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王 作品
第164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
北魏正光五年,北方六镇起义爆发,关陇一带的百姓认为摆脱胡人统治的时机已到,便积极起兵响应。
当时掌控北魏朝政大权的权臣尔朱荣派其堂侄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带兵前往关陇平乱。
可就在他们三人平定关陇叛乱之后不久,权臣尔朱荣便被孝庄帝元子攸所杀,大权尽落入尔朱荣旧部高欢之手,就连尔朱天光也在两年后被高欢的大将斛斯椿抓获,送往洛阳跟其他尔朱荣的兄弟子侄一起处斩。
身为关中大行台的贺拔岳为了对抗高欢,便拉拢了一批武川籍将领和关陇本地的大姓,据关陇之地与高欢分庭抗礼。
可没过几年,贺拔岳便被亲高欢的侯莫陈悦所杀,他的大将宇文泰收拢其他旧部,继续据关陇之地跟高欢对抗。
当时宇文泰的实力不仅远远比不上高欢,甚至还不如南方的萧梁。
宇文泰深知自己和一众将领都是六镇鲜卑之后,与关陇之地的汉人有着很深的的隔阂。
而自秦汉以来,关陇一带便是汉人的渊薮之地,要想在关陇之地有所作为,他们就必须进一步得到关陇那些大姓的认可和支持。
于是,宇文泰便创立了府兵制,由十二大将军和八柱国统之。
这十二大将军和八柱国手握军政大权,显赫一时,他们跟关中的几大汉人士族通过联姻等方式结盟到一起,最终便形成了关陇集团。
【注:十二大将军是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和王雄。
八柱国是宇文泰、赵贵、元欣、李虎(李渊之祖父)、李弼(李密之曾祖)、于谨、侯莫陈崇和独孤信。】
关陇集团的形成是鲜卑贵族和汉人世家之间的一次完美融合,使得宇文泰一方实力大增,也为之后北周灭北齐和隋灭陈奠定了基础。
可关陇集团的存在也对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他们的子弟还掌控着天下各个军府的府兵,因此在隋代周之后,杨坚和杨广父子一直在用各种方式打压和削弱关陇集团,使得关陇集团实力大不如前,甚至内部该出现了分化,关中六姓韦裴柳薛杨杜就开始以关中士族自居,不再承认自己是关陇集团的一员。
而关陇集团之所以要集体背叛杨广,转而去扶持李渊,与其说是对杨广和大隋的报复,倒不如说是他们的一种自救。
他们希望通过扶持李渊取大隋而代之,重新掌控新王朝的军政大权,重现关陇集团昔日的辉煌。
可不管关陇贵族有着怎样雄心壮志,如今关陇集团的衰落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关中士族的竞相脱离,现在关陇集团只剩下独孤氏元氏这些鲜卑贵族之后,而扶风窦氏之所以留在关陇集团,是因为他们同样是以军功起家,很难融入韦裴柳薛杨杜这些关中士族,唯有继续与关陇贵族继续为伍了。
因此,李世民便想到以窦家为突破口,进而说服整个关陇集团同意和支持他们李家在关中举行科举考试,以跟秦昇争夺天下士人之心。
对于李世民的到来,窦府上下自然是不敢怠慢,身为家主的窦抗虽说没有亲出大门相迎,但还是派自己的长子窦衍出来迎接李世民。
因为母亲窦氏的缘故,李世民自幼便与窦家几个同辈表兄弟玩得很好,此刻见出来迎接自己的人是窦衍,一见面便是好一阵寒暄,之后便跟窦衍两个人有说有笑走进了窦府。
本来窦衍出门前窦抗特意叮嘱过他,要他找机会好好试探一下李世民的来意,好让他这个家主有所准备。
可李世民是什么人,说话滴水不漏,根本不给窦衍半点试探的机会,以至于窦衍都将李世民领到父亲窦抗的书房门口了,依旧还搞不清楚他的来意。
窦抗也没怪罪自己儿子的意思,毕竟他也很清楚自己这个外甥虽然年少,但说话做事向来是滴水不漏,自己儿子玩心眼怎么可能玩得过他。
窦抗命人上过香茶,又与李世民寒暄客套一番之后,才不紧不慢问起了他的来意。
李世民并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反而像是不经意笑着问道:
“不知舅父可曾听说河北科举之事?”
听李世民说起河北科举,窦抗眉头不由微微皱了皱,却还是点了点头道:
“这消息如今在长安城中传得到处都是,我怎会不知。”
李世民端起热茶轻抿了一口,而后不急不慢继续问道:
“不知舅父对此事怎么看?”
窦抗见李世民一直在跟自己谈科举之事,心中已然猜到了什么,却依旧不动声色沉声道:
“二郎如此关心河北科举之事,不会也打算效仿秦昇,在关中搞什么科举考试吧。”
见窦抗将话挑破,李世民也不再拐弯抹角,当即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没错,我父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已经决定今年冬天在长安城中举行一场冬闱,抢在秦昇之前吸引天下士子来赶考。”
虽说心中早有准备,但当真的听到李渊要在关中举行科举考试,心中还是涌起一股遭到背叛的愤怒。
之前杨坚和杨广父子也是如此,借助他们关陇贵族夺取大周江山,便开始卸磨杀驴,不遗余力去打压和对付他们,意图对他们赶尽杀绝,逼得他们为了自保和自救,不得不选择抛弃和背叛大隋,转而去支持同为关陇贵族的李渊。
可如今李渊还没坐上江山呢?也要学杨坚和杨广父子过河拆桥,利用完他们关陇贵族夺取关中便弃之如敝履吗?
但窦抗很快想到了什么,不由一脸狐疑看向面前的外甥李世民。
因为以他对李渊的了解,知道他这个妹夫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应该很清楚如今天下未定,李家还离不开他们关陇贵族的支持,也必然会知道若是此时在关中举行科举考试,很有可能会引发他们关陇贵族的不满和反制。
可李渊最终还是没有跟他们关陇贵族商量过便做出了这个决定,很可能是受了什么人的挑唆。
而眼前这个李世民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挑唆之人。
因为以他对李渊父子几人的了解,也只有眼前这个李世民敢冒着得罪他们关陇贵族的风险去劝李渊举行什么科举考试。
虽说心中对李世民生出了怀疑,但窦抗毕竟是一家之主,又是李世民的长辈,自然好在李世民这个晚辈面前失了身份,因此他并没有发作,只是冷冷对李世民道:
“二郎,既然你叫我一声舅父,那你就老实告诉我,要在关中举行科举考试,到底是你的意思,还是你父王的意思?”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
当时掌控北魏朝政大权的权臣尔朱荣派其堂侄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带兵前往关陇平乱。
可就在他们三人平定关陇叛乱之后不久,权臣尔朱荣便被孝庄帝元子攸所杀,大权尽落入尔朱荣旧部高欢之手,就连尔朱天光也在两年后被高欢的大将斛斯椿抓获,送往洛阳跟其他尔朱荣的兄弟子侄一起处斩。
身为关中大行台的贺拔岳为了对抗高欢,便拉拢了一批武川籍将领和关陇本地的大姓,据关陇之地与高欢分庭抗礼。
可没过几年,贺拔岳便被亲高欢的侯莫陈悦所杀,他的大将宇文泰收拢其他旧部,继续据关陇之地跟高欢对抗。
当时宇文泰的实力不仅远远比不上高欢,甚至还不如南方的萧梁。
宇文泰深知自己和一众将领都是六镇鲜卑之后,与关陇之地的汉人有着很深的的隔阂。
而自秦汉以来,关陇一带便是汉人的渊薮之地,要想在关陇之地有所作为,他们就必须进一步得到关陇那些大姓的认可和支持。
于是,宇文泰便创立了府兵制,由十二大将军和八柱国统之。
这十二大将军和八柱国手握军政大权,显赫一时,他们跟关中的几大汉人士族通过联姻等方式结盟到一起,最终便形成了关陇集团。
【注:十二大将军是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和王雄。
八柱国是宇文泰、赵贵、元欣、李虎(李渊之祖父)、李弼(李密之曾祖)、于谨、侯莫陈崇和独孤信。】
关陇集团的形成是鲜卑贵族和汉人世家之间的一次完美融合,使得宇文泰一方实力大增,也为之后北周灭北齐和隋灭陈奠定了基础。
可关陇集团的存在也对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他们的子弟还掌控着天下各个军府的府兵,因此在隋代周之后,杨坚和杨广父子一直在用各种方式打压和削弱关陇集团,使得关陇集团实力大不如前,甚至内部该出现了分化,关中六姓韦裴柳薛杨杜就开始以关中士族自居,不再承认自己是关陇集团的一员。
而关陇集团之所以要集体背叛杨广,转而去扶持李渊,与其说是对杨广和大隋的报复,倒不如说是他们的一种自救。
他们希望通过扶持李渊取大隋而代之,重新掌控新王朝的军政大权,重现关陇集团昔日的辉煌。
可不管关陇贵族有着怎样雄心壮志,如今关陇集团的衰落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关中士族的竞相脱离,现在关陇集团只剩下独孤氏元氏这些鲜卑贵族之后,而扶风窦氏之所以留在关陇集团,是因为他们同样是以军功起家,很难融入韦裴柳薛杨杜这些关中士族,唯有继续与关陇贵族继续为伍了。
因此,李世民便想到以窦家为突破口,进而说服整个关陇集团同意和支持他们李家在关中举行科举考试,以跟秦昇争夺天下士人之心。
对于李世民的到来,窦府上下自然是不敢怠慢,身为家主的窦抗虽说没有亲出大门相迎,但还是派自己的长子窦衍出来迎接李世民。
因为母亲窦氏的缘故,李世民自幼便与窦家几个同辈表兄弟玩得很好,此刻见出来迎接自己的人是窦衍,一见面便是好一阵寒暄,之后便跟窦衍两个人有说有笑走进了窦府。
本来窦衍出门前窦抗特意叮嘱过他,要他找机会好好试探一下李世民的来意,好让他这个家主有所准备。
可李世民是什么人,说话滴水不漏,根本不给窦衍半点试探的机会,以至于窦衍都将李世民领到父亲窦抗的书房门口了,依旧还搞不清楚他的来意。
窦抗也没怪罪自己儿子的意思,毕竟他也很清楚自己这个外甥虽然年少,但说话做事向来是滴水不漏,自己儿子玩心眼怎么可能玩得过他。
窦抗命人上过香茶,又与李世民寒暄客套一番之后,才不紧不慢问起了他的来意。
李世民并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反而像是不经意笑着问道:
“不知舅父可曾听说河北科举之事?”
听李世民说起河北科举,窦抗眉头不由微微皱了皱,却还是点了点头道:
“这消息如今在长安城中传得到处都是,我怎会不知。”
李世民端起热茶轻抿了一口,而后不急不慢继续问道:
“不知舅父对此事怎么看?”
窦抗见李世民一直在跟自己谈科举之事,心中已然猜到了什么,却依旧不动声色沉声道:
“二郎如此关心河北科举之事,不会也打算效仿秦昇,在关中搞什么科举考试吧。”
见窦抗将话挑破,李世民也不再拐弯抹角,当即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没错,我父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已经决定今年冬天在长安城中举行一场冬闱,抢在秦昇之前吸引天下士子来赶考。”
虽说心中早有准备,但当真的听到李渊要在关中举行科举考试,心中还是涌起一股遭到背叛的愤怒。
之前杨坚和杨广父子也是如此,借助他们关陇贵族夺取大周江山,便开始卸磨杀驴,不遗余力去打压和对付他们,意图对他们赶尽杀绝,逼得他们为了自保和自救,不得不选择抛弃和背叛大隋,转而去支持同为关陇贵族的李渊。
可如今李渊还没坐上江山呢?也要学杨坚和杨广父子过河拆桥,利用完他们关陇贵族夺取关中便弃之如敝履吗?
但窦抗很快想到了什么,不由一脸狐疑看向面前的外甥李世民。
因为以他对李渊的了解,知道他这个妹夫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应该很清楚如今天下未定,李家还离不开他们关陇贵族的支持,也必然会知道若是此时在关中举行科举考试,很有可能会引发他们关陇贵族的不满和反制。
可李渊最终还是没有跟他们关陇贵族商量过便做出了这个决定,很可能是受了什么人的挑唆。
而眼前这个李世民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挑唆之人。
因为以他对李渊父子几人的了解,也只有眼前这个李世民敢冒着得罪他们关陇贵族的风险去劝李渊举行什么科举考试。
虽说心中对李世民生出了怀疑,但窦抗毕竟是一家之主,又是李世民的长辈,自然好在李世民这个晚辈面前失了身份,因此他并没有发作,只是冷冷对李世民道:
“二郎,既然你叫我一声舅父,那你就老实告诉我,要在关中举行科举考试,到底是你的意思,还是你父王的意思?”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