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王 作品
第175章 一场风波,消弭无形
本来依照河北道大行台府张贴的告示,放榜时间为辰时。
因为辰时属龙,寓意着高中的考生皆为人中龙凤。
可很多考生一想到天亮之后便要放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根本睡不着,索性穿上衣服出了门,打算今夜蹲守在大行台府外面,以便辰时一到自己便可以第一个看到进士榜单。
可当他们大半夜冒着寒冷刺骨的晚风走到大行台府门外,才知道这么想的远远不止他们。
此时,大行台府门外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蹲守的考生,他们一个个将手缩在袖子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起等待着天明。
二月的蓟城,晚上的天气还是挺冷的,可这些蹲守在府外的考生一个个心中都燃着一团火,感觉似乎大街上也没那么冷了。
一想到再有一两个时辰就要放榜,决定自己前程和仕途的时刻就要来临,每个人的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期待,只恨时间过得太慢,辰时迟迟不到。
好不容易捱到辰时,随着大行台府的大门大开,一名官员在十几名士兵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本来蹲守在街道两旁的考生立即围了上来,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眼睛都死死盯着这名官员手中的三份红榜。
因为谁都知道,这三份榜单将决定他们这些考生的前程和仕途。
这名官员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很快便将三张红榜按照上左右的位置贴好,随后便转身回了大行台府。
可那十几名士兵却留在原地,组成一道人墙将这些围看的考生和红榜分隔开,以免这些考生因为心情太过激动,涌上前损坏到红榜,让后面的人看无可看。
可他们还是低估了这些考生心情,他们拥堵在大行台府大门前,一个个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前看,只希望能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可这么一来,后面的人便被挡住了视线,什么都看不得,急得只能一个劲儿往前挤,推搡着前面的人往前,有好几次都险些冲破这些士兵的阻隔,急得这些士兵不得不大声喝止,可哪怕他们喊得声嘶力竭,这些考生就像是没听到一般,依旧一个个拼命往前挤。
有的考生好不容易在榜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再三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之后,立即激动到整个身躯都在颤抖,傻站在原地心情久久无法平复过来。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突然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随后便转身往回跑,边跑边又哭又叫,形如疯子,哪里还有身为读书人的半点斯文。
可其他考生看在眼里,心中不仅生不出半点鄙夷,反而涌起无尽的羡慕。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能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说不定表现得比他们还疯癫。
这么一想,这些考生便发了疯一般在榜单上搜寻自己的名字,一遍看不到便很不甘心再看一遍,还是看不到就又继续看,似乎不看到自己的名字今天就不打算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那些来得晚的考生,他们被堵在后面什么都看不到,急得他们不顾体面叫骂不止,却还是无济于事。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突然高喊了一声:
“前面的人你们不能光找自己名字呀,快看看此次春闱的新科状元是谁?是薛收、卢承庆还是许敬宗?”
挤在前面的人闻言顿时如梦初醒,一双双眼睛不约而同看向榜单的最上面,很快便有人大声念出了新科状元郎的籍贯和姓名:
“余杭郡褚遂良!”
听到新科状元竟然不是大家都看好的薛收,而是一个叫褚遂良的考生,在场不少考生顿时都不淡定了,纷纷相互打听起了这个叫褚遂良的考生的来历。
很快便有考生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当场惊呼一声道:
“不对呀,我怎么记得此次春闱的主考官也姓褚,他们两人不会有什么关系。”
经这名考生这么一提醒,其他考生越发不淡定了。
毕竟褚姓本就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偏偏此次春闱主考官和状元都姓褚,天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
就在此时,又有一名考生高声惊呼道:
“我想起来了,主考官褚亮有一个儿子就叫褚遂良,他们父子二人之前一起为西秦霸王薛举效力过。”
“什么?竟有这等事,简直是岂有此理!”
一听新科状元竟然是主考官的儿子,在场的考生顿时全都炸了,一时间群情激奋,都在大呼此次春闱不公,哪有主考官点自己儿子为状元的道理。
一些落榜的考生更是借机振臂高呼,不仅要求大行台府严惩徇私舞弊的主考官褚亮,还要大行台作废此次春闱成绩,择日重考一次。
眼看这些考生的吵闹声越来越大,大行台府却丝毫不为所动,没有一名官员出来安抚这些愤怒的考生,任由他们聚集在府门外抗议。
眼看大行台府对他们的要求不予理会,这些考生心中越发愤怒,正想着如何进一步抗议和请愿之时,一名考生却突然从其他地方跑来,对着这些抗议的考生大声疾呼道:
“你们还围在这里干嘛,没听说大行台府已经将此次春闱前十名的考卷都张贴在国子学的墙上供人观瞻了吗?”
听到大行台府竟然将前十名的考官张贴在了国子学的墙上,在场的考生一时间都忍不住面面相觑,显然是没料到大行台府竟然还整这么一出。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考生突然很是阴阳怪气说了一句:
“诸位,我们不妨一起去国子学看看,看看这位新科状元到底是何等的惊才绝艳,竟让自己父亲不惜赔上一世英名也要点他为状元。”
此话一出,不少考生纷纷跟着起哄,随后便一窝蜂涌向国子学,都想好好开一开眼界。
但当他们涌到国子学时,却看到一道清瘦的身影此刻正站在褚遂良的考卷前,目光很是复杂,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他正是大家都看好的新科状元,薛道衡之子薛收。
本来他自己也对这次春闱的状元志在必得,可没想到最终放榜之时,他却只考了个第三名,名次在褚遂良和一个叫马周的考生之下,屈居探花。
一向自负的薛收自然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当他得知大行台府将前十名的考卷张贴在了大行台府,便第一个赶了过来。
他一定要亲眼看看,这个褚遂良和马周的考卷到底有何出众之处,竟能让自己名落探花。
可当他看过褚遂良和马周的时务策和诗赋之后,却惊得久久说不出话。
不知过了多久,薛收才忍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语气很是萧索道:
“今日我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薛收确实不如他们二人,屈居在他们二人之下我心服口服。”
此话一出,身后那些本来闹哄哄的士子顿时鸦雀无声,无人再敢吵闹和抗议……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
因为辰时属龙,寓意着高中的考生皆为人中龙凤。
可很多考生一想到天亮之后便要放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根本睡不着,索性穿上衣服出了门,打算今夜蹲守在大行台府外面,以便辰时一到自己便可以第一个看到进士榜单。
可当他们大半夜冒着寒冷刺骨的晚风走到大行台府门外,才知道这么想的远远不止他们。
此时,大行台府门外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蹲守的考生,他们一个个将手缩在袖子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起等待着天明。
二月的蓟城,晚上的天气还是挺冷的,可这些蹲守在府外的考生一个个心中都燃着一团火,感觉似乎大街上也没那么冷了。
一想到再有一两个时辰就要放榜,决定自己前程和仕途的时刻就要来临,每个人的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期待,只恨时间过得太慢,辰时迟迟不到。
好不容易捱到辰时,随着大行台府的大门大开,一名官员在十几名士兵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本来蹲守在街道两旁的考生立即围了上来,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的眼睛都死死盯着这名官员手中的三份红榜。
因为谁都知道,这三份榜单将决定他们这些考生的前程和仕途。
这名官员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很快便将三张红榜按照上左右的位置贴好,随后便转身回了大行台府。
可那十几名士兵却留在原地,组成一道人墙将这些围看的考生和红榜分隔开,以免这些考生因为心情太过激动,涌上前损坏到红榜,让后面的人看无可看。
可他们还是低估了这些考生心情,他们拥堵在大行台府大门前,一个个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前看,只希望能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可这么一来,后面的人便被挡住了视线,什么都看不得,急得只能一个劲儿往前挤,推搡着前面的人往前,有好几次都险些冲破这些士兵的阻隔,急得这些士兵不得不大声喝止,可哪怕他们喊得声嘶力竭,这些考生就像是没听到一般,依旧一个个拼命往前挤。
有的考生好不容易在榜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再三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之后,立即激动到整个身躯都在颤抖,傻站在原地心情久久无法平复过来。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突然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随后便转身往回跑,边跑边又哭又叫,形如疯子,哪里还有身为读书人的半点斯文。
可其他考生看在眼里,心中不仅生不出半点鄙夷,反而涌起无尽的羡慕。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能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说不定表现得比他们还疯癫。
这么一想,这些考生便发了疯一般在榜单上搜寻自己的名字,一遍看不到便很不甘心再看一遍,还是看不到就又继续看,似乎不看到自己的名字今天就不打算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那些来得晚的考生,他们被堵在后面什么都看不到,急得他们不顾体面叫骂不止,却还是无济于事。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突然高喊了一声:
“前面的人你们不能光找自己名字呀,快看看此次春闱的新科状元是谁?是薛收、卢承庆还是许敬宗?”
挤在前面的人闻言顿时如梦初醒,一双双眼睛不约而同看向榜单的最上面,很快便有人大声念出了新科状元郎的籍贯和姓名:
“余杭郡褚遂良!”
听到新科状元竟然不是大家都看好的薛收,而是一个叫褚遂良的考生,在场不少考生顿时都不淡定了,纷纷相互打听起了这个叫褚遂良的考生的来历。
很快便有考生想到了什么,忍不住当场惊呼一声道:
“不对呀,我怎么记得此次春闱的主考官也姓褚,他们两人不会有什么关系。”
经这名考生这么一提醒,其他考生越发不淡定了。
毕竟褚姓本就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偏偏此次春闱主考官和状元都姓褚,天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
就在此时,又有一名考生高声惊呼道:
“我想起来了,主考官褚亮有一个儿子就叫褚遂良,他们父子二人之前一起为西秦霸王薛举效力过。”
“什么?竟有这等事,简直是岂有此理!”
一听新科状元竟然是主考官的儿子,在场的考生顿时全都炸了,一时间群情激奋,都在大呼此次春闱不公,哪有主考官点自己儿子为状元的道理。
一些落榜的考生更是借机振臂高呼,不仅要求大行台府严惩徇私舞弊的主考官褚亮,还要大行台作废此次春闱成绩,择日重考一次。
眼看这些考生的吵闹声越来越大,大行台府却丝毫不为所动,没有一名官员出来安抚这些愤怒的考生,任由他们聚集在府门外抗议。
眼看大行台府对他们的要求不予理会,这些考生心中越发愤怒,正想着如何进一步抗议和请愿之时,一名考生却突然从其他地方跑来,对着这些抗议的考生大声疾呼道:
“你们还围在这里干嘛,没听说大行台府已经将此次春闱前十名的考卷都张贴在国子学的墙上供人观瞻了吗?”
听到大行台府竟然将前十名的考官张贴在了国子学的墙上,在场的考生一时间都忍不住面面相觑,显然是没料到大行台府竟然还整这么一出。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考生突然很是阴阳怪气说了一句:
“诸位,我们不妨一起去国子学看看,看看这位新科状元到底是何等的惊才绝艳,竟让自己父亲不惜赔上一世英名也要点他为状元。”
此话一出,不少考生纷纷跟着起哄,随后便一窝蜂涌向国子学,都想好好开一开眼界。
但当他们涌到国子学时,却看到一道清瘦的身影此刻正站在褚遂良的考卷前,目光很是复杂,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他正是大家都看好的新科状元,薛道衡之子薛收。
本来他自己也对这次春闱的状元志在必得,可没想到最终放榜之时,他却只考了个第三名,名次在褚遂良和一个叫马周的考生之下,屈居探花。
一向自负的薛收自然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当他得知大行台府将前十名的考卷张贴在了大行台府,便第一个赶了过来。
他一定要亲眼看看,这个褚遂良和马周的考卷到底有何出众之处,竟能让自己名落探花。
可当他看过褚遂良和马周的时务策和诗赋之后,却惊得久久说不出话。
不知过了多久,薛收才忍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语气很是萧索道:
“今日我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薛收确实不如他们二人,屈居在他们二人之下我心服口服。”
此话一出,身后那些本来闹哄哄的士子顿时鸦雀无声,无人再敢吵闹和抗议……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