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都在变
最终,秦巧巧也去了上海上大学。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秦慕慕问她想去哪?
秦巧巧毫不犹豫的说想去上海。
“六六姐和我说过,上海是华夏最繁华的城市,去了那里学习,能学到很多到。
六六姐还说了,上海有好多公司,像妈妈她们搞的那些事情,在上海都不算事。
我要去那边学怎么把公司搞好。”秦巧巧很认真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秦慕慕很欣慰。
不错,小丫头长大了,不是什么都不管闷头只知道学习了。
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懵懂小丫头了。
以前有人问过秦巧巧,巧巧啊,你学习是为了什么啊!
秦巧巧居然说,为了我姐啊,我不好好学习,我姐会生气的。
现在秦巧巧终于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了。
秦慕慕正想多夸两句,秦巧巧又补充了几句。
“这样的话我姐就不用太操心了,每次妈妈和舅母她们有事情的时候,都问姐姐,姐姐的压力多大啊!
以后让她们来问我吧!别老为难我姐。”
秦慕慕……
很好,她有一个非常好的妹妹!
虽然这个妹妹和自己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秦巧巧考上大学了,苏兰芬和秦谊很大方的给秦巧巧办了升学宴。
没有放在招待所,而是放在了重新修整后再开张的向阳饭店。
向阳饭店的饭堂里摆了八桌,坐的满满的,都是老秦家的亲戚朋友。
为了显摆,秦谊把老秦家老院子那边的秦奶奶和秦爷爷也叫来了。
当然,也叫了二房的秦文,王灵芝,还有杜梅一家过来。
至于大房秦勇一家……秦谊没搭理他们。
当年秦勇一家吃了秦文松养的兔子的事情,秦谊可都还记着呢!
秦奶奶和秦爷爷两人有点拘谨,他们没想到秦巧巧居然能成为老秦家第一个考上大学的。
秦文一家呢,刚来就帮着秦谊和苏兰芬招呼大家,跟着忙前忙后的。
“还是老秦家祖坟冒青烟……”秦爷爷刚准备赞扬一下祖宗的作用。
“爷!巧巧考上大学那是慕慕辅导的好。”帮着给大家拿汽水的杜梅冷不丁的冒了这句话出来。
秦爷爷……
“我就这么一说。”秦爷爷赶紧说道。
杜梅一点都不惯着秦爷爷,她将大家的汽水都摆好之后又继续说道。
“那您以后可少说吧!
要不然别人还以为老秦家的祖宗偏心,不给大房二房冒青烟,专门给三叔家冒呢!
活着的人偏心就算了,连埋土里的祖宗都这么偏心,那就不应该了吧!”
所有人都哈哈笑了两句。
秦爷爷和秦奶奶脸上的笑更尴尬了。
谁都知道,这两老的心都要偏到咯吱窝去了。
秦谊家孩子能出息还真和秦家这两老的没关系。
也许秦谊把这两老的请来,就是想恶心他们一下。
看,你们不看好的孩子家个个出息。
你们看好的那家已经要吃不上饭了……
苏兰芬也看到杜梅当众怼秦家老两口了。
“你二嫂子现在是越来越泼辣了。
以前没上班的时候,和人多说两句话脸都红。
现在多能干,干活利索不说,人也踏实,她就该早点出来工作。”苏兰芬笑着和秦慕慕嘀咕。
秦慕慕看着忙个不停的杜梅,也不停的点头。
杜梅生了二胎之后,在家里只待了两个月就出来找活干了。
不过都是一些零碎的活。
向阳饭店这次重新开业之前,招了五个人,杜梅没有和任何人说,悄悄的去报名了。
一直到她被招上了,苏兰芬才知道。
“三婶,我没说您的名字,真的!我就是想来试试的。
能把我招上最好,招不上的话我就去找其他活干。”
杜梅还特意和苏兰芬解释了一下。
苏兰芬有点意外,回来还和秦慕慕说了一下。
“你二嫂子要是和我说的话,我肯定会和饭店的人说的。”
“二嫂子是怕您为难,二嫂子要是干得好,您给她加工资就是了。”秦慕慕提议。
苏兰芬觉得有道理。
杜梅出来工作肯定是想多赚点钱的,只要她干得好,给她多加工资肯定是没错的。
……
秦慕慕看着热闹的饭堂,还是有点恍惚。
这几年好像真的变了不少。
不止是大家衣服的颜色更多了,不再是七十年代的黑蓝灰了,好像什么颜色都有。
更多的是大家眼里看到的东西更多了。
年轻人找工作也不再只是一门心思的盯着国营大厂。
不再是所有人都想去抱那个所谓的铁饭碗。
很多人觉得,在外面随便干点什么好像都不比那些厂子拿的少。
“你们知道吗?沿湖一段的那些村民都养鱼养虾养螃蟹呢!
还有滩涂上养鸭子养大鹅的,都不少呢!”
“我说现在卖鸭蛋的那么多呢,以前想买点鸭蛋难呢,要去乡下收。
现在倒好,只要去了集市那里就能买到。”
“谁说不是,以前想买点好东西可难了,一大早的就要去蔬菜公司那里排队。
买肉买鱼什么的都要找人才能买到好的。
现在呢,往市口的集市一去,什么都有。
只要你有钱,家里听听吃肉都行。”
“对!只要有钱,想吃什么都有!
好了,不说了,冷菜都上来了,秦老三家是真舍得啊,今天这硬菜不少。
你看,整只的熏鸡都往上端,这是挣到了啊!”
“肯定挣到了啊!我可听说了这个饭店现在是秦老三媳妇包下来了。
前后花了二十万呢!”
“我滴个天啊,二十万,我们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啊!
挣到了,秦老三家真的挣到了。
难怪今天的菜这么硬呢!
哎,你们说当小商贩这么挣钱,我们要不要也去做点小生意啊!
不管多少的,肯定比在厂里拿那点死工资要来的强吧!”
……
秦慕慕听着大家小声议论。
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多了,所有人都知道要挣钱了。
以前一心为公的那些人心里也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了。
改革的春风真的吹到了各地。
但同样的,改革带来的第一波冲击阵痛也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