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是蓝 作品

第214章给蒸汽车铺一条路

朱橚看着自己手中的木杆,登时眼前一亮:“先生,您说的是路”

“对,一定是路,蒸汽车最难的地方就是在路上!”

想到这里,朱橚不由得眼前骤然一亮。

蒸汽机干嘛非要去走山路

提前把蒸汽机的路修好不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也不用担心什么撞到东西,路都修好了,人看到这种路,就会提前警惕起来。

至于转向,那就更不用操心了。

在路上之所以转向,无外乎就是因为,前面有障碍物截断了路,都提前把路修好了,还存在转向这个问题吗

任以虚点了点头在一旁补充道:“继续想下去,看看还有什么缺陷”

朱橚望着手中的这两根木棍,继而说道:“木头太软了,长期用,受不住车的重量,要换成铁的。”

“不错,然后呢”

朱橚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当年祖龙修筑的驰道。

其实现在大漠上已然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修筑起了驰道。

由于项羽当年攻入咸阳之后的屠城,具体铺设中间枕木的原因已然彻底失传。

自汉代始,各朝史家推论此物,无外乎就是为了控制马匹的步伐,使得马匹不得不一直,用最大的步伐向前疾驰。

但是现在,朱橚冥冥之中突然觉得,这个东西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看着自己手中的铁棍,朱橚蹙眉道:“先生,这两根棍子,是不是少了什么东西”

任以虚道:“你把这两根棍子铺在路上试试。”

朱棣一愣,旋即便将这两根棍子铺在了路上,却仍旧没有察觉出哪里不对劲,朱橚只是下意识的踩到了这两根铁棍的上面。

而就是这一踩,朱橚登时便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先生,这,这棍子陷到地下去了”

“怎么,很奇怪吗”

朱橚的眼前登时便是一亮:“任先生,我懂了。”

“先秦时期的那些驰道,中间铺设的枕木,也不仅仅是为了让马儿迈开步子!”

“而是为了将力给分散开!”

朱橚这样的学生,永远都是讨老师喜欢的那一种,因为只要稍加点拨,便可以自己领悟过来。

师徒二人忙了几天几夜,总算是拿出了大明第一台火车的模型。

根据数据的反馈,这样的“蒸汽车”至少可以拉动几百石的东西!

最关键的是,这一条路上,可不是只能走一辆车!

这辆车完全解决,从矿场到码头这段路的运输问题,甚至也可以用在客运领域。

最关键的是,这辆车完全不需要休息,可以昼夜不停的行驶。

只要这辆车的速度可以跟马车持平,运送同样重量的货物,仅仅需要马车将近一半的时间!

不仅仅是货!

而且还有人!

一旦将此物修成,即便是金陵的兵马想要赶赴大都,最多也就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了!

不仅如此,发达的交通,还会使得诸多边疆与大明腹地的联系,逐渐热络起来。

西南一带的改土归流也会成为现实!

单单凭这一点,这种车的影响,就不会亚于蒸汽机!

想到这里,朱橚的表情也愈发的严肃了起来:“先生,这部锅炉的尺寸,是不是还需要修改”

“头几节车厢怕是只能装燃料,不过载重应该是可以承受的。”

听着自己这个学生的问题,任以虚的心里不由得万马奔腾。

你们村加起来也就是七八里路吧

用得着这么精密的计算吗!

任以虚倒是想直接告诉朱橚答案,但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任以虚也不知道啊!

别说是知道火车怎么造了,就连见,任以虚都没见过真正烧煤的火车!

不过即便是这样,任以虚的话也足够让朱橚少走很多弯路了。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是先发明了铁轨,而后再发明了火车。

但是将火车跟铁轨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却用了整整三十六年的时间!

跟西洋人比起来,大明的这个速度,就几乎是在飞了!

几天之后,朱橚看着面前的火车模型,原本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整个金陵沉浸在盛大的喜悦之中,但是在帝国的最顶层,大明的天家中所有人,却是如临大敌。

因为,朱棣要就藩了。

所有的朱家人,在原本的历史上,承继朱元璋大统的人,并不是他们的大哥朱标,而是这个在现在仍旧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四爷”。

金川门外,没有隆重的送行队伍,更没有赏赐的金银珠宝。

这些东西,朱棣没有要,朱元璋也没有给。

此时的金川门外,只有几个商贩正在叫卖着,刚刚上市的呢绒布。

一种刚刚从草原上学回来的羊毛织布技艺,刚一经问世,便受到了整个大明的热捧。

此时的朱棣,甚至没有身着藩王专属的蟒袍。

而送行的朱元璋夫妇也没有宫中的仪仗,此时的朱元璋夫妇,就像是要送儿子出远门的寻常夫妻那般,就这么静静的跟着背着行囊的朱棣。

直到这一刻,朱元璋也已然将自己,曾经的什么帝王家的权柄,抛诸脑后了。

朱棣的脚步很快,快到朱元璋有些跟不上了。

“爹,娘,你们回去吧,爹都累成什么样子了。”

朱元璋有些愠怒的看着朱棣说道:“你个小兔崽子,这一走,可还知道什么时候回京”

“咱就闹不明白了,你们咋就不能在咱跟你娘面前,和和睦睦的,非得!”

还没等朱元璋说完,马皇后便拉了拉朱元璋的衣摆示意朱元璋闭嘴,毕竟马皇后对这爷俩再了解不过了。

稍有不慎,这爷俩就会吵起来。

朱元璋的肚子里有火气。

之前问朱标,朱标就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而朱棣则是铁了心的要去就藩。

就在朱棣跟朱元璋险些吵起来的时候。

朱元璋突然看到了在金川门不远处的窜动的人群。

江面滔滔浪花声中,一大群穿的破破烂烂的百姓,正挤在一条小路上。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脸色登时便拉了下来。

自从大明宣布变法以来,大量的政务朱元璋不得不亲力亲为。

连任以虚那边,朱元璋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

压根就没有时间像是以往那样,跑到民间去微服私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