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冰活动
村子附近突然要迁来这么多人,让村民们有些惴惴不安,但当他们知道即将在那群人中招收一部分过来干活的时候,又没有那么抵触了,反而心中涌现出一股自豪的感觉。
看,这些当初在梅关山匪面前都非常有面儿的人,现在竟然会跑来他们这个穷乡僻壤居住,为了一口饭吃,还愿意来给他们干活。
这说明什么?
不就说明他们的日子过得好,大家都羡慕吗?
另一边,周粥召集村委会的干部们开了个小会,讨论的便是关于村子边上多了这么多人的管理方案。
拒绝是不可能拒绝的,但各方面的预案也要准备好。
而且他们这么多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这里,村子的所在未必会从他们嘴中透露出去,但说不定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只要别人有心留意,迟早会发现这边的情况,他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预案。
如果人少,自己关门过快活日子还是能够实现的。
可人一旦多起来,那就未必了。
好在村里有很多隐藏收入,就算被发现,每年交的税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只要地方官不插手村子的管理,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的。
“巡逻这件事肯定得继续,之前咱们的人手不算多,现在多了这些人,巡逻队可以扩招了。从之前的四班倒加到八班倒,让大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其他的队伍也是一样。”周粥道。
“姑娘,如果他们不服管教怎么办?”王鹏举问。
“我跟石头谈好了,第一批过来的都是他的兄弟,里边有一部分是之前就来过村里的人,那些人你们也见到过,起码没惹出什么乱子。当然,为了避免双方出现摩擦,等到招第二批的时候,就让第一批的人带第二批的人,也就是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就算出现冲突,也是他们内部的冲突,跟我们就没关系了。”
“姑娘英明!”
“别乱拍马屁,我相信就算我不说,你们也能想得到。然后就是,制糖的方法不用避着他们,但制盐的法子,还有村里剩余的那些火药必须看管好了。前者是掉脑袋的事,后者则是咱们的大杀器。你们应当明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可咱们之前已经把烧砖、烧瓦和烧蛎灰的法子交给他们了,若是熬糖的方法也交给他们,他们一走了之怎么办?”
“一走了之就一走了之,他们学会熬糖,到时回到南雄那边卖也影响不到咱们,咱们顾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即可,步子迈大了容易……咳咳!摊子铺开了,人手不够的话,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好。”
“最后我提一点,咱们村子建立到现在几个月的时间,变化虽然日新月异,但你们想必也注意到了,发展的速度慢慢降了下来,就是因为咱们人手不足。
这些人咱们虽然不熟悉,但石头当初救了我们的命,比起那些陌生人来说应该还算可靠,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对咱们村子还是非常向往的,先前留下来的那些瑶人有不少都表露出有留下来的想法。
所以他们避乱来到我们这里,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个机会,我希望在他们在这里的这段时间,大家能够各方面地展示出咱们幸福村的优势,让他们自愿留下来。自愿。”
“明白!”
几项重要事项谈妥,周粥又道:“如今他们定居此处,咱们未来的交集还会很多,我希望举行一些破冰的活动,让大家熟悉起来。我先提一个,蹴鞠比赛。过去咱们都是自娱自乐,现在有对手了,完全可以举行一个比赛,拿出一些奖品来,让大家竞争。你们几个都想想,每个人都拿出一个主意来。”
王鹏举反应最快,也最取巧:“射箭比赛。我看盘石他们都会射箭,咱们的人也练了挺久的了,完全可以比一比。”
郭叔和开口:“我看射箭比赛不如换成狩猎比赛,双方各出一支队伍,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队收获的猎物更多。”
他这是直接把王公贵族的活动搬到幸福村来了。
周粥:“郭先生言之有理,但这是在鹏举的意见上进行改良,可不算一个新的想法。”
郭叔和胡子都气歪了,又道:“那骑马比赛。瑶人善马,咱们制造一些障碍,比赛马。”
一旁的李三刀摇头:“可咱们不善马啊,咱们能骑就不错了。”
郭叔和:……
李三刀继续说:“可以比赛跑步,这个人人都会,可以搞花样,大家都可以参与。”
这显然也是取巧了,直接拿他们平日的训练内容,还有偷懒的嫌疑,不过周粥没有拆穿他,毕竟运动会不就是这样的吗?
“可以安排一个接力赛,一支队伍四个人,绕操场跑步,一人一圈,看谁先跑完。大家自由组队报名,最后决出前三名给予奖励。”
一个两个都偷懒,丁大忠沉吟片刻,终于开口道:“姑娘之前不是说过要搞什么技能大赛?就拿烧砖制胚来说,可以比赛谁制胚制得又快又好,还有刺绣大赛,听闻瑶人绣艺精湛,也有不小的看头。”
丁大忠一口气说了两个建议,就只剩下郭叔和和郑文昭了。
郑文昭纠结了好一会儿,见大家都说完了,就差他和提了意见但没作数的老友了,试探开口问:“那……作诗大赛?”
其他人还没开口,这个提议先被他的老伙计否决了。
“这穷乡僻壤的,有几个人读过书?还作诗呢!背诗都不一定背得下来。”郭叔和说着,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有了,可以弄一个钓鱼大赛,钓上来的鱼还能吃,多了就养着下次吃!”
郑文昭被老友反驳丢了面子,刚想怼他两句,但郭叔和的话也给了他灵感。
“那就弄一个厨艺大赛,刚好可以把他们打回来的野味和鱼用掉,大家也能吃顿好的。”
要说来到幸福村郑文昭最满意的是什么,就是那个灶房了。
虽然不比过去在京城吃过的昂贵菜品,但胜在新颖而且花样多,每顿都能吃到好几样菜,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
像他这种两袖清风的官员,一年到头俸禄就那点银子,根本舍不得这么吃。
如今有这个机会,又能吃顿好的了。
他简直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