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邋遢遢的星星 作品
第401章 信使回京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自沈阳出发,日夜兼程。
马蹄踏过辽东平原,跨过山海关,沿着官道一路向西。
信使每到一个驿站就换一匹快马,人不离鞍,食不下马,只为了将这封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
三日后,上午。
京城东门一片热闹,守城的兵丁百无聊赖的打着哈欠,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让开!八百里加急!沈阳大捷!
一骑绝尘而来,马背上的信使高举令旗,声嘶力竭地呐喊着。
守城兵丁慌忙让开道路,那匹汗血宝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入城门,马蹄铁在青石板上迸溅出火星。
沈阳大捷!贾都督收复沈阳!建酋授首!八旗荡平!辽东光复!建州女真灭国
驿卒的呐喊声在清晨的京城上空回荡,如同一颗火星落入干柴堆。
什么?沈阳收复了?!
贾都督打赢了?!
建奴被灭了?!
“灭国?!”
街边的商贩、早起赶路的行人、巡逻的衙役,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目瞪口呆地望着那匹疾驰而过的快马。
片刻的寂静后——
轰!
整个东城瞬间沸腾了!
天佑大庆!
贾都督威武!
我就知道,当年贾侯爷敢许下五年复辽的誓言,定是胸有成竹!
欢呼声如潮水般从东城蔓延开来。
茶楼酒肆的窗户被猛地推开,书生们探出身子,激动得面红耳赤;
街边的小贩扔下货担,手舞足蹈;
众人竞相走告,只为将这第一手消息说出去!
快!快去国子监报信!一个青衫书生激动地拉着同伴,贾都督此战之功,当载入史册啊!
何止载入史册!同伴热泪盈眶,自太祖皇帝开国后,我朝何曾有过如此大胜?此乃灭国之功啊!不愧是为陛下所称赞的‘天际之月’,堪比卫霍——绝非夸大!
繁华的神京东大街,车马喧嚣,人流如织。
驾!
冯紫英一袭宝蓝箭袖,骑在枣红大马上,朗声笑道:
今日秋高气爽,正合围猎,看看谁先射到好东西,哈哈哈!
身侧策马并行的牛逸和柳芳之子柳璋哈哈大笑,皆是锦衣华服的将门子弟打扮。
三人身后跟着十余名豪奴,擎鹰牵犬,好不威风。
牛兄这回可要手下留情,柳璋打趣道,上月你那一箭射穿双雁的眼,害得我们输了三坛女儿红!
牛逸傲然一笑,刚要答话,忽听长街尽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散开,八百里加急——沈阳大捷!贾都督阵斩皇太极!辽东光复!建州女真灭国!”
信使纵马狂奔,衣甲染尘,嘶哑的吼声炸响整条街道。
冯紫英的笑容僵在脸上。
牛逸手里的马鞭“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柳璋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身后一众豪奴惊得纷纷让开道路,不敢阻拦!
三人呆立原地,眼睁睁看着信使飞驰而过,直奔皇宫方向!
身后一众豪奴也都震惊不已。
那个十七岁的小阎王,竟然真把盘踞辽东十数年的建州八旗给平了?
街边卖糖葫芦的老汉忽然嚎啕大哭:我的儿啊!你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那帮建奴终于遭报应了
什......什么?牛逸结结巴巴地道,冯...冯兄、柳兄,我没听错吧...,贾...贾侯爷灭了建奴?!
冯紫英呆呆的望着信使远去的背影,喉头滚动:十七岁......阵斩皇太极
柳璋突然狠狠抽了自己一耳光:我不是在做梦吧?我记得史兄...跟着贾侯爷的,岂不是
十七岁
统兵灭国
而他们呢?
还在为谁射箭更准、谁猎的狐狸毛色更漂亮而争得面红耳赤。
牛逸突然狠狠一拍大腿,懊悔得几乎从马上栽下来:
“他娘的!史霖那小子......早知道老子就是跪着求爷爷告奶奶,也得跟着贾侯爷去辽东!”
冯紫英沉默片刻,缓缓摘下箭囊,声音干涩:“......真羡慕史世兄,不知那时的侯爷,究竟是何等的风采...真令人仰望!”
柳璋苦笑:“咱们呢?连战场都没上过。”
牛逸越想越气,猛地一甩马鞭:“还打个屁的猎!回府!”
三人调转马头,背影萧索。
长街上,信使的欢呼声仍在回荡,而他们却已兴致全无。
——同是武勋子弟,有人已擒皇灭国,有人却还在城外猎狐取乐!
捷报如风,很快传遍整个京城。
卖炊饼的老汉扔了挑子,赤脚狂奔着喊:辽东回来啦!
绸缎庄的掌柜哆嗦着扯下门板,红着眼眶对伙计吼:挂红绸!全挂上!
当信使骑马穿过正阳门,直奔皇城时,街道两旁已经挤满了欢呼的百姓。
有人点燃了爆竹,有人抛洒铜钱,更有甚者跪地痛哭——他们的父兄子侄,终于可以回家了!
奉天殿内,朝议焦灼——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正在为江南水患之事争论不休。
庆帝眉头紧锁,指节在龙案上轻轻叩击,发出有规律的声响。
江南水患之事,既然诸位爱卿一时拿不出万全之策,那就暂且搁置,容后再议。他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其他有本要奏的,先呈上来。
殿内一时沉寂,众臣面面相觑。
兵部尚书李毅手持笏板出列:陛下,臣有本奏。
庆帝抬眼:讲。
贾都督大军已至浑河,战线绵延千里,此前征调的民夫已显不足,粮草辎重转运吃力。李毅神色凝重,若不及早增调人手,恐拖累前线将士。
庆帝眸光一凝,身子微微前倾:需要多少?
李毅沉声道:至少再征五万。
大学士吴景晾眉头一皱,站在原地犹豫一会后出列:陛下,虽国库充盈,钱粮充足,但征调民夫需统筹安排,否则恐影响秋收
秋收?庆帝冷笑一声,贾玌的大军若因粮草不济而败,你吴景晾有几个脑袋够砍?
例行公事的吴景晾连忙躬身:臣不敢!臣只是
朕不管你有什么难处!庆帝猛地一拍龙案,贾玌此刻在辽东拼命,你们在后方连粮草都供不上?
他目光如刀,扫过满朝文武,那可是他的“卫霍”,等后勤琐事受限!
即刻拟旨,在增调民夫十万,由兵部统筹,户部配合,务必确保前线粮草无虞!
陛下圣明!
李毅和王宽同时接旨。
【说明一下,这段时间暂时不会五更了,我得留点稿,五一回家带我爸去检查身体!不然拿不了全勤又亏一笔钱(哭死,这个月就是拿不了了),过了五一回来后,有时间我自己会主动爆更的!】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
马蹄踏过辽东平原,跨过山海关,沿着官道一路向西。
信使每到一个驿站就换一匹快马,人不离鞍,食不下马,只为了将这封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
三日后,上午。
京城东门一片热闹,守城的兵丁百无聊赖的打着哈欠,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让开!八百里加急!沈阳大捷!
一骑绝尘而来,马背上的信使高举令旗,声嘶力竭地呐喊着。
守城兵丁慌忙让开道路,那匹汗血宝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入城门,马蹄铁在青石板上迸溅出火星。
沈阳大捷!贾都督收复沈阳!建酋授首!八旗荡平!辽东光复!建州女真灭国
驿卒的呐喊声在清晨的京城上空回荡,如同一颗火星落入干柴堆。
什么?沈阳收复了?!
贾都督打赢了?!
建奴被灭了?!
“灭国?!”
街边的商贩、早起赶路的行人、巡逻的衙役,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目瞪口呆地望着那匹疾驰而过的快马。
片刻的寂静后——
轰!
整个东城瞬间沸腾了!
天佑大庆!
贾都督威武!
我就知道,当年贾侯爷敢许下五年复辽的誓言,定是胸有成竹!
欢呼声如潮水般从东城蔓延开来。
茶楼酒肆的窗户被猛地推开,书生们探出身子,激动得面红耳赤;
街边的小贩扔下货担,手舞足蹈;
众人竞相走告,只为将这第一手消息说出去!
快!快去国子监报信!一个青衫书生激动地拉着同伴,贾都督此战之功,当载入史册啊!
何止载入史册!同伴热泪盈眶,自太祖皇帝开国后,我朝何曾有过如此大胜?此乃灭国之功啊!不愧是为陛下所称赞的‘天际之月’,堪比卫霍——绝非夸大!
繁华的神京东大街,车马喧嚣,人流如织。
驾!
冯紫英一袭宝蓝箭袖,骑在枣红大马上,朗声笑道:
今日秋高气爽,正合围猎,看看谁先射到好东西,哈哈哈!
身侧策马并行的牛逸和柳芳之子柳璋哈哈大笑,皆是锦衣华服的将门子弟打扮。
三人身后跟着十余名豪奴,擎鹰牵犬,好不威风。
牛兄这回可要手下留情,柳璋打趣道,上月你那一箭射穿双雁的眼,害得我们输了三坛女儿红!
牛逸傲然一笑,刚要答话,忽听长街尽头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散开,八百里加急——沈阳大捷!贾都督阵斩皇太极!辽东光复!建州女真灭国!”
信使纵马狂奔,衣甲染尘,嘶哑的吼声炸响整条街道。
冯紫英的笑容僵在脸上。
牛逸手里的马鞭“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柳璋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身后一众豪奴惊得纷纷让开道路,不敢阻拦!
三人呆立原地,眼睁睁看着信使飞驰而过,直奔皇宫方向!
身后一众豪奴也都震惊不已。
那个十七岁的小阎王,竟然真把盘踞辽东十数年的建州八旗给平了?
街边卖糖葫芦的老汉忽然嚎啕大哭:我的儿啊!你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那帮建奴终于遭报应了
什......什么?牛逸结结巴巴地道,冯...冯兄、柳兄,我没听错吧...,贾...贾侯爷灭了建奴?!
冯紫英呆呆的望着信使远去的背影,喉头滚动:十七岁......阵斩皇太极
柳璋突然狠狠抽了自己一耳光:我不是在做梦吧?我记得史兄...跟着贾侯爷的,岂不是
十七岁
统兵灭国
而他们呢?
还在为谁射箭更准、谁猎的狐狸毛色更漂亮而争得面红耳赤。
牛逸突然狠狠一拍大腿,懊悔得几乎从马上栽下来:
“他娘的!史霖那小子......早知道老子就是跪着求爷爷告奶奶,也得跟着贾侯爷去辽东!”
冯紫英沉默片刻,缓缓摘下箭囊,声音干涩:“......真羡慕史世兄,不知那时的侯爷,究竟是何等的风采...真令人仰望!”
柳璋苦笑:“咱们呢?连战场都没上过。”
牛逸越想越气,猛地一甩马鞭:“还打个屁的猎!回府!”
三人调转马头,背影萧索。
长街上,信使的欢呼声仍在回荡,而他们却已兴致全无。
——同是武勋子弟,有人已擒皇灭国,有人却还在城外猎狐取乐!
捷报如风,很快传遍整个京城。
卖炊饼的老汉扔了挑子,赤脚狂奔着喊:辽东回来啦!
绸缎庄的掌柜哆嗦着扯下门板,红着眼眶对伙计吼:挂红绸!全挂上!
当信使骑马穿过正阳门,直奔皇城时,街道两旁已经挤满了欢呼的百姓。
有人点燃了爆竹,有人抛洒铜钱,更有甚者跪地痛哭——他们的父兄子侄,终于可以回家了!
奉天殿内,朝议焦灼——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正在为江南水患之事争论不休。
庆帝眉头紧锁,指节在龙案上轻轻叩击,发出有规律的声响。
江南水患之事,既然诸位爱卿一时拿不出万全之策,那就暂且搁置,容后再议。他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其他有本要奏的,先呈上来。
殿内一时沉寂,众臣面面相觑。
兵部尚书李毅手持笏板出列:陛下,臣有本奏。
庆帝抬眼:讲。
贾都督大军已至浑河,战线绵延千里,此前征调的民夫已显不足,粮草辎重转运吃力。李毅神色凝重,若不及早增调人手,恐拖累前线将士。
庆帝眸光一凝,身子微微前倾:需要多少?
李毅沉声道:至少再征五万。
大学士吴景晾眉头一皱,站在原地犹豫一会后出列:陛下,虽国库充盈,钱粮充足,但征调民夫需统筹安排,否则恐影响秋收
秋收?庆帝冷笑一声,贾玌的大军若因粮草不济而败,你吴景晾有几个脑袋够砍?
例行公事的吴景晾连忙躬身:臣不敢!臣只是
朕不管你有什么难处!庆帝猛地一拍龙案,贾玌此刻在辽东拼命,你们在后方连粮草都供不上?
他目光如刀,扫过满朝文武,那可是他的“卫霍”,等后勤琐事受限!
即刻拟旨,在增调民夫十万,由兵部统筹,户部配合,务必确保前线粮草无虞!
陛下圣明!
李毅和王宽同时接旨。
【说明一下,这段时间暂时不会五更了,我得留点稿,五一回家带我爸去检查身体!不然拿不了全勤又亏一笔钱(哭死,这个月就是拿不了了),过了五一回来后,有时间我自己会主动爆更的!】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