无可奈何。
不过李世民深知谋取巴蜀之事关系到大唐的国运,即便是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因此他只能深吸一口气,上前躬身向李渊施了一礼,恭敬道:
“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微微颔首,随后轻轻一抬手,面含笑意道:
“皇儿不必多礼。”
“谢父皇。”
李世民谢过李渊,随后站直身子,垂手而立,静待父皇训示。
李渊看在眼里,心中一时很是欣慰。
虽说当初百官劝进,自己这个次子是极力反对,但如今看来,他已经完全想通了,否则也不会这么快就适应了他的新身份。
随后,他看着李世民,沉吟片刻,随即缓缓开口道:
“皇儿,近来朝中有不少大臣上书,言我大唐既已立国,也当立威,是时候该收复河东,一雪前耻了。
因此,朕今日召你进宫,是为了商讨出兵河东,征讨刘武周之事,不知你有何想法。”
听完李渊之后并没有立即表态,反而看向一旁的太子李建成和尚书右仆射裴寂,沉声问道:
“不知兄长和裴相对此怎么看?”
李建成和裴寂闻言不由相视一眼,一时间反而不好开口。
尤其是裴寂,他已经习惯了跟李世民唱反调,现在李世民先开口问起他的看法,他反而不知道自己该反对还是该支持出兵河东好。
他内心其实是倾向于支持出兵河东,但他更希望领兵之人是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理由也很简单,出兵河东是关陇集团几大家族的意思,若是反对出兵河东,无疑会得罪整个关陇集团,给他在官场上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相反,若是支持出兵,便卖给了关陇集团一个人情,将来有机会得到不菲的回报。
可若是让李世民领兵去攻打河东,不仅会进一步巩固李世民的兵权,而且李世民一旦率军收复河东,必然威望大增,对自己支持的太子李建成显然很是不利。
他本想含糊其辞敷衍过去,但眼见李渊此时目光也看向了他,显然是也想听听他的想法,只能暗暗看了李建成一眼,随即心一横,牙一咬,连连摇头道:
“回殿下的话,依臣之见,如今并非出兵河东的最佳时机。”
他宁可得罪整个关陇集团,也绝不能让李世民借着攻打河东的机会巩固兵权,增加声望,从而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
“殿下这是准备进宫面圣?”
李世民轻轻点了点头:
“嗯,方才父皇派中官来王府宣我进宫见他。”
房玄龄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莫非是为了收复河东之事?”
他虽在秦王府做属官,却也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最近朝中有不少人在上书天子,请求天子出兵征讨刘武周,夺回河东之地,以此作为大唐的立国之战,一雪前耻!
而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是关陇贵族在推波助澜。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不由冷笑一声道:
“除了此事还能有什么事,关陇那几个世家现在比谁都害怕秦昇染指河东,将他们在河东的田庄和土地也给抄没了。
因而他们便借着立国之战的由头,不断给父皇施压,企图让父皇下旨出兵收复河东,阻止秦昇继续西扩,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房玄龄闻言不由长叹一口气,随即摇了摇头道:
“想要收复河东谈何容易,刘武周倒是不难对付,可一旦我军攻入河东,突厥人绝不会坐视刘武周灭亡,很有可能会出兵干涉。
单单是突厥人的干涉已经够让我军头疼了,偏偏东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秦昇。
说不定到了最后,我军折损大量兵马耗费无数钱粮打败了刘武周和突厥人,却让秦昇在一旁渔翁得利,摘了桃子。”
“没错,这也正是我担忧的地方。”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分明有些凝重:
“因此,此次进宫,我无论如何都要说服父皇暂且打消收复河东的想法,转而去谋取巴蜀之地。”
“殿下所言甚是!”
面对李世民谋夺巴蜀的想法,房玄龄对此是深以为然:
“巴蜀号称天府之国,若是大唐能够拿下巴蜀,实力必然大涨,之后便可以效仿当年的秦国,不断东出蚕食三晋和荆襄之地,最终一统天下。
只是……”
说到此处,房玄龄看了一眼李世民,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为他很清楚,攻不攻打巴蜀与其说是军事问题,倒不如说是政治问题。
毕竟如今大唐只有关中和河西之地,根本离不开关陇贵族对他们的支持。
可相比于谋取巴蜀,关陇贵族显然对收复河东更感兴趣。
就看李世民如何去说服自己父皇以及背后的关陇贵族了。
不过眼看李世民此刻满脸愁眉不展,显然是在为等下进宫如何说服李渊而烦恼,房玄龄便决定暂时不说杜如晦的事,待李世民解决完这些麻烦事后,自己再领他一起去见杜如晦,以示诚意。
此时的李世民满心都在想着谋夺巴蜀之事,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房玄龄的欲言又止,只是叮嘱房玄龄留在秦王府等他,有什么事等他回府再说。
随后,李世民换好袍服,便匆匆出门进宫去了。
看着李世民离去的身影,房玄龄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
待李世民匆匆赶到大兴宫的御书房,却看到太子李建成和尚书右仆射裴寂也在,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异色,知道今天想要说服自己父皇恐怕要难上加难了。
本来裴寂跟李世民的关系并不算太差,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错。
毕竟当年就是李世民和裴寂、刘文静三人一起谋划的晋阳起兵。
哪怕是在李渊夺取关中,进位唐王之后,作为绝对心腹的裴寂也是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之间不偏不倚,两不相帮。
可是因为刘文静之死,裴寂担心遭到李世民的报复,从此便彻底倒向了李建成,几乎事事跟李世民唱反调。
偏偏李渊又很是信任裴寂,让李世民对此很是无可奈何。
不过李世民深知谋取巴蜀之事关系到大唐的国运,即便是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因此他只能深吸一口气,上前躬身向李渊施了一礼,恭敬道:
“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微微颔首,随后轻轻一抬手,面含笑意道:
“皇儿不必多礼。”
“谢父皇。”
李世民谢过李渊,随后站直身子,垂手而立,静待父皇训示。
李渊看在眼里,心中一时很是欣慰。
虽说当初百官劝进,自己这个次子是极力反对,但如今看来,他已经完全想通了,否则也不会这么快就适应了他的新身份。
随后,他看着李世民,沉吟片刻,随即缓缓开口道:
“皇儿,近来朝中有不少大臣上书,言我大唐既已立国,也当立威,是时候该收复河东,一雪前耻了。
因此,朕今日召你进宫,是为了商讨出兵河东,征讨刘武周之事,不知你有何想法。”
听完李渊之后并没有立即表态,反而看向一旁的太子李建成和尚书右仆射裴寂,沉声问道:
“不知兄长和裴相对此怎么看?”
李建成和裴寂闻言不由相视一眼,一时间反而不好开口。
尤其是裴寂,他已经习惯了跟李世民唱反调,现在李世民先开口问起他的看法,他反而不知道自己该反对还是该支持出兵河东好。
他内心其实是倾向于支持出兵河东,但他更希望领兵之人是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理由也很简单,出兵河东是关陇集团几大家族的意思,若是反对出兵河东,无疑会得罪整个关陇集团,给他在官场上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相反,若是支持出兵,便卖给了关陇集团一个人情,将来有机会得到不菲的回报。
可若是让李世民领兵去攻打河东,不仅会进一步巩固李世民的兵权,而且李世民一旦率军收复河东,必然威望大增,对自己支持的太子李建成显然很是不利。
他本想含糊其辞敷衍过去,但眼见李渊此时目光也看向了他,显然是也想听听他的想法,只能暗暗看了李建成一眼,随即心一横,牙一咬,连连摇头道:
“回殿下的话,依臣之见,如今并非出兵河东的最佳时机。”
他宁可得罪整个关陇集团,也绝不能让李世民借着攻打河东的机会巩固兵权,增加声望,从而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