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娘娘不像是轻易认命的人
次日一早,中山王和长平王又来给静安太妃请安。
两位藩王到底是外男,静安太妃知道他们每天都来,就免了后宫妃嫔的请安,让她们避着些,没事不要到前面来。
但晚余是和静安太妃同住的,双方不可避免会遇上。
两人进来的时候,晚余正陪着静安太妃说话,看到他们进门,晚余就起身告退,说自己要去静安太妃的小佛堂给菩萨上香祈福,求菩萨保佑皇上平安归来。
静安太妃笑着允了她,吩咐紫苏小心伺候。
晚余在紫苏的搀扶下往外走,走到中山王和长平王跟前,对两人福了福身,有意无意地看了长平王一眼。
长平王对她微微颔首。
中山王面上不动声色,手指却不自觉攥紧。
晚余到了佛堂,给菩萨上了香,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闭目祈祷。
一炷香快要燃尽时,身后响起脚步声。
晚余回过头,就看到长平王一袭浅杏色蟒袍立于身后,玉冠束发,面容温润,笑意清浅,怎么看都是闲散公子的气度。
“王爷来了,叫本宫好等。”晚余站起身,与他相对而立。
“娘娘久等了,本王是先离开再折返回来的。”长平王的目光扫过佛堂的每一处角落,最后落在她身上,“娘娘如此虔诚,可见对皇上情深意重,并非传言中的那样。”
“传言中是怎样?”晚余抿了抿唇,“王爷这样的人物,也喜欢听小道消息吗?”
长平王笑了笑:“也不算小道消息吧,是本王这些天在宫里听来的,说娘娘生下孩子就会出宫,既如此,又何必在意皇上回不回得来?”
“那还是不一样的。”晚余说,“皇上若回不来,本宫和孩子就会有危险,倘若王爷接管朝堂还好,换作中山王,他断不会让本宫生下这遗腹子。”
长平王定定看她,不动声色道:“本王与娘娘素未谋面,怎么娘娘如此笃定本王会对你网开一面?”
晚余迎着他的目光,神情坦然:“是皇上告诉本宫的。”
“哦?”长平王眉峰轻扬,“皇上都和娘娘说了什么?”
晚余说:“皇上到了开封之后,曾派八百里加急给本宫送回一枝茱萸,并附带一封密函,说他发现了一些异常,预感到自己可能会有危险,假如他遭遇不测,几位藩王之中,唯有长平王可以托付。”
长平王心头一跳,再也无法保持淡定:“皇上真这么说的,娘娘怕不是信口开河,想挑拨本王和中山王的关系。”
晚余苦笑:“两位王爷是什么样的人物,岂是我一介妇人三言两语能挑唆的?
况且皇上写信给我的时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难道皇上未卜先知,提前就知道两位王爷要进京吗?
如果皇上提前就知道了,局势又怎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她的话真真假假,虚实难辨,长平王皱着眉,陷入长久的沉默。
晚余趁机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到他面前:“王爷自己看吧,若实在不信,可以找您信任的官员去鉴定皇上的笔迹。”
长平王眸光微动,却未急着去接,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道:“娘娘不会在信中藏毒吧?”
晚余很是无语:“王爷都敢带兵围困京城了,却连一封信都不敢看吗?”
“本王不是不敢,是谨慎。”长平王对她的激将法无动于衷,“这里没旁人,娘娘不妨亲自打开给本王看。”
“好吧!”晚余点点头,自己动手把信纸从信封里抽出来,展开在他面前。
长平王负手在身后,凑过去看那信上的内容。
“中山王拥兵自重,鹰视狼顾,恐有不臣之心,朕与沈将军此番若有不测,可召长平王入京勤王。
若天佑我朝,贞妃若诞育皇子,即奉为新君,长平王以皇叔之尊摄政辅国,若为公主,由长平王会同三公九卿共议新君人选。
此诏关乎国本,非万不得已不得公开,祖宗基业,尽托于卿,慎之,慎之。”
长平王的目光在字句间缓缓掠过,最终停在末尾的那方朱红色的印章上。
印章是九叠篆刻的四个字——盛和御笔。
盛和,是祁让的年号。
长平王盯着那四个字看了半晌,抬眸望向晚余:“娘娘可知,假传圣旨,伪造圣上密函,乃是诛九族的大罪?”
晚余指尖微动,面上波澜不惊:“本宫一介弱女,先前被禁足承乾宫,如今被禁足寿康宫,本宫没有本事也没有机会造假,王爷若不信,可以拿去找人鉴定,只一点,千万别让中山王知晓。”
长平王静静看着她,神色仍旧温和,目光却透出几分锐利:“据说徐掌印与娘娘关系匪浅,娘娘怎么不把信给他?”
晚余紧绷着神经,字斟句酌道:“本宫不是不信他,但他最近和中山王走得太近,本宫不得不谨慎。”
长平王笑起来:“本王与中山王走得更近,娘娘就不怕本王直接把这信拿给中山王看吗?”
晚余说:“王爷若当真如此,本宫无话可说,只能认命。”
“认命?”长平王挑眉,意味深长,“娘娘看起来可不像是轻易认命的人。”
“王爷更不是。”晚余说,“王爷若志不在此,咱们二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相见,更不会有今日的佛堂密会。”
长平王笑起来,还要说什么,紫苏在外面轻声道:“娘娘,有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