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准备工作
可对崔娴而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撤,在竞争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崔娴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初次尝试,不管成与不成,她都能积累不少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是她成功路上的基石。
再捋了一遍笔记,头脑中演化了一遍过程。能考虑到的细节,也有完善好。把可能需要的工具、材料等,花费了一些时间准备出来。
接下来,就是要动手实操的时候了。崔娴先用缩小的泥坯,做了2000口砖,放在火炕上进行烘干。
这次烧制,崔娴打算在前院的烧窑洞里来完成。一来是可以借着机会掩人耳目,时常烧窑出点烟气,才能让人知道她这边有烧陶的动静。二来可以通过对烧窑洞的布置,提高烧制青砖的成功率。
等待砖坯烘干的时候,崔娴开始清理烧窑。拎着清扫工具上了老窑洞顶,之前都是靠着异能烧陶,完全没想到这老窑洞还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崔娴也不知道,现状之下它是否能用。
烧窑顶上这3个烟囱,长久未用,里面堆积的东西也有不少,崔娴清理耗费了不少功夫。
等把烟囱清理好之后,崔娴又转到窑洞里面。上次她烧过一次,草木灰等都有收拾妥当。这次清理,难度不大。
一边清理,崔娴一边在思考,如何安排烧窑事宜。歇息的功夫抬头,发现头顶上偶尔透下来一点阳光,怪不得这里视线不算太差,顺着那点阳光,崔娴盯着窑洞顶。
之前没注意,这窑洞顶有的地方,竟然如此单薄,有的还裂出缝隙,太阳光都能漏下来。将来‘洇窑’时,密封性不够,根本就锁不住青砖的颜色。
烧制的设备不行,如果不进行整改,现在就能直接宣告,她初次尝试肯定以失败而告终。
但崔娴很庆幸,现在发现问题。这个窑必须要改,但如何进行修整、改动,崔娴还没个头绪。继续清理窑洞内部,头脑中也在快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刚想出个解决办法,听到宋坤的动静。正好她需要一个劳动力帮忙呢,这人就送上门来了。宋坤吃了点荤腥之后,干活力气很足,现在崔娴回来了,他也不想苛待嘴巴。
逮着饭点,就过来崔娴这蹭饭。她不在的几日里,他都要瘦的皮包骨头了,昨天吃了一顿好的,人就跟气吹得似的,圆润了不少。
好东西养人,宋坤也豁出去脸面,来这蹭饭。
宋坤见她正忙着呢,打算自己去厨房弄点吃的。甭管吃什么,肯定都比土豆子更合胃口。
“哪能让你做饭,先歇一会儿。”崔娴满脸笑容看向宋坤,眼底的算计可没藏着掖着。
这眼神,看的宋坤如坐针毡。寻常她可不会如此目光看人,“你想干什么。”与其耗费精力琢磨,倒不如直接开口询问。
得知,她是需要个劳动力的时候,宋坤松了一口气。只要是把他的肚子给喂饱了,出力气的活儿随便使唤。
崔娴得了话,给他弄了不少好吃的。吃饱喝足之后,宋坤也不耽误功夫,直接跟着崔娴过来老烧窑洞内。
宋坤见崔娴,又是锄头又是镐头的,一副要对烧窑大做改动的架势。吹捧她这生意越做越大,原来的烧窑已经无法满足她的需求了。
这地方面积如此大,不如直接挖个新的,她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挖土的人提。何必要浪费功夫,在修补旧窑洞上呢。
宋坤抬头,也发现窑洞顶端,都有漏光的地方。内部要修整,窑顶也要加厚、加固,要耗费不少功夫呢。
“用这个地方顺手了,再说现在社员都劳动呢,哪有时间给我挖烧窑。”崔娴把工具往他脚边一扔,“不会吃饱了,饭前的话就不作数了吧。”
崔娴眼底都是戏谑,知道宋坤不是说话不算数的人,就是故意调侃上一句而已。
果然,听到这话,宋坤立马就不乐意了。他可是吐个吐沫就是钉的主儿,哪能说话不算数呢。拿起来工具,问崔娴他要干什么。
崔娴指挥他,在窑洞最内侧,挖了一圈小水沟,在外面挖了一个大水坑,埋了个特制的水缸。
水缸底有个碗口大的洞,刚好通过该排水陶管。排水陶管,与窑洞里面的水沟相连,将来要给窑洞加水的时候,只需要把缸底排水管的堵头拿走,往缸里一次性倒一缸水就可以了。将来要‘洇窑’的时候,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
崔娴看了一圈,确定没什么问题,注意力又转到窑顶上。接下来,要把窑顶加固、密封好,省的烧到最后功亏一篑。
“这次烧制的东西,要求挺严苛吧。”宋坤见崔娴蹙着眉头,一脸严肃的样子。
之前这破窑,能把水缸烧制的那么好,而崔娴还不满足于此。宋坤猜测,这次她要烧制的东西,肯定很有难度。
所以才不惜耗费大力气,进行修整、改动烧窑呢。
崔娴点头,最主要是对温度和烧窑密封性要求很高。
“这个窑年代太久远了,不像是现在的工厂,只要是燃烧供能的,要想温度高,烟囱都是越高越好。”宋坤也跟着思索。
要想温度高,最好是把烟囱搭的更高一些。
崔娴恍然大悟般,说了一声对呀。她只想着,把窑洞顶密封做好,没想到这一点。宋坤不但是能出力气,脑袋还能想出来好点子呢。
见她眼底闪出来的光亮,以及对他的道谢,宋坤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算不得什么大智慧。
崔娴没工夫搭理他的谦虚,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及整合头脑中青砖烧制的资料等,知道一个窑想烧出来好品质的东西,主要是炉温能上去并保持好。
要提高窑洞内的温度,充足的燃料必不可少。但想窑本体保温效果好,高烟囱必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