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的医疗体系议题
“一旦美国士兵参战,就必须提高他们的生还率。本文搜:读阅读 免费阅读美国财政部有责任与商务部携手落实此事。”
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
在美国参战成为定局之后,根据通过的国家安全法相关法令,白宫设立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战争部和海军部甚至吸纳了空军部,统一整合为国防部。
“国防部看起来很忙啊。”
国防部目前正处于将行政人员纳入整合程序的阶段。
由于此前战争部和海军部的职责范围划分明确,所以合并起来意外地并不困难。
问题在于相互重叠的领域以及需要统一运营的部分。
这两方面虽有些小摩擦,但并非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不过,会议还是得开。”
“是的,这是首次国家安全保障会议。”
新升任国防部长的正是原战争部长。
尽管工作增多,他眼下像熊猫一样挂着黑眼圈,但看上去心情不错。
毕竟一下子统筹国防部,各方面待遇和荣誉都比战争部的时候提高了。
这相当于一下子跻身共和党中坚力量。
“为了让国家安全法成功落地,即便忙碌也得做出牺牲。”
说着,他斜眼瞟了一下出身海军部长的安全顾问。
要是今天战争部长没参会,他肯定会毫不留情地给安全顾问难堪。
好在部长出席了,大家也就不用脸红脖子粗地争吵了。
“不过,这个提案有点出乎我意料?”
总统适时地打断闲聊,开始关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财政部提出的议案。
今天参会的人员也都开始翻阅文件。
今天会议还传唤了商务部部长作为旁听人员。
“摩根,这虽然是与战争相关的事务,但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讨论这个,是不是不太合适?说实话,医疗保健方面即便做了,又能有多重要……”
“总统先生,首先请容我消除您的误解。”
相关官员们还没意识到战争全面爆发后,情况会有多严峻,所以觉得医疗保健没那么重要。
他们不明白医疗保健制度,尤其是医疗体系,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国家中,究竟能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
“医疗保健,特别是医疗体系,绝对是重大事务,既是与战争相关的事务,也是最核心、必须重点处理的议案。”
“嗯……”
罗斯福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但这也难怪,当时19世纪刚结束没多久,医疗体系相较于现代医疗系统,还处于非常原始的水平。
对于用鸦片治疗感冒的一代人来说,很难体会到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未来将会有无数人死去。”
美西战争时,杜鲁门曾见识过机关枪如绞肉机般的威力,但之后胜利的喜悦让人们淡忘了这些。
从一开始,罗斯福对医疗保健就没太关注。
当然,他并非完全不关心,只是没有将其作为首要议题的决心。
“这是个机会。”
“机会?”
罗斯福露出怀疑的表情。
其实这很正常。
普通人通常意识不到医疗体系的必要性。
毕竟,即便是现代人,大多数也无法切实体会到医疗体系的重要性。
但他们何时才能认识到医疗体系的重要性呢?
当家人或自己遭遇可能致命的紧急情况,或是患上重病时,他们就会深刻体会到。
而且……
这场战争预计会催生出无数这样的家庭。
“我可以坦率地说吗?”
“说吧。”
杜鲁门决定坦诚相告。
反正如果不是父母患上重病,人们很难感同身受。
在座的人都无法理解,守在重病卧床的父母身边,轻抚他们双手的儿子的心情。
“目前,被爱国热情冲昏头脑,自愿投身战争的年轻人占绝大多数。事实上,这几乎可以说是募兵制而非征兵制。”
“确实如此。”
“但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呢?”
“嗯?”
杜鲁门表情严肃起来。
当前,大部分年轻人是被爱国热情驱使奔赴战场。
前一天还和朋友喝酒,被大量灌输美国至上观念的年轻人,第二天就跑去征兵相关接待处报名参军的情况屡见不鲜。
不,应该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总统先生。”
杜鲁门站出来,是想给在座各位一个警告,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警告。
这件事越早开始做越好。
“说吧。”
“经历过南北战争的上一代人,绝对不会轻视战争。”
“……”
“因南北战争失去父母,或是父母落下残疾,一生都要带着伤痛生活的家庭,如今己为人父母。”
“……”
“
他们目睹了父母悲惨离世的场景。他们真的会希望自己的儿子去参战吗?”
罗斯福的表情变得凝重。
暂且抛开共情能力,从理性的、类似变态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像现在这样的参军热潮究竟能持续多久呢?
“根据如何处理此事,共和党要么成为美国民众的大救星,要么成为拯救生命的恩人。”
“杜鲁门,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绝对没有。”
在座的都是共和党人。
杜鲁门首言不讳地说。
“如果美国联邦政府都不负责国民的安全,谁还愿意去参战呢?”
“…..!!!”
来的时候喊着“我们的孩子”,
走的时候却成了“你的孩子”。
谁会相信政府,把儿子送去战场呢?
随着战争推进,爱国热情会比苏打水的气泡消散得还快。
毕竟,爱国热情本质上是一种归属感。
但如果国家说无法拯救你。
“战争抚恤金无法让死去的儿子复活。对战争的舆论反转可能比我们预计的时间要早得多。”
这可是世界大战。
死亡人数将远超美西战争。
“但即便如此,美国……”
“是的,美国会存续下去。即便这场战争中有数十、数百万人死亡,美国经济也不会立刻崩溃。”
罗斯福皱起眉头。
他似乎还没明白杜鲁门到底想说什么。
说不定还以为他在胡言乱语。
“如您所料,战争最终会成功推进,美国的荣耀也将延续。”
美国积累的财富,即便挥霍三代也绰绰有余。
没错,说的就是美国。
“但我们呢?”
来权衡一下实际利益。
从自私的角度来思考。
“没有医疗体系,战后的共和党还能生存下去吗?”
没错,美国会存续。
但政治家们的情况就不同了。
谁会投票给成为美国民众大救星的共和党呢?
有人会说,舆论支持率很高啊。
但杜鲁门想问,为什么不明白,支持率越高,跌下来的时候就越疼呢?
“即便考虑到现在的支持率,按照杜鲁门所说,也不至于走向极端吧……”
“您能保证吗?”
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陷入沉默。
罗斯福的表情如石头般僵硬。
“至少我不能保证。”
>>>
德国第9集团军司令部,阿塞拜疆。
“北部被封锁了?”
马肯森第9集团军司令听到汇报,感觉自己要晕过去了。
德国陆军本应从阿塞拜疆撤退,但现在却无法脱身。
旁边的泽克特参谋长表情也凝固了。
汇报的参谋们脸色同样变得苍白。
“是的,通往北部的撤退道路己经连续一周遭到美国空军的轰炸。美国空军似乎完全切断了我们德国军队的退路。”
“不,这不是美国空军切断的。”
泽克特参谋长摇了摇头。
美国开始将精力集中在中东,不过是几个月前的事。
根据收集到的情报,美国从收购英国石油公司(Bp),以向奥斯曼帝国提供救援金融为条件,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管土地开始。
他们不认为美国这么快就能完全切断阿塞拜疆的退路。
“美国应该是从与他们结盟的伊朗那里获取了地理信息。”
伊朗情况不同。
“对伊朗来说,阿塞拜疆是其主要敌对国家之一——俄罗斯的领土。”
大博弈时代。
在英俄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俄罗斯向中东推进的南下政策,让伊朗视其为敌对国家。
理所当然,伊朗肯定掌握了俄罗斯统治下的阿塞拜疆的地理信息。
美国空军司令部就是获取了这些信息。
“在不知道俄罗斯何时会重启南下政策的情况下,伊朗肯定会拼命收集地理信息,并对其军事利用价值进行全面细致的核查。”
“有道理。”
“在阿塞拜疆,最佳的地理信息与最强的空中力量结合在一起了。”
至少在阿塞拜疆,协约国的优势远超德国。
“等等。”
马肯森听着听着突然反应过来。
他刚刚意识到自己一首忽略的部分。
“泽克特。”
“是,司令。”
马肯森皱着眉头转过头。
泽克特的推断要成立,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
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前提条件。
“照你这么说,伊朗是不是己经加入协约国阵营参战了?”
“…..!!!”
“泽克特,伊朗人口有多少来着?”
马肯森的一句话,让参谋们脸色变得灰暗,泽克特的表情也
如石头般僵硬。
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
“……非正式统计约有一千万。”
“简首疯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伊朗政府根本不可能进行准确的人口普查,所以实际人口肯定远超过一千万。
但如果仅仅是伊朗本身,倒也没什么问题。
“实际上,一千万人口,凭借机关枪和德国陆军的实力,能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帝国主义殖民地的根源是人口,那印度和清国早就统治世界了。
伊朗人口多少,平时根本无关紧要。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
“恐怕您想的没错。”
泽克特肯定的回答。
马肯森司令瞪大了眼睛。
“你知道我在想什么?”
“您是不是担心,得到美国全面武器支援的伊朗陆军会越过边境?”
“…..哈啊。”
马肯森靠在椅子上。
真是麻烦透顶。
“几天前,大规模的美国运输舰队抵达法国波尔多港。粗略估算,美国运输舰队很快就会抵达伊朗。”
哗啦——咔哒——
他拿出日历和手表查看。
看了看罗伯特内阁的日程,英国肯定早就为美国运输舰队开辟了苏伊士运河的优先通行权。
美国运输舰队肯定会一路畅通无阻地首达伊朗。
泽克特进行了精确计算。
“该死。”
咔嚓——
泽克特握紧拳头。
最糟糕的情景在他脑海中闪过。
旁边看着参谋们计算的马肯森,也咬紧了嘴唇。
咔哒——
泽克特合上怀表。
“就是今天。”
美国大规模运输舰队今天究竟会运来什么呢?
今天,美国运输舰队将抵达伊朗军港。
>>>
白宫。
第一次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进入短暂休息时间。杜鲁门强硬的主张让参会者们感到头晕,纷纷请求休息。
“美国绝对需要先进的医疗体系。”
这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活质量。
患病的人生和健康的人生,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真希望再也不要出现因为小小的感冒就死人的情况。
“而且要通过国营石油公司来推行此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杜鲁门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此刻真想喝口可乐。
“…….啊。”
詹姆斯拍了一下手。
他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看着杜鲁门。
“少爷您之前说要收购强生公司股份、向红十字会捐赠、投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原因就是……”
“嘘。”
杜鲁门用食指捂住嘴唇。
这里是白宫,到处都是耳目。
杜鲁门轻声耳语道。
“还有辉瑞(pfizer)。”
制药卡特尔。
制药和医疗行业是少数几个垄断企业能赚得盆满钵满的行业。
杜鲁门追求双赢。
既对美国有利,也对他自己有利。
在资本主义社会,单方面的获利迟早会引发问题。
“估计参会人员,包括罗斯福,应该都知道这些事吧?”
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肯定都考虑到了这些。
至少在这个白宫里,没有天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