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军 作品

第93章 去报告指导员,秀才跑了!!

第93章 去报告指导员,秀才跑了!!

“外面乌漆嘛黑,有什么好看的。”

陈默正望向窗外时,梁红杰自己拿着筷子,从饭堂后厨走过来,挤到八班饭桌前坐下。

对于这位中尉排长。

八班的其他人,可做不到像班副那般淡定啊。

刚刚还狼吞虎咽的众人,立即挺直身板,连带着吃饭夹菜的动作都斯文了。

不等陈默回应。

老梁抓起桌上瓷盆里的馒头,咬下一大口,含糊着说道:“下午我没在连里,旅司令部那边的宣传科打电话了。”

“指导员说是让我,整理一下你新兵连期间的表现,还有竞赛场上的表现,都整理明白,明天送到旅宣传科。”

“估计要对你个人事迹登报。”

又登报

梁红杰说完,陈默和八班的几人反应各不同。

陈默仅仅是怔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知道怎么回事。

毕竟,宣传科能干啥事

他们的职责,就是撰写优秀,好看,足够吸引眼球的旅报。

要知道,旅司令部的首长可是都会看得啊。

包括各单位的营连排甚至不少老兵,在网络并不普及的年代,军报算是部队里面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

但话又说回来了,装甲旅虽说人不少,底子厚实,一个单位零零总总加起来数千人。

可军报内容要求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要有正确的导向,多种条件综合下来,哪有那么多好看的内容给他们写

所以,每年新兵入营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有新的灵感,也有新的素材提供。

陈默作为军区嘉奖的训练标兵,还是竞赛第一,浑身沾满了新闻。

人家宣传科,可不就逮着一个人使劲薅了。

这也是陈默为什么下午时,面对军务科,能那么理直气壮的怼那帮纠察。

因为他猜到宣传科,必然会再次找上门,有底气呗。

而八班的其他几人,听得那是一个比一个眼热,上报啊。

这种事,光是听听,都觉得浑身血液都沸腾了。

“秀才,你就没点反应”

梁红杰看人家别的新兵,个个扭腰松胯,就跟屁股上长鸡眼似的,坐都坐不住。

恨不得立刻开口问问具体情况。

秀才倒好,就几把愣了一下,然后该吃吃该喝喝,一点反应都没有。

“排长,不是我没反应啊。”陈默吞掉手中剩下的馒头,开口道:“宣传科让整资料,这工作你肯定最熟悉啊。”

“话也不能这么说。”

梁红杰左右看看,发现饭堂里没别人注意这边,他才脑袋凑近陈默,贼兮兮的压低声音道:“你还是不懂啊,你现在正学习文书的工作。”

“自己的资料自己准备呗,想怎么吹都行。”

“啥意思”

这话不是陈默问的,而是杨大力开口,朱改团,冯俊岭一个个的也伸长脖子,凑过来偷听。

“去去去,你们别打岔。”

老梁没好气的对着几人挥挥手,继续道:“登报这种事一般来说都是资料怎么整,宣传科就怎么写。”

“你让我整,那肯定就说你怎么努力啊,怎么早起,在班里,连里都是标兵,各项第一。”

“这种中规中矩的资料,看着啥意思”

看着极力劝说自己的梁红杰,陈默大致明白他的意思了。

“排长,你是说,这份资料让我整理,好好组织一下语言,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

“哎,对喽!!”

梁红杰“啪”的一声,拍在杨大力的大腿上,那家伙,兴奋得像是他要上军报似的。

就是可怜了咱大力,疼得龇牙咧嘴,愣是没吭声。

“我教你文章怎么写,比如你进军营抱着怎样的理想,为什么要那么努力的训练,你的目标是什么,又为什么冲着这个目标前进。”

“搞出一篇生动且形象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把你个人的印象通过军报,展现给全旅的人看,到时候旅长,政委,还有司令部的首长可是都能看到啊。”

“只有故事才最深入人心,搞不好旅里还能再给你整个嘉奖。”

“你看啊。”梁红杰将手臂搁在饭桌上掰着手指头细数:“你有一个军区嘉奖,有一个连队嘉奖,还有一个三等功,要是再搞一个旅嘉奖。”

“那下连你日子舒坦多了,比我都舒坦啊,是不是这个理”

“年后有介绍入党的名额,或者有提干名额,就是连里不给你,上面旅里也会问啊。”

“再说了,你都是文书了,优先级肯定高。”

梁排长真不愧是科班出身,刷资历很有一套。

他的这些建议搞下来,按照正常的流程走。

确实从很大的概率上,能获得一个旅嘉奖。

陈默也明白这些道理,自然清楚怎么操作。

但好处有不少,坏处也是相对的。

俗话讲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要是给他整出名了,以后七旅这边,怕是有不少单位的老兵。

都要惦记上他。

看着陈默似乎心动了。

梁红杰又压低声音道:“你别有顾虑,放心吧,我跟指导员说过了,你今晚一块跟我去办公室加班。”

“记住啊,吃完饭就去。”

说完,老梁又从瓷盆里拿走几个包子当宵夜,把筷子往饭桌上一搁,人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梁红杰来之前,整个饭桌上吃饭的氛围还挺和谐,人走后,一个个拿着筷子都在发呆。

“都愣着干什么,吃饭啊。”

陈默热情的邀请几人,但刚才还兴致勃勃的众人,一个个突然变得低头耷脑。

朱改团更是把吃了一半的馒头,抬手搁在饭桌上,揉了揉自己那张苦瓜脸,吐槽道:“班副,跟你一个班真打击人啊。”

“对,都把我打击的没动力了。”

杨大力附和着点点头:“你看啊,军报你上过一次了,新闻稿也出一次了,嘉奖拿了两次,立功一次,这又要上军报,跟你一比我们几个就跟啥也不会一样。”

“是啊。”冯俊岭接茬道:“还是蛮怀念咱们刚进军营那会。”

“大家都没有差距,一起训练,一起挨收拾,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班副好像突然就受到重视了。”

“现在更是跟排长都混得这么好,我们还在为下连的事担忧。”

他们这种落差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

实在是刚才的对话,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

陈默有些哭笑不得,这帮傻小子,竟然还学会多愁善感了。

“赶紧吃,你们不是要背小红书嘛,竞赛时跟不上,那是因为训练时间短,到时候新兵考核加把劲不就行了。”

“只要努力,成绩好点,以后下连你们也可以。”

“对啊,我就是这么想的。”

李志昂很自然的点点头,一群小伙子看着班副开始吃饭,就连三班长夸的“小钢炮”都重新拿起来筷子。

一群人很快抛开刚才的话题,又凑到一起抢饭菜。

越是临近过年,部队里面的氛围,就越是紧张。

战备期间,陶村军营门口时不时的有装甲车路过,隔壁的汽车连,高炮营也时常拉动。

实弹射击训练,每天都在几公里外的炮场,拉开阵势演练,整个新兵连,都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火药味。

接下来几天。

陈默白天跟着班里训练,晚上跟着梁红杰写材料,俩人办公的地方并不固定,偶尔在陶村,偶尔也会去苦池村侦察连驻地。

累是真的累。

每天熬夜到三四点,不过指导员也知道文书的辛苦,哪怕两人一起干。

也允许陈默早操不用出,只要跟上上午的训练就行。

文书的工作对陈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给家里打电话。

除夕夜当晚。

梁红杰从库房里顺了几瓶大绿棒子,因为用老梁的话讲,文化人不能用偷来形容,所以是顺的。

这一晚,连指导员要站岗,两人就在侦察连的办公室一人干了几瓶啤酒。

期间给家里打电话,说一说在部队的事,陈默也给妹妹说了一会话,把小丫头乐得抱着话筒直叫哥哥。

她是才发现,原来这个叫座机的东西,说话的声音竟然和哥哥一样。

有回应,还能陪着她聊天,真好。

这是陈默重生以来,第一个新年,是在侦察连文书办公室过得年。

也是梁红杰从军校毕业后,来到部队里的第一个新年。

啤酒喝多了。

梁排长说军校和部队真的不一样,他在学校里一直都是优秀学员,也被导员夸过好多次。

毕业之前,他说自己幻想过到了部队一定能大展宏图,做一名好排长,以身作则,将学院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到部队。

九十年代的人,思维真的很纯真。

可他又说,毕业之后到了部队,从学院到部队,就像是从一个完全熟悉的环境,突然闯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一般。

让他很难适应,这里的人不是不接纳他,而是根本没有融入的机会。

这个跨越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的挣扎与光辉。

梁红杰说得这个感触有些大,陈默不知道该怎么去接,但他觉得,老梁应该能自己做出转变,因为这家伙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很认真。

以后,熬出头或许真的是一位很有能力,也很有责任心的一位领导。

只是眼下,他需要用自己的简单,来对抗复杂的环境,一点点的让自己融入。

梁红杰给自己的评价是,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催眠,但他给陈默的评价还蛮高。

说秀才是日日耕耘不问收获的性子,也是一个把荣誉刻进骨子里的军人。

谈起心事难免多喝几杯。

但老梁的酒量是真不咋地啊。

四瓶绿棒子就喝得晕晕乎乎,用手拄着脑袋,说话就开始迷糊了。

陈默也很无奈啊,这特么跑到侦察连偷偷喝个啤酒还能喝多,这也得亏是过年,一般情况下,连里人都出动了,不会再有别的紧急情况。

“排长,我扶你去休息吧。”陈默把剩下的三瓶啤酒全部踹进袖筒里,准备拿回陶村给八班的战友尝尝。

好歹过年不是,都是第一次在外面回不了家,那帮小子今晚恐怕会格外的想家。

侦察连的干部宿舍,陈默知道在哪,这两天忙到半夜,他偶尔也会在宿舍里挤一挤,凑合睡一觉。

搀扶着梁红杰回到宿舍,看着他盖好被子,扭过身呼呼大睡时。

陈默才抬手擦擦额头上的冷汗,这喝多,还嘴碎的人是真不容易搀扶。

其实军校毕业刚来到部队不适应,这不是很正常嘛。

军校虽说是培养军官,可那毕竟不是基层,接触的东西都不一样,有落差感再正常不过。

就像学校学习的东西,到了社会上一样,很多都用不到。

这两者,没什么太大区别。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不是要成为谁,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坚定的选择自己的战场,这就够了啊。

陈默给梁红杰的床头书桌上,放了一杯茶水,这才关灯走出干部宿舍。

苦池村距离陶村距离不是很远,大概有六七公里那样,之前忙完还有梁红杰开车送一下。

今天,怕是没指望了。

陈默紧了紧身上的军装,揣着三瓶大绿棒子,离开了侦察连。

“秀才”

“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老梁呢”

侦察连门口,站岗执勤的是原先七班副班长王英杰。

最近几天,新兵连训练都是以排为单位,两名老兵带着练,强度不是很高。

陈默提前接触文书工作的事,侦察连的老兵都知道,所以在这碰到他倒是不奇怪。

“班长好!”

陈默立正敬礼。

扭头示意了下干部宿舍道:“梁排长刚才喝了几瓶啤酒,这会睡了,我自己回陶村就行。”

“那点出息吧。”王英杰有些无语。

他提起手中的枪,背在身后,走到陈默跟前低头看看腕表:“不行,你自己回去来不及了。”

“马上九点晚点名,你点名没在倒是没事,指导员知道你在这。”

“但九点以后所有岗哨都会增加口令,你到点回不到地方就麻烦了。”

“这边执勤人少,你等下我打个电话,让陶村那边的人派车来接。”

“是,班长。”

陈默左右看看:“班长你先打电话,我往陶村的方向走着,反正就这一条路,天天走,也丢不了。”

“去吧去吧。”

王英杰也没当回事,挥了挥手笑道:“你要是丢了,以后可别说是咱侦察连的人,那可真丢不起这人啊。”

“嘿嘿,哪能啊。”

陈默笑了笑,再次拉紧身上的大衣,迈开步子朝着苦池村另一侧走去。

可能是因为新年的缘故。

村子里很多人家都没睡觉,有说话的声音,有土狗汪汪的叫声,寒风阵阵吹过,这让刚喝完啤酒的陈默,更冷了。

他再次缩了缩怀,朝着离村的方向加快脚步。

苦池村很小,除了主街道两旁的人家,也就后排零零散散座落几处农户。

没几分钟的功夫,陈默就走出了村子,黑暗,很快包裹了他。

走在一脚深一脚浅的土路上,这大晚上的,黑得连路都瞅不清,就在他有些后悔,怎么就没在营区门口等等的时候。

反正走路也节省不了多少时间。

突然,在他左侧,有一抹很淡很淡的亮光一闪而过。

起初,陈默注意到了。

毕竟这么黑的夜晚,稍微有点亮光就会很显眼,但他没怎么在意,这里离军营近,离村子近的。

就继续朝前走。

可走了大概五六米后,同一个地方,又是一抹亮光一闪而过。

这次,陈默心里“咯噔”一下。

刚才闪过亮光的位置,虽说他没在意,但会下意识的关注那个地方。

这乌漆嘛黑的,还这么冷,什么玩意亮的

肯定不是火柴,也不是手电筒,因为没那么明显。

反倒是有点像锡纸的反光,也有点像镜头炫光现象,可这么黑的地方,炫光和反光都不该出现啊。

出于军人的直觉。

陈默停下脚步,蹲在地上,瞪着眼睛朝那地方瞄。

大概又过了三四秒,还是同一个地方,又一次出现亮光后。

陈默没在犹豫,将身上的军大衣脱下,两瓶啤酒盖在大衣

手中攥着一个大绿棒子,揣在怀里,弓着腰,朝发出亮光的地方绕着弧度开始接近。

夜里视线不足,根本无法目测他距离发出亮光的地方有多远。

反正跑了上百米,还是乌漆嘛黑的啥也瞅不清。

但陈默速度却越来越慢,就是因为看不清,才更要谨慎。

否则自己前面五米的地方站个人,怕是都瞅不清人家啊。

“轰轰轰”

就在陈默前行不知道多久,还是没啥收获时,在他后面的土路上,从陶村出发的军车路过。

他这时候,距离军车有些远,没办法喊,更没办法直接跑过去,因为车灯亮光很容易暴露自己。

陈默虽然说不上来,刚才看到的到底是什么,但同一个地方,连续三次,还有间隔规律性的出现微弱亮光。

肯定不是自己看错了,更不太可能是自然现象。

军车路过后方时,陈默匍匐在地上,一动不动。

一直等车辆走远,他才继续前行。

而此时。

开车的七班班长王建勇,却有些慌了。

毕竟,刚才副班长给他打电话,说秀才从侦察连这边提前出发了啊。

这特么都快到连部门岗了,人呢

王建勇眼珠子瞪得像牛蛋一样,眨都不敢眨,一直开到门岗处。

他下车就直奔门岗。

“秀才呢人呢”

突然的询问,让执勤的王英杰也懵了。

“他刚才走了啊,你路上没看到”

“放屁,那么大的人走路上我能看不到”

王建勇彻底慌了,别说秀才还是新兵没下连,就是正式下连,这人要是再丢一次。

侦察连估计都不用干了。

还侦察个屁啊,带一次新兵,接二连三的把人搞丢

“快,快去打电话,通知指导员秀才跑了。”

“我回去重新找。”

“秀才啊,你可不能跑啊,卧槽!!”

王建勇把帽子摘下来,塞进口袋,“哐当”一声拽上车门。

狂踩油门开始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