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掩丑陋 作品

第187章 弑子铭志

刘墉见乾隆犹豫不决,心中明白,此时若不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恐怕难以洗清自己的冤屈。于是,刘墉再次磕头,说道:“陛下,臣一生为国为民,从未有过二心。如今被奸人陷害,若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臣也无颜苟活于世。臣恳请陛下恩准,让臣以杀子、屠孙来表忠心。”

乾隆长叹一声,面露不忍:“刘爱卿,朕实在不忍让你做出如此牺牲。但此事关乎朝廷稳定,关乎你的清白,朕也只能暂且答应你。但你需记住,若此事真有冤情,朕定不会放过那些陷害你的人。”

刘墉感激涕零:“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负陛下信任。”

刘墉谢恩后,回到家中。他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家人,勤格格听后,痛哭流涕地说道:“三哥,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刘墉看着勤格格,眼中满是无奈,但眼神依然坚定,说道:“弟妹,三哥知道你的心情。现在,满朝文武都知道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刘希鹏,为了证明我刘家世世代代的清白和声誉,也为了朝廷的公正,我只能如此。”

刘希鹏也上前说道:“父亲,孩儿愿意为父亲的清白付出一切。”

刘墉看着刘希鹏,祖孙四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刘墉的内心其实在滴血,虽然这个儿子不是亲生,但是为了刘氏家族,刘希鹏却能为他舍命相助。刘墉眼泪婆娑地看向一旁的我,我把头扭到了一边。虽说刘希鹏是我和勤格格的亲生儿子,但是为了刘家一世清白,内心虽然难受,但也只能如此。再看勤格格,她一边哭泣,身体一边剧烈颤抖,已经快要昏厥了。

刘墉咬了咬牙,按照他的想法安排好了一切,准备第二天在朝堂之上,当着众朝臣的面,将刘希鹏及孙子勒死,来证明刘家人的忠心。

消息传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有人为刘墉的忠诚所感动,有人则对他的做法表示不解。而那些幕后策划者福长安等人,心中也开始有些慌乱。他们没想到刘墉会如此决绝,万一乾隆因此相信了刘墉,那他们的阴谋岂不是要败露。

福长安与同谋者商议道:“这刘墉竟如此狠绝,若乾隆信了他,我们可就完了,这可如何是好?”

同谋者也慌了神:“大人,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但愿那乾隆不会轻信刘墉。”

第二天,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文武百官都早早来到朝堂,等待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戏码上演。刘墉带着刘希鹏和孙子,缓缓走上朝堂。他面色平静,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决心。

刘希鹏小声地对刘墉说:“父亲,此去怕是凶多吉少,您真的决定好了吗?”

刘墉微微点头,低声回应:“吾意已决,为了还我刘家清白,哪怕粉身碎骨又有何妨。”

十几岁的孙子当然有些害怕,一路走一路哭着说:“爷爷,我害怕!爷爷,我不想死啊爷爷!”无论他怎么说,刘墉和刘希鹏一人拉一个,走进了金銮宝殿。

朝堂之上庄严肃穆,众文武一看刘墉带着儿子,拽着两个孙子来到朝堂之上,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刘墉扫视一圈,眼神从每一个朝臣脸上掠过,仿佛要将他们心底的心思都看穿。随后,他缓缓跪下,声音坚定而洪亮:“陛下,臣刘墉,今日将儿子刘希鹏和两个孙子一起给皇上带来了,臣愿当着皇上的面,将儿子及两个孙子勒死在皇上面前,然后臣自己一头撞死在这金殿大柱之上一死了之。以此来表我刘家对朝廷、对陛下的耿耿忠心。”

说罢,他从怀中哆哆嗦嗦地拿出了丝绦。刘希鹏跪在那里,慢慢地闭上了双眼,等待刘墉下手。

刘墉将丝绦挽了一个结,跪着爬到刘希鹏跟前,将丝绦套在刘希鹏的脖子上,颤颤巍巍地说道:“儿呀!别怪父亲心狠,等你们去了,父亲会紧跟其后,咱们爷儿四个一起走,黄泉路上也好有个伴儿!”

说罢,两手一使劲儿,刘希鹏就开始翻白眼了。这时,纪晓岚在一旁实在不忍心看着刘墉亲手杀自己的儿子,抢步上前夺下了刘墉手中的丝绦,并说道:“刘大人,刘墉!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你这是干什么?咱们的皇上,又不是昏君,怎能看着你如此下去?”

纪晓岚回头给乾隆跪下说道:“陛下!刘墉能以此铭志,可见刘墉对陛下的忠心、对我大清的忠心,请您下旨,放过刘墉刘大人吧!皇上!”

这时,和珅一看纪晓岚给刘墉求情,他想起了小时候被刘墉救命的场面。若非刘墉,他可能死在江南;若非刘墉,他可能永远也来不到京城,更见不到乾隆,就别说他如今的地位了。由于良心发现,和珅也抢身出班,跪在御阶前哭诉道:“皇上!说谁造反奴才都信!要说刘墉造反,奴才万万不信!奴才敢用脑袋担保,刘墉绝不会造反啊皇上!”和珅说完,脑袋“砰砰砰”触地有声。

由于和珅的出场,再加上阿桂、王杰等人也都给刘墉求情,满朝文武齐刷刷都跪下给刘墉求情。

乾隆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皱,眼中满是复杂之色。他看着刘墉,心中五味杂陈,既被刘墉的决绝所触动,又实在不忍见到这等人间惨剧发生。但为了朝廷大局,为了彻查此事,尽管满朝文武求情,他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就在满朝文武给刘墉求情之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小太监快步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气喘吁吁地说道:“陛下,宫外有自称刘墉刘大人身边叫甄平的人和一位老者求见,说有关于刘大人冤情的重要线索,还说若陛下不见,京城恐有大乱!”

乾隆一听是甄平带着一位老者,连忙说道:“快宣他们进来!”

不一会儿,甄平带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被带了进来。甄平,乾隆当然知道,是乾隆把他安排到刘墉身边接替付钰听差的。而这老者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却透着一股睿智与果断。他进殿之后,也不慌乱,先是不卑不亢地向乾隆行了个礼,然后缓缓说道:“陛下,老朽乃京城一普通百姓,近日听闻刘大人之事,心中实在不平。老朽无意间发现了一些线索,能证明刘大人的清白。”

众人听闻,皆是一惊。刘墉更是心中一动,看向老者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期待。福长安等人则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心中暗暗叫苦。

老者从怀中掏出一份皱巴巴的信函,呈给乾隆。乾隆接过,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阴沉无比。原来,这信函竟是福长安等人勾结外敌、意图陷害刘墉,扰乱朝纲的铁证材料。信函中详细叙述了他们的计划,以及如何买通证人、伪造证据材料的种种恶行。

跪在一旁正无计可施的和珅见状,赶紧问道:“皇上,这密折上所言可是还刘大人清白的?竟让陛下如此动容?”

原来,这是粘杆处乾隆身边高级别拜唐阿找到的这位老者。这个拜唐阿按照乾隆的旨意在暗中调查福长安与地方家族关系,找到了这位能证明刘墉清白的老人。老人手中的证据材料确凿,上面清楚地记录了福长安如何勾结地方势力,伪造信函诬陷刘墉的整个过程。由于拜唐阿是粘杆处秘密人员不能露面,就把老人及案卷交给了甄平,甄平便将老人带到了乾隆面前。

乾隆看完老人递上来的信函和证据材料,怒拍龙椅,大声道:“好你个福长安,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愤怒的乾隆将信函和证据材料扔到福长安面前,喝道:“福长安,你看看这是什么!你竟敢勾结地方势力,诬陷朝廷重臣,该当何罪!”

福长安看到信函和证据材料,暗吃一惊。他万万没想到,乾隆会亲自派人暗查此事。顿时瘫倒在地,脸色苍白如纸,他知道自己的阴谋彻底败露了。福长安颤抖着说道:“陛下,臣……臣罪该万死……”

乾隆怒目圆睁,盯着瘫倒在地的福长安,心中的怒火如汹涌的波涛般难以平息。他怒视着朝堂上的众人,大声喝道:“众卿都看看,这就是朝堂之上的丑恶行径!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诬陷忠良,如此行径,实乃我大清之耻!”

文武百官纷纷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紧张压抑的气氛。

刘墉见状已有翻盘的起色,赶忙收了丝绦,带着刘希鹏和孙子跪在那里等候乾隆发落。和珅这时赶紧说道:“吾皇圣明!吾皇圣明啊。多亏皇上明察秋毫,才得以让刘大人的冤屈昭雪。奴才恳请陛下严惩这些奸佞之徒,以正国法,以安民心。”满朝文武皆附和。

乾隆听了和珅的话,看着刘墉,心中满是愧疚与赞赏。愧疚自己险些错怪了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赞赏他即便身处绝境,依然对朝廷忠心不二。乾隆起身缓缓走下御阶,来到刘墉身边,做出搀扶的姿势说道:“刘爱卿,你起来吧。此次朕险些误信奸言,让你受委屈了。朕定会严惩福长安等人,还你一个公道。”然后对其他大臣说道:“都起来吧!”

“我”在那儿跪着,内心一直为刘希鹏担忧着,更为两个孙子感到可惜,就没听见乾隆赦免刘墉祖孙四人的话,还在原地跪着发愣呢。

乾隆看到后,说道:“刘安!你还跪在那里作甚?哦……!朕明白了!朕明白了!好了,好了,没事儿了,起来吧!”“我”这时才知道乾隆赦免了刘墉祖孙四人。

我赶忙跪地谢恩,说道:“陛下圣明,终于还臣之三哥的清白。”乾隆看了看刘墉,又看了看我,心中满是愧疚,说道:“二位爱卿,是朕险些误信奸人之言,让你们受此委屈。”刘墉忙道:“陛下言重了,陛下明察秋毫,还臣公道,实乃臣之万幸,朝廷之幸。”我也赶紧谢恩说:“陛下圣明!”

这时的乾清宫大殿之内,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乾隆皇帝面色阴沉,双眼之中怒火熊熊燃烧,那眼神仿佛能将眼前一切焚毁。这时的乾隆怒火中烧,他回身走上御阶,在太监的搀扶下坐回了龙椅之上。

但是,他的声音犹如滚滚雷霆,在这硕大的乾清宫内炸响 :“大胆逆贼!竟敢妄图谋划如此阴险之阴谋!” 当即,他毫不犹豫地下令:“着即刑部!速将福长安以及参与此次阴谋的其他地方家族成员,一个不漏地给朕一网打尽,全部逮捕入狱!”

乾隆说着又站了起来,在御阶上来回踱着步,每一步都似带着千钧之力,狠狠踏在御阶台上 。紧接着,他又面色冷峻,严令道:“狱中审讯,必须严加进行,朕要知道这背后所有的阴谋细节,哪怕掘地三尺,也务必给朕彻查清楚!若有丝毫懈怠,朕定不轻饶!” 其语气森冷如冰,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刑部大牢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刑部尚书庆桂目光如炬,死死盯着福长安,拍案而起道:“福长安,你可知罪?如今你可是钦犯,在确凿证据面前,还想抵赖吗?”

福长安起初还心存侥幸,咬着牙说道:“庆大人,犯官实在不知您所指何事,只是那该死的老头拿出了一些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皇上就定了我的罪,实在难以让犯官接受,至于身犯何罪,还望庆大人明示。”

庆桂冷笑一声,将福长安及他的同党们伪造的信函狠狠甩在他面前,“这便是你诬陷忠良的铁证材料!你勾结地方家族势力,诬陷忠良,妄图谋取不轨,有何话说?”

福长安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但仍嘴硬道:“这……这信函从何而来,我怎知晓,莫不是有人故意陷害于我。”

庆桂怒喝道:“到了此时,你还执迷不悟!与你一同被捕的那些家族成员,皆有口供在此,全都指向与你。你若再不老实交代,休怪本官不客气!给你动刑了!”

福长安心中一慌,沉默半晌,终于长叹一声,瘫倒在地,“罢了罢了,我认,我确实参与了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经过这一番激烈的审讯,福长安等人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乾隆得知审讯结果后,当即下旨,将福长安革职查办,发配边疆,让他在那苦寒之地反思自己的过错。而参与阴谋的地方家族,更是被抄家灭族,以儆效尤。

至于刘墉,在此次事件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忠诚,为查明真相立下大功。不仅恢复了官职,乾隆还特意嘉奖了他,赞赏他的刚正不阿与足智多谋,让朝中大臣皆以他为楷模。

此事过后,乾隆对和珅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不过,他还是感觉到,和珅党羽在朝堂之上势力仍然不小,若不加以限制,恐怕会对朝廷继续造成危害。于是,乾隆开始有意无意地削弱和珅的权力,一些原本由和珅掌控的重要事务和部门,逐渐被分给其他朝臣。

和珅察觉到了乾隆的态度变化,但他却不敢有丝毫反抗。他深知乾隆的手段,只能表面上继续讨好乾隆,暗地里却在思考着如何应对这日益严峻的局势。和珅暗自思忖:“看来皇上已对我还是不放心,我需小心行事,只能另谋对策了。”

而刘墉,经过这次磨难,更加奠定了自己的根基。为了朝廷、为了大清国,他在这官场之中的斗争,也必将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