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道信息凯歌 作品

第260章 山娃青年201集

街道上,积雪已经很厚,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寒风呼啸着,卷起地上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盘旋。路边的店铺大多还关着门,偶尔有几个行人匆匆而过,都裹得严严实实的,不愿在这寒冷的天气中多做停留。

两人一路沉默,各自想着心事。山娃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曹哥这次找何主任,到底能不能说服他?会不会遭到拒绝呢?曹响则一脸坚定,似乎已经在心中做好了决定。

由大街向西走,路过县委五层大楼门口和县政府大院门口,平日里庄严的建筑,此刻也被大雪覆盖,多了几分柔和。

他俩走到了革新桥十字路口,右拐向北走,就来到了何主任住的财政家属院。这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三间正房静静地伫立在院中,外墙上也积满了厚厚的雪。来到院门口,大门紧闭,山娃指了指大门,对曹响说:

“到了!他家就在这里住,离我家住的距离不远。”

“哦!敲门吧!你还愣着干嘛?”曹响手扶着自行车,着急地催促道。

山娃却有些犹豫不决,他不知道自己这样贸然带着曹哥来拜访何主任,会不会不太合适。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只听到大门“咔嚓”一声,门被打开了。何主任拿着一把大扫帚,正准备出门扫雪,见到他俩愣在了门外,脸上露出惊愕的神情,问道:

“大雪天,你俩咋来了呢?有事吗?”

山娃顿时局促不安起来,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解释说:

“他!……我!……曹大哥让我带着他来找您,我就来了。”

曹响赶忙红着脸,笑呵呵的对着何主任解释说:

“我不知道您家在哪里住,今天周日,就让山娃领路,登门拜访,打扰了哈。”

何主任一听,连忙热情地说道:

“奥奥!那就别站着了,快屋去吧!”

“我就不进去了,曹大哥您进去吧。”山娃尴尬地说着,转身要走。

他觉得自己像是个局外人,不想掺和到曹哥和何主任的事情中。何主任却一把拉住他,说道:

“来都来了,还客气啥呀,一起进屋吧!”

山娃看了看曹响,曹响挥了挥手,笑呵呵地说:

“呵呵!听何主任的吧,恭敬不如从命,一起进屋坐坐吧。”

山娃无奈,只好随着曹响一起走进了何主任的院内。曹响支好了自行车车梯子,小心翼翼地从车筐里面拿出了礼物,走进了客厅,把礼物放在了茶几旁边。山娃跟在后面,显得有些拘谨的走进了屋。

何主任把扫帚放在了院门口旁边,随后也进了屋,热情地让他俩坐在了沙发上。当他看到曹响拿的礼物时,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坚决地拒绝说:

“这可不行!来认门可以,礼物可不能收。”

“初次见面,一点心意,下不为例。”曹响微笑着解释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恳求。

就在这时,从卧室里走出来一位身材丰腴,眉清目秀的妇女,她的眼神温柔而和善,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何主任忙介绍说:

“这就是我的爱人韩素燕,在县医院当医生。”

又对着她介绍着曹响说:

“这就是前天刚竞聘塑料厂承包成功的曹响曹厂长。山娃就不用介绍了,来过咱家,你认识的。”

“奥奥!祝贺你!曹厂长!”韩素燕一边向曹响祝贺,一边忙着去沏茶。山娃赶忙对着要沏茶的何主任妻子说:

“嫂子!曹厂长不喝茶,白开水就好。”

他记得曹哥平时的习惯,这一细节也让曹响心中微微一动,对山娃更加认可。韩素燕答应着,很快就给山娃沏了茶水,给曹响倒了一杯白开水,放到了茶几上,然后让大家慢慢聊,告辞返回卧室了。

曹响一边喝着水,一边看了看山娃,又看向何主任,神色认真地说:

“今天我来是当面向您道谢的,感谢您对我承包塑料厂的支持。不过,还请求您,帮人帮到底,救人救到家。山娃正好也在呢,我想让山娃跟我一起去企业干。”

何主任一听,脸色顿时变了,不等曹响说下去,就断然拒绝说道:

“这这!这可不行!你哪是给我送礼感谢我来了?是送糖衣炮弹来了!是挖我的墙角来了呀!哈哈哈!”

他一边说着,一边开着玩笑,哈哈地大笑起来,但笑声中却掩饰不住一丝不悦。然后又接着对曹响,悻悻地说:

“你知道吗?为了让山娃来体改办工作,我把统计局的黄局长都惹了。是找政府办张主任请示县长同意后,好不容易强行调过来的,企业承包改制工作,才刚刚开展起来。你又要把他挖走,我们工作咋办呢?不行不行!真的不行!”

他说着,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曹响一脸着急,眼神中满是焦虑,他对何主任又哀求说:

“您听我说,我去承包塑料厂了,想组成一个承包集团班子,让山娃去担任财务副厂长兼财务科长,现在的财务科长是崔派的人,业务能力也不行,必须让山娃取而代之。

您知道的,一个企业财务是核心,是命脉,财务管理很重要。通过这次答辩竞聘我才发现,山娃不仅懂统计与财务管理,还有一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值得信任的人,关键岗位必须选对关键人,否则就会功亏一篑,您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把我扶上马,再让我从马上摔下来吧?”

曹响的语气诚恳而急切,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山娃的信任和对未来事业的期望。

何主任听了曹响的一番话,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坐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房间里的气氛变得十分凝重。

山娃坐在一旁,心里紧张极了,他不知道何主任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一方面,他渴望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他又对何主任充满了感激,觉得自己就这样离开有些对不起何主任的栽培。

良久,何主任终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

“听你这么一说,我只能忍痛割爱了,为了你的成功,让山娃出山辅佐与你。不过,按着政策规定,他还算体改办的人,人事和工资关系不动,你可以参照企业级别,给他补助工资收入,他的家庭我了解,家里很困难,别亏待了他。待你承包期满,何去何从,尊重他自己的选择。山娃你看这样行不行啊?”

他说完,目光看向山娃,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期待。

山娃心中一阵激动,表面却努力保持着平静,他频频点头,对何主任表态说:

“我听您的安排,服从领导决定。也愿意和曹厂长到企业去锻炼锻炼。”

他的声音虽然平稳,但微微颤抖的双手却暴露了他内心的兴奋。

何主任又眨着双眸,一脸不放心地叮嘱说:

“到企业了,遇事多和曹厂长请示商量,你摇身一变,成为了副厂长,年轻轻的成为了企业领导人,要注意团结,注意领导形象,以身作则。积极配合曹厂长工作,管理好财务,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期待你干出一番成绩来。”

“嗯嗯!我记住了您的教导,一定会努力的,不辜负您的期望。”山娃激动地轻嗯着,表着决心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话已至此,山娃和曹响起身告辞了何主任。当他们走出大门时,风雪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在了白茫茫的雪地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雪后的世界,一片晶莹剔透,仿佛预示着山娃即将开启一段崭新而充满希望的人生旅程。

此时的山娃,正处在工作即将迎来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焦虑与不安,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又隐隐担忧。工作上的种种难题和机遇,如同乱麻般缠绕在他心头,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而在山娃老家半壁山,这个看似宁静的小山村,一场家庭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由于妈妈秀兰多年被精神病所折磨,在药物控制下,时好时坏。她与赵明的婚姻,虽然在大儿子山娃的极力反对下,两次去东北找父亲,作废了离婚证书,形式上复了婚,但父母的感情却被他越拉越远,父亲躲在东北不归,母亲在老家日夜思念父亲,精神正常时以泪洗面,不正常时吵骂不休。

母亲的发疯,扰乱的山娃老弟小宝在高一学习吃力,跟不上学习进度,成绩一路下滑,不得不带着母亲一起去了大东北,冒着数九寒冬的天气,坐上了北去的草原列,去寻找父亲赵明。

赵小宝在那里的职工子弟学校,插班从高一上学,因为东北的教学质量比半壁山高中稍差,他勉强能够跟得上学习进度。

山娃的老妹妹赵小可,母亲不在家犯病干扰了,只身一人,坚守在老家半壁山继续上高三,准备在1988年暑假高三毕业后,参加应届大学高考。

山娃就像一棵小草,在动荡不定,风雨飘摇中,苦苦地挣扎着、拼搏着、追寻着。

他的老家半壁山像“病包”一样的大家庭,被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的支离破碎,只有老妹妹小可孤守在半壁山老家,孜孜不倦的还在学习着,盼望着。她像一只孤雁,凭借知识的力量,蜕变成翱翔长空的雄鹰,展翅飞翔。

而山娃自己的小家庭,犹如一叶孤舟,在时代的大潮中起伏不定。有时被生活的巨浪淹没,陷入困境;有时又被幸运的潮水浮起,看到希望。在改革开放的汹涌浪潮中,这叶孤舟暂时停靠在了避风的港湾,得到了片刻的安宁。虽暂时停靠在了避风的港湾,但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未知与挑战。

回首青年时代,那些动荡、挣扎、拼搏的岁月,如同电影画面般在山娃脑海中一一闪过。有过痛苦,有过绝望,也有过坚持与希望。

那些经历,都成为了他生命中一段值得回忆、可歌可泣的历史。站在三十周岁的门槛上,山娃知道,自己即将踏入一个大起大落、颠沛流离的壮年时代,这是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全新的出发点。他深吸一口气,望着远方,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迷茫,又有一丝坚定,因为他明白,无论前方的路多么艰难,他都要继续走下去,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去追寻那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