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年货丰盛

第144章年货丰盛

这样的人家,他们是不可能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毕竟那十年已经结束了,改革开放都13个月多了。不用再装朴素,他们已经渐渐在恢复从前的做派。他们日常消费的地方也是华侨商场。

霍晨道:“所以,您是想让我骑着三轮车驻扎在华侨公寓门口,专门收他们那一个小区的废品但其实一天两个小时差不多也就够了,就集中在那个时间段。”

方明澈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加上往返,一个上午足够。你回来吃中饭。”

每天都去,去的次数多了,那些住户也就习惯了。

“可以。”霍晨心头其实有些失望。

之前几个月,这个老板好像把自己忘了一样。今天被叫来,他原本也以为有升迁的人事变动。尤其是那两个回来之后,都挺高兴的样子。分明是高升了啊!

“方老师,就这个事么我没问题。那没其它的事,我先退下了。”

方明澈笑了一下,“你都不问一下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跟他们俩一样拿到提成么”

霍晨道:“我想问啊。但如果只有一个废品站,我们就三个人,总不能一个店长两个副店长吧。方老师,你什么时候开第二家店”

再没个准话,他真的要另打主意了。基本工资跟那两个拿提成比,真的太少了。明明他也没有偷奸耍滑。虽然知道是因为自己回来晚了的缘故。但这样长期下去,心态真的很容易失衡的。

方明澈道:“三月一号刘青峰会去南边开店。耿山代理一个月的店长,看能不能胜任。至于你,升为副店长,拿店里相应的提成。然后上午就去华侨公寓,下午依然回来。想多拿提成的话,就努力把盘子做大吧。而且,我这里不会死板的先来后来。有能力、态度踏实,也是有机会后来者居上的。我其实,一直都在关注你。”

霍晨一向严肃的国字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总算是等到了。那等天气好了,他应该也能拿到一百了。或者不只,不是还增添了华侨公寓的一个点么。

“方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的。”

方明澈含笑点头。

“那我做事去了。”

等门关上,高翔道:“真有你的,三个都高高兴兴的。”

方明澈道:“肯定是把盘子做大了好啊。难不成还搞二桃杀三士那套啊唉,那废品站需要筹钱买的皮卡就是两辆了。”

“干嘛买皮卡只是收货、送货,农用车便宜多了啊。”

“农用车和拖拉机,换汤不换药。皮卡的实用范围更广一些,钱又多不了多少。账上多少钱了”

高翔道:“跟上个月一样的,一月份不亏不赚。还是只有八千块。估计二月份也是这个情况。三月开店拿走一千五,怕是还得攒几个月。废品站和旅行社最缺的都是交通工具呢。”

“从三轮车到皮卡再到商务车,咱们也算是三级跳了。你忙你的,我去找一下曲支书。”

方明澈把围巾、雷锋帽、军用手套都穿戴起来,顶着寒风往村支部走。那三个下属,他能直接喊他们过来。但曲支书,他肯定得去人家办公室见人家。县官还不如现管呢!

曲支书看到他倒是不太惊讶。废品站八月八号开张的,那之前几天大家签订的租房合同。马上就要到期了啊!

他笑道:“方老师,生意兴隆。”

这个老板,让人家不要喊他老板。说他们两口子都是教书的。现在也都念的师范学院,毕业以后会继续教书,叫老师就可以了。

嗯,两个正正经经的大学生,喊一声老师不吃亏。村里从他往下,全都是喊的老师。

方明澈道:“曲支书你开玩笑哦我那儿的生意跟这天气差不多冷了。”

边说边掏出一包熊猫眼,散了一根给对方。他平常不怎么抽这个烟的,都是这种场合用。事半功倍!

曲支书是识货的,他脸色微变,两手接了过去。

“你不是说你家就是农民么咋熊猫眼都抽上了”

方明澈作势要帮他点烟,曲支书赶紧摆手,然后放到了耳朵背后。这么值得显摆的烟,他肯定要在村支书这个圈子里显摆够了才抽。

方明澈道:“你没听刘青峰他们说么。我跟一个高干子弟合伙开了个涉外的旅行社,专门接待外宾和外侨的。给国家挣点外汇,自己也借点东风。”

曲支书点头,“对对对,是听他们提过。那你今天来,除了交接下来半年的房租,还有什么事么”

这小子忒能混啊!连熊猫烟都抽上了。

方明澈道:“我来,不只是交房租。还想跟村里续签一个长期合同。”

曲支书挑眉,“长期合同”

“对,懒得半年、半年的付了。咱们签二十年吧!”

曲支书眼珠子转了转,“那房租呢”

那个祠堂村里派不上特别的用场。关键是很多人都想用,那就最好是租出去收了房租分钱。这样才最少人有意见。但这个方老师既然肯一下子签二十年,证明他很需要这个地方。那房租可不能要少了!

方明澈道:“可以定一个逐年上涨的比例,或者就直接跟着通货膨胀的数据来。”

回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通货膨胀。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的时候。年通胀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几,惊人得很!

这样的高通胀下,钱贬值得非常厉害。他记得通胀最高那几年,银行年存款利息都飙升到了18%、16%。民间借贷的利率就更加的吓人了。

不过,九零年代中期基本就控制住了。所以,这两种签法各有利弊。

曲支书道:“这个,我们要在村委会上讨论一下才能答复呢。”

方明澈道:“尽快啊!你们如果拖着,我也得做两手准备的。反正,这里的优势也就是离垃圾场比较近嘛。我另找一处,还是提高点收购价格,然后让拾荒者背过去也是一样的。”

他回去之后就和刘青峰说了这个事,“可能你等不到三月一号了。这个天气出去找地方,有点辛苦。从哪天出去的,工资就按我刚说的,最高三个月平均到天数给你算。”

刘青峰点头表示明白了,得给曲支书他们一点压力。不然他们想着废品站一定想租到这个地方,那还不得漫天要价啊。

方明澈朝厨房的看了看,又看了看夏大叔值夜睡的房间。

刚才他和三个下属沟通的时候,都叮嘱了保密。现在就看霍晨怎么选边站了。但是,他没有打算压房租,只是不想被敲竹杠而已。

就哪怕霍晨真的和曲支书说了,大不了再找两个地方。至于如今已经相熟的拾荒者,他们也大多是从不近的地方走来的。只要收购价稍微涨一点,一样可以走过去。

中午高翔的帐就做完了,方明澈和他一起,同废品站的人以及少数几个来送废品站的拾荒者一同吃的午饭。

还是各人拿各人的饭盒,魏嫂子拿着勺子给打菜。她给方明澈和高翔的肯定是优待,拿了几个碗分开打菜。给他们打了四菜一汤。

有后来的拾荒者小声问同伴,“这俩是谁”

“老板和会计。都是大学生,所以平时很少见到。这应该是期末考完了。”

临走方明澈对刘青峰几人包括魏嫂子道:“过年前我来给你们发年终奖!多少意思一下,按照你们平日的表现来的。记得告诉夏大叔一声。”

夏大叔虽然只是每晚过来睡个觉,但这半年没掉过东西啊。这就是胜任本职工作了。

然后两人就坐上贺师傅的小轿车回去。

高翔道:“我一个北方人出去跑一趟都觉得有点冷。小方,我看你还好啊。”

他瞧着方明澈一点在寒风中瑟缩之感都没有。

方明澈笑了笑,“我军大衣里头还有件贴身的羽绒服内胆。不算厚,但这个天气足够了。”

如今首都除了东西长安街,都还没有集体供暖。还要过几年呢!空调价格是惊人的贵,六千一台。那就只能想办法多穿些保暖的了。不然他一个南方人头一年在北方过冬,是够呛啊!

“羽绒服”

“对,用鸭子、大鹅绒毛灌装的衣服。60年代攀登珠峰的那些人穿的就是羽绒服。”

这个年代的普通人物资短缺、缺吃少穿,很少人知道羽绒服的。冬天有衣、军大衣、太空服穿就相当不错了。他也是后世看了吴京、章子怡等人拍的《攀登者》。这才知道原来60年代上海就有制作羽绒服的工厂了。给为国攀登喜马拉雅山的队员提供的,肯定是最厚实的那种。估计是定制的!

如今计划经济时代,又是这么稀罕的东西,肯定不是想买就能买的。他出钱,托王德显去搞的。他们一家三口还有丈母娘、老丈人一人一件。

哦,他父母的他也准备了,搁在衣柜里。四川的冬天比首都要温暖十度,而且寄回去二老穿不穿另说,但肯定骂他不晓得好歹。明知道他们要来还寄回去,邮寄的费用实在太高了!

关键,他怕出钱出力,结果半路东西丢了,便宜了半道扒火车偷邮包的人。所以,放在那里等父母来了再给他们。

王德显自己搞了一件,给母亲、继父和妹妹也搞了。又给他家老爷子也搞了一件。钱还是方明澈垫的,老王说回头从他的分红里头扣。

老爷子为了调动王德显的积极性,说他出面张罗也可以分几个点的红。就王家一共拿三分之一,老爷子拿25%,剩下的是王德显的。他干活儿的时候就更上心了。

结果羽绒服拿回去,老爷子不肯穿。非说当年过雪山的时候,他两件单军衣缝成一件,再搞了些絮在里头就可以了。如今穿军大衣还不够啊不过听说是给60年代攀登珠峰那批队员制作登山服的厂家出品,他倒是也说那肯定暖和得很。

王德显只能道:“爷爷,那我给您搁衣柜里。您想穿的时候再穿。”

这会儿高翔问了问价格,也打消了今年托王德显再去搞几件的想法。是真的贵!而且,这都2月了,今年最冷的时候都要过了。明年再说吧,明年他应该就不会这么缺钱了。

他妈在家里不怎么出门,坐床上都是盖着被子的,下了床靠小炉子取暖。只是要注意保持通风透气。

他和小谢,好像也不像方明澈一家南方人这么怕冷。林嫣去了南方八年,如今也是不太挨得住首都的严寒了。

方明澈回到家,从半月门的门缝里看到隔壁一群小孩儿在跳甩绳。就一根大长绳,一头一个人负责甩,其他人次第往里跳。这么跳着很暖和,估摸着颜颜就在那里头。

隔壁大杂院的小孩每天都来这边看少儿节目,玩的时候肯定会喊颜颜的。

办公室电话响了,玲子接起来用英语应答。

那边道:“玲子,我是方明峰,明澈在不”

“在的,刚回来。您稍等——”又扬声喊道:“方老师,您堂哥的电话。”

方明澈走过去接,那边道:“明澈,我到县城了。”

“平安抵达就好,你录像厅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嗯,晚上相当好,白天要清淡一些。年货你嫂子已经买齐了。下午回村,我就给七叔、七婶他们送去。”

方明澈给了钱,托他在县城的黑市给自己父母买些年货捎回去。光寄钱,他们还是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买的。买回去了,他们总不可能拿去跟别人换钱。

“好的,那我们一家在首都等着你们来。”

方明澈挂了电话,走回东厢房。

林嫣坐在铺垫得很厚实的大藤椅上。旁边摆着火炉,她正在织毛衣。手上戴的是指头露出来的那种手套。

她现在没事就喜欢织毛衣,一家三口的、给父母各织一件。织了父母的,公婆的也要准备上。至于肚子里这个,五月出来都开夏天了。他的就下半年再织。织一个小时,起身走一走或者是吃一些炖汤之类的。

方明澈问起,颜颜果然是到隔壁大杂院跳绳去了。妞妞之前在半月门那里把人喊过去的。

丈母娘在厨房煲汤。厨房也是冬天待着很舒服的一个地方。

说到方明峰已经回到县城,在录像厅里待着。林嫣挽了一下手上的线道:“那个录像厅,他们两口子到底占几成啊”

方明澈道:“我没问,估计占的不是大头。”

后头有老板、还有大老板。不然光靠明峰哥,怎么能从广州平安、稳妥的把走私的彩电、录像机运回去还源源不断能拿到香港那边的片源。

林嫣道:“我给他算的,两台彩电、两台录像机,一个月怕是有1500——2000的净利润。不占大头的话,那一年最多就一万了。”

方明澈失笑,“一万很不错了!万元户凤毛麟角啊。”

林嫣笑了一下,眼中柔情满溢的看着方明澈。明峰哥确实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跟明澈还是没得比。

明澈开个废品站一年都不只一万。就刨开冬天有两个月的极端天气,一年只赚十个月的钱也是如此。

方明澈心道:不是这么比的啊!自己是经历过一次的,明峰哥才是头回。反正上辈子的明峰哥那就是方家最有出息的后辈。

他和林嫣说起了今天过去的事。

林嫣道:“我们又不是要压村里的房租,只是不肯被敲竹杠而已。霍晨是个聪明人,不会犯糊涂的。”两口子正说着,林母用托盘端了两碗鸡汤过来。

“阿嫣,把这碗汤和肉都吃了。明澈你也喝一碗热汤暖暖身子。”她搁到床头柜上,“都趁热!”

方明澈拿起配的勺子和筷子,“好的,妈,你也吃。”林母道:“放心,我不会亏了自己的嘴的。我先去看看颜颜舍不舍得回来了。”

方明峰两口子下午租了村里的拖拉机,满载着年货回村。如今风气放开了,他都懒得遮掩了。他就是从黑市买的,咋样

村口有人看到了便道:“哟,明峰回来了。这么多年货啊”

方明峰指指左边的,“这边是明澈托我给七叔、七婶带回来的。”

拖拉机先经过方明澈家,他站在拖拉机车厢里喊道:“七叔、明华,出来下年货了。明澈让捎回来的——”

里头烤火的父子俩应声而出,看到了半车厢的东西忍不住道:“这么多”

半个硕大的猪头、四条肉、桶里四条还在游弋的大鱼、两只大肥鸭还有这个季节罕见的一些水果。米面油也都尽有的!

方明峰道:“是啊,明澈已经给过钱了。他说你们吃不完就拿着去走礼好了,让七婶和嫂子拿一些回娘家去。他说他常年不在家,家里的事多亏了他哥和嫂子。让你们不用跟他客气!”

方母和袁淑芬也出来了。袁淑芬一听还指名道姓有自己的份,脸上顿时笑得开开朵的。

方健眼睛发亮,这么多肉!他不用大人喊,主动去帮爷奶和爸妈的忙,把东西先搬下拖拉机,好让明峰叔和婶子能早点回家。

拖拉机敞风的,一路开回来吹着风还有点冷。方明峰两口子是拿了毯子披在身上御寒。

东西搬好,方父笑道:“明峰、侄儿媳妇,多谢你们了!赶紧回家暖暖吧。”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这两家的年货自然是让村里人都艳羡不已。过了一阵,有人纳着鞋底、织着毛衣过来找方母聊天。这都是平时关系好的人家,有些在方家穷困的时候还搭过一把手的。不然怎么好这时候上门

方母也很大方的把各色水果都捡了几个,又用瓷碗装了刚熬出来的油渣儿、撒上一点盐端出去给她们吃。

“都尝尝,甭客气。”方母难得阔气一回,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意。

她家老二出息了,不但考上了名牌大学,还勤工俭学挣了不少钱。管它是不是做的收废品生意呢,挣钱就行。再说了,又不用他每天亲自去干活,都是请的人在经手。

厨房里,还在干活的袁淑芬也是干劲儿十足。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丰盛的年货。过几天公婆就要走了,吃不完的还不都归他们一家子吃。那些还活着的就先养着。

方健和方康,甚至方芳也在厨房里,都吃到油炸儿了。好香啊!这是家里少见的带着油脂气的香味儿。三姊妹也都是开心到爆,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方父那里自然也有一帮客,大多是方家人,方明澈的叔伯。袁淑芬也是用簸箕端了水果、煮生、油渣儿等出去。

“明澈真的是出息了。老七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方父道:“去年这会儿是真把我气得够呛。我现在才知道,他啊,肯定是胸有成竹才敢那么干的。”

这话说得去年说过方明澈脑子进水的叔伯们有些不好意思。纷纷腹诽,你去年还不是一样的态度。

也有人问道:“老七,首都那么好啊”

方父剥着煮生道:“首都肯定好啊!要不怎么是首都呢你们等我去了回来,再说给你们听。”

来人互相看了看,有人开口道:“我们是想说,既然明峰都能去首都赚钱。你去了能不能问问明澈,让我家明x也去看看”

春耕、春播之后其实农事就稍微轻松些了。30块钱的路费虽然很高,但看明澈和明峰这样,首都挣钱怕是要容易些。

村里人如今心思都比较活泛,跟明澈家走得近的就想到他那里去看看,有没有好的出路。和明峰家走得近的,自然就想靠着他那边。分田单干了嘛,不至于离开几天都必须跟生产队长请到假才能成行。

方父道:“我家明华就在家待着,因为他普通话说得不好。去了如果想当盲流,首先普通话要说得好。就明峰,因为带点广州那边的腔调,他都只能冒充香港同胞。”

“干嘛冒充香港同胞啊”

方父有些得意地道:“我家明澈找政府的熟人给他开的介绍信,买的卧铺票。”

他本来觉得卧铺和硬座的差价太大,准备坐硬座就好的。但小儿子写信回来,说他的废品生意搭着菜生意还挺好,一个月能赚几百。

又听他说了春运期间硬座的惨烈程度,也被说服。既然小儿子给准备了卧铺票,那就坐卧铺吧。他说几十块差价,对他不算什么的。还说宁可钱吃亏,不能人吃亏。

“那你们也是坐卧铺去咯”

“是啊。其实我说我跟他妈有什么苦吃不了的,他非要给买卧铺。那他买都买了,我们就坐吧。”

“那你们哪天出发啊”

“明峰说初六跟着他去市区坐火车。你们的来意,我也知道。但就是我说的,先学说普通话吧。不然,去了也会被红袖章抓到遣返回来的。就是找到由头上京,介绍信也只有十五天。而且,应该不是每个人去了都能找大钱。首都居、大不易!明澈是大学生,明峰县城还有录像厅呢。”

全家唯一不和谐的就是方明华了。所有人都在夸他兄弟聪明、能干,他在家的辛苦、劳累没一个人看到。老头子刚让他回屋整理一下情绪,别带出来表露在脸上。掺茶倒水都不用他了,人家高兴得亲自来。

方父这里儿子出息了,十分的高兴。而这时候的林家,林父却有些不大乐意。

方明澈说林嫣肚子大了,不想她数九寒天的来回多折腾。而且他除夕当天都得上班,颜颜也需要岳母看着。孩子在那边比较玩得开。他那里还要招呼几个回不去的下属一起过年。要不就在他那边过年回头晚上散了,他再开商务车送他们回来。

林父一开始觉得可以,方便怀孕的女儿嘛。而且他这边只有28平方,也确实是略挤了些。但是,他看到林怿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不得了,那心头就别扭了。

林怿在屋里和韩梅道:“我姐肯定舍得托人在黑市买好多好吃的、鸡鸭鱼肉肯定样样都有。还有水果、蔬菜,咱这边除了大白菜就是大白菜。而且我姐和姐夫那边还有电视机,看了电视我姐夫还开车给咱送回来。”

韩梅看看他,你是二傻子么过年去你姐姐、姐夫家过,高兴成这样。什么时候咱们自己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了,再来高兴也不迟啊。

这样的屋子不太隔音,林父听到幸好儿媳妇没附和,才稍微好受些。

但饭桌上他忍不住对林怿开炮了,“俗话说宁可跟着讨饭的儿子,也不跟着做官的女儿。咱们过去,是为了迁就你姐身子笨重和颜颜这个小孩子。不是图你姐姐、姐夫那边吃得好、玩得好。你小子要是有志气,就该想想你怎么让家里人过上那样的日子!”

林怿道:“那您都没让家里过上那样的日子,凭什么要求我啊”

韩梅在桌下踢林怿一下,怎么跟你爸说话呢还不快服个软!韩梅这个人别的不说,对公婆不管是真心还是面上功夫,她是很尊重长辈的。

林父做了几个深呼吸,“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别的选择。最好的出路就是读工农兵大学、参军、招工、当老师。我和你们妈都招工进厂了,那就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你,还有梅子,你们都是赶上了好时代。梅子想求上进,这事儿是对的。只要你表现一直这么好,过些时日我替你和你姐夫说说也不是不行。”

韩梅惊喜不已,“谢谢爸!”公爹开口,应该比婆婆和林怿开口更有分量才是。

“你已经是我们林家的儿媳妇了,我自然也是望着你好的。至于林怿,梅子说让你去考职工大学,这是正道。你现在才二十出头,小年轻一个,也还没孩子。现在不努力,什么时候才努力你还能儿大女成人了,跟你舅舅一样没皮没脸的,就知道去姐姐、姐夫家挖好处啊你姐现在有颜颜,肚子里那个三个月后就要生出来了。你就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你也不会喜欢你舅舅那样的长辈吧你也想在家里、在亲戚间跟你姐夫一样,说话有分量吧大年三十咱们去你姐姐、姐夫家过,那正月初二走舅舅,你得操持吧你拿什么来操持啊”

林怿脸色慢慢变了,半晌道:“我知道了,爸。等上班后,我就去打听考职工大学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至于正月初二,他确实没能力操持。他这个月工资刚发,交了15块伙食费,剩下的20就被韩梅收走了。就是存款,他也只得20块。

确实,他拿什么来操持啊还是得靠父母掏老本出来。而且,大年三十去姐姐、姐夫那里吃了好的,正月初二他们家肯定也不能抠搜才是。

林父点头,“希望你说到做到,不要是三分钟热情。还有,初八你姐夫的父母要上京来。作为亲家,我和你们妈也该招待一番。到时候你俩也在家帮忙。”

韩梅点头,“爸爸,这都是应该的。”

她是真的想去旅行社挣大钱啊。为此,她已经改了对娘家人的态度。而且,她从中竟然发现,一旦她真的硬气起来,父母和两个弟弟并没有他们从前说得那么强势。

如今她虽然只是在卖鸡蛋,但收入基本稳定了。也就隆冬时节,不怎么能收到鸡蛋,生意有些受影响。但大姑姐都是尽量多拿给她,扣的是别人的分量。

有了稳定收入,她感觉面对父母、兄弟真的有底气多了。钱给她的安全感,更甚于父母和两个兄弟。嗯,也更甚于林怿。

她之后也得好好表现,争取去当导游,多拿提成!她要是一个月能挣一百多,那她父母、兄弟对她会不会又改了态度

林怿再不上进,对自己诚心。而且也得有他,自己和大姑姐、姐夫才能攀扯上关系。如今也只能尽量督促他上进了。他被公爹的话刺激到了就好。不过,确实需要担心一下是不是三分钟热情。

看林怿终于感觉到不好意思了,林父心头稍微安慰了些。

“行了,都吃饭吧。”

2月3号是陈知青结婚的日子。方明澈一家三口十一点半出发的,还是坐贺师傅的车。人都是耽于享乐的。能这么坐黑的去,方明澈就懒得骑自行车了。

骑自行车还要被风吹,还得小心翼翼的不要因为路滑摔倒。这摔一下不得了啊!颜颜坐前头横杠的小藤椅,阿嫣坐后头、肚子里还揣了一个。这么骑着过去,方明澈觉得压力山大。所以,还是坐老贺的车吧。

等贺师傅把车掉头的时候,方明澈道:“阿嫣,陈知青叫什么名字来着”

人家已经不当知青很久了,还是这么叫人家好像不大妥当。

林嫣好笑地道:“陈淑娜。”

不过,自己男人连别的女人、还是亲口说了敬服的女人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这一点还是挺取悦她的。

车子开了一段,贺师傅道:“方老师,如果现在的人都像你这么愿意消费,我们的生意肯定要比如今好很多。”

方明澈道:“刚参加工作的,一个月才30多块。哪能坐黑的日常代步啊至于老人家,多半是不舍得这个钱的。随随便便坐一次,差不多能吃两斤猪肉了。还是在城内,出城还得加钱。”

所以,如今整个首都的黑的都没有怎么成气候。首都的的士行业得到大发展,得等到1990年亚运会了。倒是广州,如今已经有上牌照的的士了。

林嫣横方明澈一眼,前头想坐坐不起的分明是说林怿。念叨坐一次能吃两斤猪肉的就是她爸了。也就没指名道姓而已。

贺师傅叹口气,“你说得也是。冬天以外的三个季节,倒是骑三轮的比我们生意好得多。”

很快到了陈淑娜结婚定的国营饭店。方明澈先下车,把颜颜抱下去。林嫣把钱付了,然后才慢慢吞吞的下车。方明澈让颜颜站到屋檐下,然后过那边去给林嫣开车门,扶她下车。

车子开到的时候,里头好多人,包括靠窗坐着的几个人知青都看了出来。毕竟他们这个圈子,坐小轿车在当下还是不多见的。一开始看到颜颜和方明澈下车,有人问道:“那是林嫣的爱人和孩子么”

“好像是的。”

大家看到方明澈心情还是略有些复杂的。没想到他竟然考上了北师大!一下子也变成了首都人,毕业后还有大好的前途等着。还有,没想到他和林嫣竟然又顺利走到了一起。

尤其是桌上还有一对曾经‘假离婚’回城,约定好回城安顿好就去复婚的男女知青,现在却各自婚嫁了。这会儿两人的目光都有些游移。就幸亏今天都没带家属,不然回家还要闹矛盾。

至于吴丹,她看的就是门口站着的颜颜了。颜颜穿着林嫣给她织的黑色羊毛长裙,外头套一件大红色的太空服,脚上蹬着一双到膝盖的黑色靴子。瞧着洋气极了!

她想起暑假的时候,林嫣说她的小丹如今和农村的女孩儿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她原本想和老周再生一个孩子,这样大家的关系也能更加稳固些。结果老周竟然说,如果不是为了两个孩子能有人照顾,根本不会和她结婚。要不然,他一个领导找谁找不到至于找她一个临时工么

想生孩子,等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或者安排工作之后吧。也就是说,至少还要等五六年。那会儿她都三十出头了。可那天听林嫣分析的,计划生育搞不好要强制执行了。她到时候还有机会生吗马保国怎么就不能像方明澈一样啊

一个男知青道:“哟,出门都坐上小轿车了看来大碗茶摊真还挺赚钱的。”

可惜,如今哪怕知道天安门广场客流量惊人,也不让人再去摆摊了。要是早知道,去年刚回来的时候,他也去摆个茶摊啊。那个不需要太多本钱,大不了几个人凑一凑。

“听说他们又搞了个废品站,还做着菜生意。但这个天气,估计也没生意了。瞧,方老师还学了外国的绅士风度,特地绕过去给林嫣开车门呢。这还真是英文系的人!”

车门打开,大家也就看到了。原来是林嫣又怀孕了,那怪不得舍得钱坐黑的。

陈知青之前去送喜帖,回来之后并没有提起方明澈开的旅行社,也没提到林嫣怀孕的事。她就没见到林嫣。

方明澈一手牵着颜颜,一手撑在林嫣腰上往里走。他在门口接过陈淑娜爱人赵学宁地上的喜烟、嘴上道着恭喜,把红包递了过去。

喜则是递给颜颜和林嫣。颜颜道:“谢谢叔叔、阿姨!”

陈淑娜道:“不谢啊。颜颜不记得陈阿姨了,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啊。刚生出来就这么一点点大。”她笑着两手比划了一下。

今天陈淑娜穿的是大红的呢子大衣,还画了妆。看着整个人都透着喜色。

不过,气色跟最近被林母用汤汤水水养得白里透红的林嫣还是不能比。女婿舍得掏钱,林母自然是尽着好的买,都进自己闺女肚子嘛!

林嫣气色好得,今天特地挑了件暗色些的衣都有点压不住。今天按规矩是不能抢新娘子风头的。所以,她衣着上很注意。至于颜颜,她一个小孩儿穿大红色也无所谓。

她也笑道:“恭喜二位。”

陈淑娜道:“哎呦,这一看就养得十分好啊。快、里边请。跟着就开席了!吴丹那桌还给你们留着位置呢。”

那一桌都是一起回城的知青,都是原本就是首都人的。方明澈跟他们也全都认得。

赵学宁也一个劲儿道:“里边请、里边请!”

他媳妇儿和他说起过这两口子。两口子都是大学生,如今的时代骄子!所以,他也格外的热情。人嘛,都是慕强的。这样的能人结交了,将来没准什么时候找上人家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