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大秦长公子扶苏(35)
嬴政这么问,其实也没寻思扶苏能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更多的还是想勾起扶苏对战马的兴趣。
身为秦王,嬴政自然没有上过战场,可致力于一统六国的他,对于兵书战策,骑射弓马,那都是极为熟悉的。
大秦的未来,也并不是一片和平,扶苏若是像原本那般是远远不够的。
有了那般的经验教训,嬴政现在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向渗透自己的政治思想,坚决杜绝上一世,父子两政见不一的情况。
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是要慢慢的积累,一点点的从小事上影响,所谓言传身教,便是如此。
可让嬴政没有想到的是,扶苏目不转睛的盯着那激烈的斗争看了半响,突然语出惊人的冒出了一句话:
“父王,他们光秃秃的坐在马背上,怎么稳得住啊,我看都有人摔下去了,何不加个垫子,再弄个小凳子呢?”
扶苏眨着大眼睛,一脸天真的说道,似乎孩童在异想天开一般。
他这幅模样,嬴政自然没当回事,只是觉得儿子童言童语的有些好笑。
他也没有训斥,孩子嘛,说些傻话那不很正常,能懂得思考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值得鼓励。
所以嬴政不但没有笑出声,反而眼中带着笑意的问道:
“那扶苏觉得应该怎么弄呢?”
嬴政只当是与儿子闲聊,算是忙碌的政务之余,难得的休闲时光。
可没想到,还没到他大腿高的儿子,却像模像样的指着那远处的战场比划了起来:
“可以在马上安个垫子,然后用绳子穿过马腹固定起来,再从马垫上坠下两根绳子,踩着绳子上去那不是就容易多了吗?”
“而且踩着绳子,也就不怕会从马背上掉下来了,省得他们总是摔倒!”
扶苏奶声奶气,可说得话却是条理清晰,让嬴政不自觉的便听了进去。
若是一般人,自然不会重视一个几岁孩子的意见,哪怕这个意见深想之下,或许也有着可行之处。
但成年人根深蒂固的偏见,让他们只会觉得这是孩童的胡言乱语,甚至都不会深想。
可嬴政不同,他自小处境艰难,在赵国艰难度日之时,有着秦王血脉的他,比之赵姬遭受的要更多。
若不是自己想办法保护自己,单指望着赵姬这个生母,嬴政怕是早就不知道死在哪了。
不是说赵姬不好,在赵国的赵姬,已经尽了她的全部的力气去保护自己的儿子。
只是赵姬自身尚且难保,更何况是保护嬴政呢,而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再天真的稚子也会快速的成长起来。
所以正如同当年不曾轻视十二岁的甘罗一样,对于扶苏那奶声奶气的话语,嬴政也是认真听着的。
而这番话,初听好像异想天开,可稍一细想,再瞧一眼马匹,若觉得似乎不无道理。
看了眼儿子兴奋的拉着自己,想要尝试一下的样子,嬴政若有所思的同时,也没有打消儿子的积极性。
不过就是废点功夫的事情罢了,若是真的能有用,那对接下来的攻楚之战,还会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有嬴政的示意,那一切进行的自然都很快,少府中最厉害的工匠,相对温顺一些的战马,立马就被带了过来。
虽然因为怕马失控,嬴政没有允许扶苏靠近,但远远的看着,那工匠便在扶苏的提示下,开始制造了起来。
为了不显得太过突兀,扶苏尽量使用的一些稍显天真的话语,和不那么详细的描述。
看起来,便是一个孩子的奇思妙想,比如说,为什么人不能像是风筝一样飞上天空,顶多是比这个能实际操作一些。
不过能在少府中混出头来的工匠,那都是极为厉害的人物,之前只不过是没有人往那方面想罢了。
现在扶苏这么一提醒,他们很快便有了思路,甚至还举一反三,直接设计出了后世马鞍的雏形。
当然这一幕,扶苏就没有看到了,在带着儿子,让他跟工匠们说完自己的想法后,嬴政便又带着儿子回了高台。
马场上那激烈的比拼已经快要结束,胜利者都快要出来了,王上不在怎么能行,岂不是凉了这些拼命争夺胜利将士的心。
虽然这不是在战场,面对的也不是敌军,但道理永远都是一样的。
嬴政尊重那些用鲜血为秦国取得胜利之人,自然也尊重这些,靠着自身实力取得胜利之人。
在这马场之上,最终夺到旗帜的胜利者,乃是一个不知名的军中小将。
看着很是年轻,再被带到嬴政面前接受封赏之时,更是一脸的激动,兴奋的手都有些颤抖了。
一年灭一国,三年灭三国,嬴政这位大王,何止是在秦国百姓那里,有着巨大的威望,他在朝中在军中的威望,更是旁人无法企及的。
简单一点来形容的话,便是三年前,还未亲政的嬴政,尚且还能被用太后命令调动兵马的嫪毐包围。
这些秦国士兵,只听从军令,根本就不会去管做得到底是什么事。
可现在,若是嫪毐复生,再用太后诏令,调集将士包围嬴政,那些将士绝对会先把嫪毐给抓起来,带到嬴政面前。
所谓清君侧,只有在帝王毫无威信权力的时候,才能起到作用,真正掌握实权,有着至高无上威信的帝王,根本就没有人会跟你一同造反。
参加这场比赛的一共八人,说来也怪,这其中甚至还有王翦将军和蒙大将军的儿子,历史上同样赫赫有名的秦国大将。
可最后夺得胜利的,却是从军中选出的一个不知名的年轻小将军,这倒是让扶苏不禁有些好奇,还多瞅了对方几眼。
真正的将军,不像是电视剧里,那些肤白貌美的,看着便柔软不已。
他们中自也有长得好的,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身材高大,自带一股威严气度。
但常年在外面行军打仗,日常训练,皮肤哪里还能白净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