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拿下可口可乐
1897年末,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可口可乐(coca-cola)公司总部。
向可口可乐公司的坎德勒董事长提出投资建议几天后,
杜鲁门从纽约乘坐前往亚特兰大的火车,匆匆赶到可口可乐总部。
在总部入口,杜鲁门跟着正在等候的坎德勒秘书,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阿萨·坎德勒先生,很高兴见到您。
杜鲁门是担任摩根大通银行外部董事的杜鲁门·摩根。这位是我的秘书詹姆斯。”
“能见到摩根家族的人,我深感荣幸。詹姆斯先生,也很高兴见到您。”
坎德勒一脸紧张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对于企业家来说,面对投资人或股东时,往往最为谨慎。
不过,杜鲁门觉得没必要给他施压,便微笑着说道:
“哈哈,感谢您接见我。”
19世纪缓慢的文件处理流程,成了意料之外的麻烦。
杜鲁门来晚一方面是因为从纽约到亚特兰大坐火车需要时间,
更主要的是申请摩根大通银行名下的名片,文件处理耗费了太多时间。
好在最终拿到了虽无太多实权,但听起来很光鲜的外部董事职位。
“对投资人来说,信任就是生命。”
幸运的是,摩根大通银行的威名很有威慑力。
坎德勒虽极力掩饰,但他伸出的手像疟疾患者一样,止不住地颤抖。
“第一印象效果满分。”
杜鲁门和坎德勒握了握手,然后在椅子上坐下。
“其实,虽说我是摩根大通银行的外部董事,但今天是以个人身份来投资的。”
“啊?不是摩根大通银行作为机构投资人来吗?”
坎德勒眉头皱成了八字。
对于他意料之中的反应,杜鲁门平静地解释道:
以个人投资者身份而非摩根大通银行前来,
一方面是为了独占利益,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19世纪末的大型银行对企业运营的干涉近乎殖民统治。
“和摩根大通银行不同,我是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来的,对坎德勒先生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提议。”
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双赢的交易。
杜鲁门拿出便签和笔,开始画图讲解大型银行及其收益结构。
“咔哒。”
“沙沙。”
“坎德勒先生,您想必很了解纽约大型银行的运作方式。
纽约的大型银行把贷款收益视为最高价值,一切以金钱为先。
虽说杜鲁门出身摩根家族,但不得不承认,尤其是摩根大通银行,在贪婪的银行中堪称佼佼者。
他们不仅追求贷款收益,甚至会吞噬整个公司。”
“……银行那点事儿,我再清楚不过了。”
坎德勒对此表示认同。
毕竟,没有哪家银行会无缘无故把钱借给一家只有可乐配方的公司,肯定会附带苛刻的条件和高额利息。
“而且,就算让摩根大通银行进行机构投资,也无法保证资金流会变好。
实际上,他们只有在确定能赚钱的情况下才会投资。
对于他们自己评定的投资信用评级,根本不屑一顾。”
“……请继续说。”
坎德勒闭目抱臂,
认真倾听。杜鲁门暗自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但即便可口可乐公司能让他们获利,也存在问题。
纽约的大型银行是彻头彻尾的分红主义者。
一旦自身面临危机,就会以分红之名,像拿着刀冲向可口可乐这个存钱罐。
甚至会剥夺剩余的表决权,随意任命自己人进入董事会,把坎德勒先生架空成傀儡。”
“……有道理。”
实际上,1900年之前发生的大萧条和恐慌中,银行的紧缩政策近乎致命,即便到了现代也没什么不同。
更何况,最近的1893年恐慌才刚过去5年。
简单来说,现在正是大型银行的贪婪膨胀到极点的时候。
“所以,我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即便摩根大通银行是分红主义者,即便投资困难,但接受他们的投资,信用评级也会提高吧?”
“有不用为了信用评级而放弃公司主权的办法,就在这里。”
“……啊!”
杜鲁门用手指向自己,坎德勒恍然大悟。
虽然杜鲁门不是摩根大通银行,但杜鲁门同样出身摩根家族。
很多摩根大通银行繁琐的流程,通过詹姆斯基本都能解决。
不过,坎德勒还没有完全信服。
“好吧。就算你出身摩根家族,有很强的资金募集能力。
但这不是全部吧。
你看中了
我们公司的什么愿景?如果对我们可口可乐公司缺乏了解,我实在感觉不出和银行有什么区别。”
“稍等一下。詹姆斯,把那个拿过来。”
杜鲁门向詹姆斯示意。
詹姆斯打开黑色文件包,拿出杜鲁门持有的价值10万美元的可口可乐债券。
看到这叠债券,坎德勒瞪大了眼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买了垃圾债券?”
“这可是贵公司的债券,我只是从这家公司看到了未来。
看到了成为饮料市场巨头的未来,看到了日后与人类生活必需品——水类饮料竞争的未来。”
“砰。”我从文件包一角拿出一瓶可口可乐,放在桌上。
“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会像携带饮用水一样,随身携带可口可乐。
您觉得呢?每天消费19亿瓶可口可乐的那一天会到来吗?”
“嘶。”杜鲁门用开瓶器打开瓶盖,将可乐倒入喉咙。
翻腾的气泡仿佛要把喉咙炸开,但这样才够劲儿。
一饮而尽后,杜鲁门把空瓶重重地放在坎德勒面前。
“真好喝。嗝。”
“见鬼。”杜鲁门不自觉地打了个哆嗦。
偷偷看了眼坎德勒,他仍一脸震惊,张着嘴。
杜鲁门把玩着空玻璃瓶。
“坎德勒先生。”
“……在。”
“最近是不是在为装瓶问题头疼?”
“啊?!你怎么知道?”
坎德勒第一次露出慌乱的神情。
装瓶商问题是最近才出现的,
只有对可口可乐内部情况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知晓。
但杜鲁门知道,“我喝了40年可口可乐,老兄。我喝的可比你多。”
可口可乐问世还不到20年。即便詹姆斯没告诉杜鲁门装瓶业务的事
,凭借前世的记忆,杜鲁门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内部情况也了如指掌。
“而且,是不是还存在每个装瓶商加工原液的方法不同,导致口味不一的问题?”
“……您对可口可乐还真是了解。”
坎德勒伸出舌头,带着好感地看着杜鲁门。
“如果您接受我的投资,我会负责筹集设立装瓶控股公司所需的资金,并尽力多筹集。还能招揽有能力的管理者。”
而且是经过验证的人才。
“……唉。”
坎德勒双手抹了把脸。
杜鲁门见时机成熟,伸出手。
“我敢断言,未来装瓶系统将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们会全力协助。”
“……我的天哪。”
“您愿意接受投资吗?”坎德勒盯着杜鲁门的手看了一会儿,然后紧紧握住。
“我接受投资。”
>>>投资后的考量
“哒。”
詹姆斯关上车门,带着文件包坐上驾驶座。
“少爷,您为什么这么做?”
“什么为什么?”
“您把表决权让出去了。一开始您获得75%的股份并投资100万美元时,我觉得很划算,但实在不理解您为什么要让出表决权。”
“哦,那个啊。”
“嗡嗡。”
詹姆斯一边开车,一边不时瞥向杜鲁门这边。杜鲁门耸了耸肩。
“我只是把表决权交给了善于经营的人。
而且,作为大股东,我不是也获得了否决权吗?
这是我不干涉公司各项经营事务的一种妥协。”
“妥协?”其实,这75%的股份中,大部分并非坎德勒的,而是坎德勒从可口可乐公司创业成员那里收购来的。
“除了坎德勒,我不觉得可口可乐公司现在的其他人能让公司在已经进军美国50个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100万美元,杜鲁门觉得这个金额很合适。
经营本就如此,即便朝着成功的方向努力,但如果脚下时刻有亏损这把利刃威胁,就无法安心发展。
“坎德勒只是比他们‘稍微’勇敢一些。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对坎德勒和我来说都是一笔不错的交易。”
不过,杜鲁门给坎德勒留下25%的股份,也是希望他能好好经营公司。
“詹姆斯,你觉得像你这样的人,能仅凭一份价值2500美元的配方,就获得90万美元的投资吗?”
“那……太厉害了。”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开发出配方的彭伯顿博士的后人,居然把配方贱卖给了坎德勒。”
这时,詹姆斯才认可了坎德勒的能力。
“少爷,不过装瓶业务真有那么重要吗?
不就是把可乐装进瓶子里卖吗?
能有多少收益呢?”“你知道吗?”我直视着詹姆斯的眼睛,
“收益巨大。”
(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可口可乐装瓶公司仅营业利润就接近2万亿,是一家大型企业。要知道,这家公司仅仅独占了美国50个州中的14个州。也就是说,如果把全球的装瓶公司合并起来,将拥有惊人的现金创造能力,简直就是印钞机!“这么庞大的市场,坎德勒居然以区区1美元的价格,拱手让给了3个律师。”他是在1899年转让的,所以在即将进入1898年的现在,律师们应该已经向他提交了商业提案。如果是原本历史中的坎德勒,或许会接受,但今天的坎德勒,我确信他会把那份提案扔进碎纸机。)
“詹姆斯。”
“是,少爷。”
“以我的名义,能从摩根大通银行贷款多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您的名义……贷款?”
“对。”
詹姆斯转动方向盘,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1000万美元。”
“……”
“可以贷到1000万美元。不过,如果还不上,您的名声就会受损。当然,所有财产也会被没收。”
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询问,没想到得到了如此惊人的答复。
杜鲁门打了个寒战,裹紧了座位上的毛毯。纽约的冬天真冷。
“……到了叫醒我。”
>>> 格罗顿学校与惊人发现
“翻来覆去。”我在德国风格的宅邸卧室里,裹着被子滚来滚去。还没成年,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了。
“糟了,差点忘了格罗顿学校。”
而且,一想到还要去上学,疲惫感就不断累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前世参加过的sat考试,要到1926年才会出现。
“这个时期连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都还没有。”
再次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是120年前的美国。
一个还未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纯真世界,一个人们坚信先进的未来技术将推动人类进步的浪漫时代。
“直到泰坦尼克号沉没,人们才清醒过来。”
尤其是和新闻界关系密切的上流阶层,对技术发展充满幻想。
只是他们太过沉迷,陷入了种族主义,甚至到了歧视有色人种的地步。
杜鲁门即将就读的格罗顿学校也不例外。
格罗顿学校是名校中的名校,
毕业的学生中有很多政商权贵的子女。
突然,杜鲁门抱住枕头。
“格罗顿学校……好像在哪里听过。”
努力回忆,隐约感觉像是上学时在历史书上读到过。
“格罗顿学校(groton school)的校友阵容还真是华丽。”
“政界?”
杜鲁门猛地一哆嗦。
“詹姆斯。”
“是,少爷。”
“我是哪年出生的?”
“……您是1882年出生的。”
“1882年出生……”
“咯噔”一下,脑海中散落的齿轮开始逐个咬合。
1882年出生,格罗顿学校毕业,哈佛大学毕业,哥伦比亚法学院辍学,当选纽约州参议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海军助理部长,还有……
“美国第32任总统。”
瞬间,杜鲁门感觉手臂上汗毛直立,鸡皮疙瘩布满了手臂。
杜鲁门用力抓着起满鸡皮疙瘩的脖子,紧紧抱住枕头,仿佛被附身一般喃喃自语。
“罗斯福......!”
喜欢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