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是蓝 作品

第200章关乎大明江山社稷,得加钱

直到这个时候,四国的使节也不好再继续站着了,登时便跪倒在地,朝着李善长“咚”“咚”就是三个响头。

“韩公!”

“我等对天起誓,外邦若有负大明!天厌之!”

被磕了三个头的李善长,声泪俱下的看着朱元璋道:“陛下,不能啊陛下!”

朱元璋故作焦虑的看着李善长说道:“这样吧,李先生,咱退一步,咱退一步成了吧!”

“咱听说了,这东西也不是咱朝廷搞出来的,是咱金陵的百姓弄出来的。”

“再加上咱大明也弄出来专利律令了,咱让这些番邦来买,可行吗”

“起码辜负不了咱大明的百姓,不会让他吃亏。”

李善长哭丧着脸看着朱元璋道:“陛下,这能是银子的事吗!”

朱元璋赶忙说道:“那加钱,咱让他们加钱不成吗”

说罢,朱元璋便看向了一旁的四国使节:“加钱成不成!”

说着,朱元璋还玩命的朝着那帮使臣使着眼色。

崔莹面露难色小声道:“陛下,外邦国穷民若弱”

还没等崔莹说完,李善长深吸了一口气高声道:“陛下,您若是不收回成命,老臣今日便撞死在这大殿上了啊!”

崔莹的额头上登时便出了冷汗,好家伙,这要是真让李善长撞死了,这事可就要真的凉了。

再说了,铁厂建起来,多少银子没有啊!

“我们出了!陛下,我们加钱,高丽出价五十万两!韩公可愿意!”

“我们也出五十万两!”身后的几国使节也吩咐高声道。

此时李善长的哭腔都出来了:“陛下,这跟银子真的没有关系啊,您不能卖啊!!”

而都察院的几名御史见势头不对,当即便跟在李善长的屁股后面高声道:“陛下,不能卖啊!臣等附议韩公所奏!”

“臣死谏!”

崔莹彻底慌了:“陛下,一百万!”

大殿上所有人均是一愣。

好家伙!

平时没看出来这些番邦这么有钱啊!

平日里就差挖点稻米来进贡了,现在动辄就是一百万两银子五!

满朝文武几乎全都愣在了原地,连太子朱标深深的咽了一大口口水。

所有人的目光,顷刻之间便看向了一旁,想要碰壁而死的李善长。

李善长深吸了一口气,声嘶力竭的喊道:“你们别拉我,这就不是钱的事!”

“那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啊陛下!”

这次连朱标都亲自上阵去拉李善长了:“韩公,差不多得了,再多吓跑了怎么办”

李善长压着嗓子说道:“殿下,再试试,万一还有呢您快问问。”

朱标猛地抬起头看着身后的崔莹等人问道:“韩公于我大明有定策之功啊!”

崔莹也顾不得许多了,郑重的跪倒在地,咬着牙高声道:“一百五十万两!”

“大明大皇帝,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真的不能再多了啊!”

直到这个时候,李善长也总算是冷静了下来,静静的看向了高丽身后的那三国使节。

东夷使节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看着朱元璋说道:“陛下,我们东夷国小力弱,一百万两银子成不”

“不成!多少银子也不能卖!陛下,倭奴横行大明,您这是置天下百姓于不顾啊,纵然是给高丽也不能给东夷啊!”

听到李善长这么说,东夷使节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

还没等那使节细细思量,便听到有御史,若有所思的站在那四国使节的旁边,小声喃喃道:“唉,五十万两银子,就买李相一条命,大明之痛啊!”

“是啊,我估计一百五十万两银子,陛下估计也就不管李相死活了。”

“小点声,莫让那东夷人听见了,李相待你我不薄啊!”

五十万两银子,买开国首功之臣的性命!

这买卖值啊!

更何况这玩意,你要么都不买,要么大家就都买!

高丽买了,高丽人不敢朝大明吡牙。

不代表大明对你东夷也这么友好。

要知道东夷可是没少劫掠高丽啊!

若是只让高丽人买了铁厂回去,明年高丽的重甲精骑,怕是要直接强渡对马海峡了。

“一百五十万!就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听到这四国都答应了下来,朱元璋脸上的表情总算是逐渐的松弛了下来。

“那咱就当一回恶人,就当是体恤百姓了。”

听到朱元璋松口,崔莹登时便松了口气,当四国使臣再次看向李善长的时候。

不料方才衣冠散落的李善长,此时已然衣冠楚楚的,站在了朱元璋的面前进谏道:“启奏陛下,此事宜从速进行,咱大明北伐初见成效,水师用铁极多,高丽等国铁厂开设之后,我大明也可尽快采买精钢,铸造水师,以备不时之需。”

崔莹的面皮微微抽搐了一下,看着李善长问道:“韩公,您”

李善长眼皮都没抬一下,扶了扶衣冠道:“咋想赖账”

崔莹赶忙低头道:“外臣不敢”

赖账

跟大明皇帝赖账

这话听着就有点玄幻。

朱元璋强忍着心中的激动,而后给了一旁的老太监侯英一个眼神。

侯英登时便吊着公鸭嗓子朗声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在的群臣山呼万岁声中,百官散去,奉天殿外很快便只剩下了李善长跟朱元璋、朱标几人。

没人之后,朱元璋彻底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了。

“李先生,你听见了吗一家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啊!”

“整整六百万两银子!”

“咱大明一年的税收啊!”

“东夷人能拿出来咱料到了,但就是打死咱也没想到,那交趾、高丽能这么大气啊!”

东夷人生产金银就算了,最让朱元璋震惊的是,交趾、高丽这两个,平日里跟大明最亲近的番邦,竟然也都能拿出一百多万两银子来!

有明一朝,番邦是共分三等的。

其中第一梯队只有两国,就是高丽跟交趾,一岁一朝,即便是等到三年大朝的时候,在番邦之中,这两国也是站在最前面入觐的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平日里这两个跟大明交集最深,一直以为他们都要穷的,裤子都凑不出一条的番邦,竟然随随便便,就拿出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