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高夫人
珩王等了片刻,见青城放下笔,似乎再无话可说,只好起身告辞。
青城恭送他出府,礼仪周全。
珩王上马,等走出一段路了,心口遽然一阵抽痛,他身形一晃,跌落马背,随行众人大惊失色,纷纷上前。
珩王离开后,青城将武宁司的发现告诉景云,让她去查城东那处宅院,入夜时景云返回。
“郡主,那处宅院附近有一队武宁卫守着,里面住着一位年轻夫人,是半月前才住进去的,据宅院的主人说,这夫人是随夫君从京城而来,租赁下这院子,为期三个月。”
“三个月?市面上并未有如此短的租期。”
“郡主说的是,但这桩交易是菀坪县县丞牵线搭桥,租金给的极为丰厚,宅院的主人便答应了。”
青城不由得好奇:“从京城而来,出手阔绰,租房子还会惊动县丞,这究竟什么人。”
景云又道:“奴婢还打听到这位夫人患了咳疾,请了咱们杏元堂的女医者看诊。”
杏元堂是菀坪最大的医馆,乃青城所开,里面的女医者医术高明,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这倒是巧了,既如此,今晚我们扮成看诊的郎中一探究竟。”
主仆二人装扮一番,来到宅院。
此处院落宽阔,看起来甚为气派。
青城和景云敲开院门,开门的是一个略微发福的中年男子,自称姓牛,是府中管家。青城亮明身份,这人忙不迭将两人让进门内。
绕过影壁,青城一眼便看到花厅前高大的柿子树。枝叶繁茂葱郁,枝头开满灿若烟霞的石榴花。
花厅轩敞,正对着门口的地方放着一扇绢素屏风,上面装饰着山水花鸟图。
牛管家命人给青城上茶,这时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传了出来,很快从屏风后走出两个人来,前面是个腰肢纤纤的年轻女子,她体态婀娜,脸色有些苍白,眼下略微发青,面上蒙着白纱,边走边不住地咳嗽,身后的嬷嬷亦步亦趋地跟着她。
一番见礼后,这嬷嬷开口:“我家夫人自前些日子就咳嗽不止,已经看了好几位大夫,病情反复,时好时坏,药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辛苦这位医者专程上门了。”
青城直道客气。
高夫人微微欠身,在青城对面坐了下去。
青城瞥了景云一眼,景云麻利地从药箱中取出脉枕,高夫人将手放上去后,青城搭在对方的手腕上。
青城并不懂号脉看诊,但她毕竟开医馆,见得多了,总能说上几句。
她装模作样一番诊脉,收回手道:“夫人可是舌苔白厚,喉咙干痒,多咳无痰,亦或少痰,症状日间稍有缓解,但夜晚加重?”
身后的嬷嬷一听,忙道:“不错不错,这位医者说得一点不差。”
青城硬着头皮胡诌:“这是风盛挛急所致的风咳。之所以久咳不愈,是因为现下百花竞放,夫人体弱,沾染了风邪所致。用一些疏风解挛的药材,不出十日便可痊愈。”
那嬷嬷边笑边抹眼泪,道:“这太好了,不愧是杏元堂的女医,一出手果然就不一般。老妇人多一句嘴,想问问是否有禁食之物?”
青城道:“服药期间不食冰物,其他的倒没什么了。”
嬷嬷一听就笑了,低声对着高夫人道:“夫人听见了,这几日可不能再喝冰的龙晴果汤了。”
高夫人略略点头,刚要开口接话,忽然呛咳起来,嬷嬷连忙上前轻抚她的后背给她顺气,高夫人侧身,解下面纱,用巾帕遮住口鼻好一阵咳嗽,引得耳垂上的一副葫芦形耳铛来回晃动。
青城这时才看清高夫人的全貌,她生的杏眼桃腮,鼻梁处有两颗芝麻尖大小的黑痣,因在病中,颧骨处有一抹不正常的嫣红。
而就在看到高夫人容貌的瞬间,青城蓦地怔住,过了片刻,她眸光一转,瞥见高夫人的耳饰和头饰,眸底闪过一抹惊诧。
她不动声色地对景云使了个眼色,景云点头,对着牛管家道:“烦请牛管家将先前那些大夫的药方取来一看,高夫人服药已久,只怕新开的药与之前所用之药有禁忌,伤了夫人贵体那就不好了。”
牛管家频频点头:“说得是,说得是,老朽这就去拿。”
景云道:“我与牛管家一道去吧。”
不等牛管家拒绝,景云就跟了上去,与牛管家向一旁的抱厦走去。
这时嬷嬷扶着高夫人欠身行礼,转身欲离开。
青城看着她的背影,冷不防开口:“在下冒昧,请高夫人留步。”
高夫人充耳不闻,那嬷嬷倒是顿住脚步,转过身笑道:“请问医者还有什么要叮咛的?”
青城缓缓开口:“有件事想请教高夫人,请问夫人戴的是什么耳饰?”
这嬷嬷一听,掩嘴笑道:“这就是镶金镂空的葫芦形耳饰,葫芦最上面有花叶覆盖,葫芦身上镶嵌了一些细碎的宝石,下面还刻有一些纹饰,这耳饰街铺中随处可见……”
青城截断她的话:“那些镶嵌的宝石是突起的角,一共六个,花叶是四叶花,纹饰是如意纹,那不是葫芦,而是邬桓皇宫特有的花球形宫灯耳饰,乍眼望去,容易混淆罢了,看来夫人是邬桓人?”
这嬷嬷面色一僵,继而笑道:“这些年京中各国客商往来不断,单从耳饰就断定我们夫人是邬桓人,未必太过武断了。”
“单从耳饰,的确无法下论断,可夫人发髻上带着荆芥白,那是清明或寒食节祭奠逝者时女子发上簪的花,此习俗只有邬桓有。如今并非清明,想来是高夫人有故亲刚过世不久……”
高夫人面色苍白,抬脚要走,青城扬声道:“请问夫人是否认识高贵人?”
高夫人此时已行至门口,听到此言,身形一晃,猛然止步,嬷嬷没觉察出端倪,勉强陪着笑脸。
“医者说笑了,我们夫人从未入过宫,怎会认识宫中之人。”
青城双眼缓缓眯起,似笑非笑:“我说的并非是大魏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