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曹操偏要啃孙权,孙权谨慎,刘备蔫坏
当时的局势确实紧张,曹操亲率大军,誓要与孙权在合肥决一死战。
想必是曹操打了这几年的仗,他已经彻底明白。当年,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没有把那天下英雄放在眼里:
淮南袁术,兵粮足备,曹操评价为冢中枯骨,早晚必擒之。
河北袁绍,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被曹操评价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
名称八俊,威镇九州的刘表,对曹操评价为虚名无实,非英雄
宗室刘璋,在曹操眼中不过是守户之犬耳,更算不得英雄!
张绣、张鲁、韩遂等辈全是碌碌小人。
曹操当时所认为的,在这天下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可称为英雄的人,只有刘备和曹操。
曹操现在明白了,那是因为当时江东这孙权小儿还没有横空出世。
曹操眼中的是孙权,是他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是对手也是英雄。
或许这是曹操心中的倔强和高傲之处,他既然已经有四十万兵马,不如先去攻打益州,刘璋顺便灭掉刘备,然后再来对付孙权,从易到难嘛!
曹操他偏不,他偏要来啃一啃孙权这个硬骨头。
而孙权的处境也充满挑战。江东人口有限,兵力与将领数量就那么多,荆州需重兵防守,防止曹操沿长江顺流而下;合肥更是重中之重,同样要严防死守。
在跟曹操打硬仗的时候,孙权也动了脑筋。
当今天下不可避免已成三足之势,刘备在荆州以及冀州都有势力,孙权得防着刘备这小子搞怪。
若是孙权这一头和曹操在合肥打的正酣,刘备那阴险的小子在荆州整一出背刺,孙权两面受敌,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即便刘备此刻荆州的兵力不强,总是比不过专专心心对付曹操容易。
幸好现在孙刘还是联盟,孙权已经给刘备写信。
孙权是聪明人,他的姿态放的低。虽然在打仗这件事情上,刘备向来不能真正帮上孙权什么忙。但孙权要的不是他帮很大的忙,而是不要他在背后搞怪。
孙权在信中请求刘备给予支援:“曹操南下,四十万兵马浩浩荡荡而来,江东人力物力有限,还望刘皇叔念在联盟情谊给予支援。”
孙权写的不是私密信件,他这封信是在江东军营里四处传遍了,然后再传到荆州,让荆州诸葛亮,张飞,关羽等通通读了,然后再转交到益州葭萌关刘备手中。
刘备早就说要帮刘璋打张鲁。
刘璋又给刘备兵马,还给刘备物资,但刘备就屯在那不走了。
刘备在那儿,可是屯了好些时候,这忽然收到孙权来请求帮助的信件。刘备这阴险的老小子,竟一时没想明白,孙权怎么忽然向他求救?
“难道果真是惧怕曹操?”
“亦或是孙权见着我这把年纪还能带兵打仗,对我佩服有加?”
当时诸葛亮不在身边,刘备身边的谋士庞统一门心思都扑在如何帮他夺取益州上。
而此刻,庞统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于如何帮刘备拿下益州。可以说是刘备和庞统等人还没有心思去担心孙权和曹操打能不能打得赢。
而荆州关羽和张飞,包括诸葛亮,他们所有的心思都在于先把荆州属于刘备的地盘给守好。反正曹操没有打过来,孙权还是盟友,其他的先不管!
但毕竟孙权都已经写了来信。刘备得回信呢!
刘备在信里鼓励孙权,鼓励孙权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不屈的战斗精神。
好,完了,草草了事。
直到回信送出许久,刘备与庞统还在苦思夺取益州的策略:利用刘璋手下叛变、借益州地形设伏、以汉中张鲁为幌子……可无论哪条计策,都无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况且,周瑜正带着五千人马驻守在几百里外,虽兵力不多,却也是个变数。
刘备忙派人给周瑜送信:“你的主公孙权正与曹操激战,形势危急,连求救信都送到我这儿了,你还不知道情形吗?”
送信之后,刘备与庞统突然灵光乍现:这封孙权的求援信,不正是忽悠刘璋的好机会?
刘备立刻提笔给刘璋写信,在信中慷慨陈词,义愤填膺,还派使者当面游说:
“曹操征伐江东,吴地危在旦夕。我与孙氏本为唇齿之盟,如今乐进又在青泥与关羽对峙,若不救援关羽,乐进必大胜,进而侵犯益州,此患远比张鲁更危险。张鲁不过是守成之贼,不足为惧。”
刘备表面上请求刘璋允许他东援孙权,还狮子大开口,索要一万兵马和物资。
刘璋再是傻,到这时候也明白了呀、刘备这小子就跟个打秋风来似的,说是帮你干活,帮你打张罗人马,等你给了他一万粮草物资,早早的就给了,他还一动不动,在葭萌关消耗了这么多时候了,到现在说张鲁不足为惧!
然后现在又要兵马,又要物资,还说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合肥战场上,孙权扛不住了。
“马的,孙权遭不住,关我们益州啥子事?我们这旮旮角角跟他们那个凼,有半毛钱关系哒!”
刘璋不高兴,觉得刘备这小子有点坏。但毕竟还是汉室宗亲称一声刘皇叔嘛!
表面上还是要给个面子的。
刘璋还是象征性的拨了几千人马,还给刘备送过去。
虽然对于益州之地,孙权此刻鞭长莫及,但他可以确定但是,刘备这老小子此刻盯着益州这块肥肉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已经原形毕露。刘备是没有心思在荆州这里搞事情的!
当然,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刘备这老小子要背地里使坏,指挥关羽和张飞在荆州搞点事情出来背刺孙权,孙权有能力防备。
孙权让鲁肃在路口驻扎了这几年,不是白做的。
鲁肃在当地也是施行恩义颇有名望,招兵买马,军队人数日益增加。
只不过孙权是实实在在的聪明人,有实力藏起来。
孙权心里明白,真正的敌人是眼前的曹操,他选择藏锋守拙,将全部精力对准这一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