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杂交水稻
很快,赵铭来到职业技术学院。
马车刚到大门口,两名身穿盔甲的士兵,立刻上前。
学院有单独的安保团队,时刻守卫着学院。
门口的保安,也是从军中挑选的老卒,然后重新进行培训。
见到马车之上,下来的是赵铭,两名守卫行了一礼。
“见过宜国公!”
赵铭微微点头,然后站到一边,让他们对马车进行检查。
这些都是赵铭提出来的要求,无论是谁。
只要是进出学院的马车和人员,都必须要经过检查才行。
像是什么武器一类的,一律不准带进去。
即便是赵铭,也都不例外。
唯一有特权的只有李世民,另外还有李渊。
不过,这两人也基本不会来学院。
就是其他的大臣,从开学到现在,都没有几个前来。
说到底,整个大唐,除了赵铭之外和教职工之外,其他人对学院打心底里就不重视。
一个学技术的地方,在他们心里,别说和国子监等学院相比。
就是一个私塾,他们都觉得比技术学院更能够培养人才。
要不是这个学院,是赵铭提出来,李世民都不可能同意建立。
换一句话来说,大唐技术学院能够建立,完全看在赵铭的面子上。
检查完毕,赵铭随从把身上的武器,放在安保室之后,才进入学院。
“你们在这里等我,不用跟着进去了。”
赵铭干脆让随从就在门口的休息室等着,他自己单独进去。
学院门口,专门修建了几间休息室。
毕竟是在大唐,很多人出门,都会带着一群随从。
修建的时候,赵铭就己经考虑到这个问题。
若是有人前来的话,他们的随从可以在这里等待休息。
毕竟,就拿赵铭来说,他现在出门,随从都是几十人跟着。
这里是学院,若是走到那里都跟着几十人,很不方便。
要是去教师办公室,一下子几十个人涌进去,那还不挤死了。
不一会,赵铭单独来到了农学院的教学楼。
“院长!”
顾德友见到赵铭,惊喜的喊道。
“怎么样,有什么进展了吗?”赵铭笑着问道。
顾德友,农学院的院长。
关于种子杂交的事情,赵铭己经给他说过。
“院长,我们现在己经收集了很多的种子,正在按照你给的方法,对种子进行杂交。”
“具体的效果,还需要等到采收之后,才能够知道具体的数据。”
说着,顾德友面色兴奋,“不过,有一片试验田里面的杂交水稻,虽然还没有采收,但仅仅是看长势,也可以知道,一定会增产。”
赵铭一听,顿时眼睛一亮,欣喜的问道:“在哪里?带我过去看看。”
关于种子杂交的事情,赵铭也只能说一个大概。
毕竟,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能是把自己的那些一知半解,告知了顾德友。
然后让顾德友,带着农学院的师生,自己去慢慢摸索。
原本以为,顾德友他们,怎么也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够摸索出来一点门道。
结果,一过来就听到这么好的消息。
“院长,这边走,那片田现在每天都有人在那里守着,记录……”
顾德友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介绍农学院的各项事宜。
关于种子杂交,不光只上水稻,还有其他的像是小麦、荞麦、高粱、粟等全部都有在试者进行杂交。
按照赵铭的想法,那就是广撒网,这样希望也更大一些。
很快,赵铭和顾德友,来到一块插着编号为丙戌的试验田。
现在稻子己经抽穗,不用顾德友再说,赵铭立刻上前,开始数一束稻穗有多少粒。
“院长,我之前带人数过好多遍了,平均下来,一穗在一百一十粒上下一点。”
顾德友忍不住说道。
赵铭像是没有听到一般,依旧继续数。
顾德友也不再说话,站在一边等着。
一连数了好几穗,数量确实和顾德友所说,差不多就在一百一十粒上下浮动。
在田边守着记录的学员,此刻也兴奋的看着赵铭。
“院长,咱们成了!”
学院很是兴奋,不,应该说所有农学院的人员,都非常的兴奋。
这是能够被记录到青史的功绩!
平均一穗高达一百一十粒,按照百分之八十的结实率来计算。
一亩田有十五万穗,一千粒的重量差不多是半两的重量。
这样换算下来,一亩地的产量能够有六百多斤!
不过,这个计算的方法,是赵铭按照现代的计算方式,去进行的计算。
这样计算肯定不准确,实际的产量不可能有那么高。
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等等,水稻的种植就不能像现代那样,栽种得那么的密集
。
若是栽种密集了,反而会降低产量,甚至因为土地肥力不够,最终稻穗结实率大大降低,得到一堆空谷壳。
按照赵铭的估计,在现有的条件之下。
一亩最终的产量,应该会在三百多斤到西百斤左右。
看起来亩产不算多,可与之前两百多斤的产量相比,这己经是非常高产了!
这个时候,农学院的其他人,得知赵铭到来,全部都赶了过来。
赵铭索性就在田边,给大家来了一场鼓励式的演讲。
“大家都做得很好……”
先是一番肯定,说得众人如同打了鸡血。
“但是,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在稻穗没有彻底成熟之前,一切都还有着未知变故的风险……”
众人也平复了一些激动的心情,毕竟,现在水稻还仅仅只是抽穗。
“另外,关于水稻的事情,大家切记做好保密工作!”
赵铭严肃的说道。
培育出了高产的水稻,或许农学院的师生,还没有意识到意味着什么。
不过,赵铭敢肯定,一旦这消息被那些世家知道,他们一定会疯狂。
到时候,这些师生的安全就成了大问题。
还有就是,赵铭想要攻灭高句丽的想法,很有可能会被搁置下来。
既然都有亩产这么高的水稻了,那攻打高句丽的想法,就没有那么急迫了。
毕竟,整个朝堂上下,因为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对高句丽是真的非常忌惮。
“大家也不要因为这一点点的成绩,就开始骄傲自满。”
“还记得我给你说过,咱们的目标是亩产千斤吗?现在距离目标还很远,现在只是迈出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