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电视进家

第140章电视进家

方明澈带着颜颜去附近诊所买了一个儿童口罩带上。是那种很多层纱的厚口罩,可以洗一洗再用。不是一次性的!

顺便让坐诊的医生给她看了看。护士又给测量了一下体温。还好,没发烧。除了咳嗽,又开始流清鼻涕。便再开了一点对症的西药。西药方便,到点了吃就是。不像中药还要熬药。

不过明天颜颜去上学,中午那顿药就只能麻烦玲子吃了午饭跑一趟,送去盯着她吃了。骑着阿嫣的自行车去,中午的时候暖和。

育红班的老师要管那么几十个学生吃午饭、午睡。说不定还有小朋友拉了的,还得收拾。未必有时间顾得上。

还是让玲子辛苦一下吧。好在很近,颜颜每天上学、放学,和妞妞一起走个十来分钟就到了。

颜颜觉得戴着口罩,呼吸不大舒畅。但是‘保护妈妈和小宝宝’的强大信念支撑着她,她就忍住了!

爸爸和她讲的,要保护老弱病残孕!爷俩直接往崔老板的餐馆走。这会儿应该都已经过去了。

方明澈在厨房的窗口对崔老板道:“给我们爷俩单独弄两菜一汤。颜颜感冒了!”

崔老板看看戴着口罩的颜颜,“小姑娘,你穿得这么扎实怎么还感冒了啊行,等着。我给你们做病号餐。”

有适合感冒了的人吃的菜色,食补。他是专门研究过的。

颜颜有些不好意思,她是自个淘气去打雪仗才感冒了的。

“行,我们坐小包间。”

林嫣母女已经和旅行社的员工圈了一张大桌子坐着,菜也点好了就等着上。这会儿看到颜颜戴着口罩被牵进来,林母暗自点头。女婿做事是靠谱的!

方明澈道:“我陪颜颜坐包间,你们菜上齐了就先吃。妈,晚上让颜颜挨你睡,睡你脚的那方就可以了。”

林母点头,“好的。”

她明早起来要看下自己有没有被传染。传染了,她也就不能跟着女儿走动了。一会儿回去,她先吃一包冲剂预防一下。

等吃过晚饭回去,颜颜就看到姥姥也在冲阿司匹林冲剂喝。

她纳闷地道:“姥姥,你也感冒了”没听你打喷嚏、咳嗽啊。好像也没流鼻涕!

她的灯草绒外套上,妈妈用别针给她把叠成条的手绢别着。要擦鼻涕,直接捞起来擦就好了。

“没有,姥姥是喝药,预防被你传染。传染了,姥姥也就不能挨着你妈妈了。以后别这么淘气了,你看多麻烦啊!”

颜颜点点头。妈妈现在不能吃药,万一别传染了确实很麻烦。

“好了,你把口罩摘了吧。没在你妈跟前,不用戴也可以。”

接下来几天,方明澈一直在听收音机关注阿富汗的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此是持强烈谴责的态度。可惜,苏联还是一意孤行。毕竟阿富汗对他来说是军事战略要地,关系到他的政治意图的。

这周从法国巴黎飞来的航班,上座率比之前的高。可惜旅行社确实是只能承接22个游客。

方明澈站在胡同口看了看,这胡同里其实也就能停得下商务车而已。就算老王真的包了客车回来,也没地方停放的。

两辆商务车一停,进出的人都只能步行。骑自行车的只能下来推着走。林嫣为此,给受到影响的几家固定住户,一家每月送30个鸡蛋。临时过路的就没管了。要不是这样,肯定会怨声载道,甚至可能有人去街道办告发。那样,这车可就不能再停这里了。

听说旁边那条胡同,有个回城的女知青在胡同口摆了个裁缝摊。就摆了个缝纫机,然后两个框子装布料和做好的衣服。

也被人以阻碍交通为名告到街道办。然后来了人让她收摊子,以后不能在这里摆了。公共的地方,有人去告,街道办肯定不能不管的。

听说街道办的人还私下提点她,让她来瞧瞧旅行社的人是怎么处理这些邻里关系的。

对方来问,袁大妈肯定不能跟人家说,是因为受影响的人家一天能得一个鸡蛋的补偿。她只能唱高调,说是因为旅行社是替国家挣外汇的。这一片的群众觉悟都比较高。

后来还是有人私下告诉了那女知青一声是怎么回事。但是,告都已经告了。不可能说收她点好处,告状的人就去撤回。那成什么了,涮街道办和派出所玩啊

她最后还是只能换了附近一处地方。就沿街的大杂院,有人在向着街的墙上开了道门。然后隔出几平方租给了她,按月收租。这样就不影响别人进进出出了。

邱家就住那条胡同,这个事是邱姐和宁安安在办公室讲的。她俩都说那家把住家户当门面出租的,太精明了。

林嫣道:“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为了切身利益,都能聪明起来。你们把那润喉拿上,我刚买的。平时没事就含一颗在嘴里。”

导游成天都在说话,挺亏嗓子的。林嫣很自觉的担负起了后勤的责任。这些细节处,玲子只是请来的,肯定没有她想得周到。

“好的,谢谢林老师。”

宁安安问道:“林老师,颜颜的感冒好了吧”

“吃了三天药,好了。今天都没戴口罩。喏,我妈都给她洗了挂屋檐下呢。这会儿听说供销社的电视机到货,跟着小沈叔叔去供销社买电视了。”

这会儿还没到下班的点,方明澈家的两辆三轮车都还没回来。

是让小沈骑着自行车去的,到时候绑在车后座就带回来了。至于颜颜,她坐前面横杠的小座椅。

方明澈安排小沈去买电视,放学回家的她立马就说要跟着一道去。

邱老师端着茶盅道:“哦,到货了啊。”

林嫣笑道:“邱老师,你们上班期间电视机肯定是不开的,不会影响你们工作。回头要是有邻居问起,我会和他们说清楚。”

那几人互相看了看。你们摆在那个房间里,未必有邻居上门来看哦。

过了一会儿,小沈推着自行车和颜颜回来了。这条胡同的人都涌出来看和问。

“这多少英寸的啊哦,14英寸的。不错、不错,比秦家9英寸的强多了。”

又有人问道:“颜颜,欢迎我们上门去看不”

颜颜点头,“欢迎!”

爸爸说如果有人问,这么回答就对了。他们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颜颜也不懂那么多,反正就回答‘欢迎’就是了。

小沈笑了一下,这些人还不知道方老师准备把电视搁哪里吧。知道了可能不会这么眉开眼笑的。

但是,方老师的做法肯定无可指摘。他自己一家三口也在那间屋看电视呢。人家就是不介意啊!再说了,人家自己买台电视机要搁在哪,本来就是人家的自由。

小沈觉得他也不介意。他可是受部队教育多年的。反正到时候电视机打开,他也进去看。不过一回来就听说了,上班期间电视机不开。

按说他是司机,平时除了开车没别的事。但他们接待的是外国游客。要是遇上完全不会说中文的游客,万一导游不在或者忙不过来,司机得会说基本的口语啊。

要是人家问你厕所在哪里,你得能给人家指路不是。方老师说这个就叫专业性。

反正方老师给他们开的工资,比普通的司机是要略高一些的。这高的部分,就是让他们练习英语口语的。当然,如果连书面语也愿意一起学最好。

方老师和他们掏心窝子的说过,学好英语绝对不吃亏的。如今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他们三个司机便也跟着邱老师一起学。

那吃了晚饭,他跟着看两集电视再回家好了。他们三个司机如今是租住在一个单间里,这样比较节省。到时候一起回去就好,反正离得也不远。

方家的电视一运回来,进了胡同就有邻居尤其是小朋友跟着一道走进来。如今能有人买得起电视机,是大事。现在的人都爱凑热闹。

大杂院那边的人便也过来了。甚至古大爷都过来了,他家准备春暖开的时候办喜事。日子都看好了!他也寻思到时候买台电视机呢。

上次卖房那4500,给儿子治腿没用完。买台电视机对他不算太吃力。他们家收入稳定,就连没过门的儿媳妇朱文娟每月都有国家发的生活补助。

其他邻居包括宋嫂子等人也都挺高兴。这方家有电视了,他们可以晚上抬个凳子过来看啊。这就不用买电视票的五分钱了。而且离得还近,往返方便。他们也不每天过来,就有什么重要节目了过来看看。方老师和林老师想来都不会拒绝。

司机小胡已经去隔壁大杂院借了梯子,看到电视机回来了便过去一起拆箱。他先把天线拿出来,然后举着天线爬梯子上了房。

“你们看着,信号好了告诉我。”

一众邻居一开始都笑吟吟的看着,等看到电视机被小沈和另一个司机小金搬进了古大妈上吊那间屋,大家伙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古大爷也愣住了,搁那屋不过想一想,好像也只有搁那屋。另外两间屋都改成办公室了嘛,总不可能摆在办公室里。

他心情有些复杂,那屋他几年都没进去,就一直关着。如今怕未来儿媳妇介意,还搬到了隔壁正房去住,把这个小偏院直接卖给了小方。他默默地退了出去。

其他邻居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问方明澈,“搁那屋,你就真不忌讳啊”

方明澈道:“回头电视开上,热热闹闹的。那屋子自然就有人气了。我总不能把那间屋就一直那么关着浪费吧没事儿,我们夫妻是不忌讳的。回头电视天线弄好,我们就先看看效果。”

人家聂帅在故宫吉安所住了43年,家里也是该添丁添丁,没什么妨碍的。

“那你不如干脆把那屋推了重建”

方明澈道:“考虑过,但是普通的重建,很难重建得和其他几间屋完美统一。要请样式雷的后人来建新如旧,那又太费钱了。旅行社刚开,你们也知道我借了多少债。能省则省吧!不是我说,很多地方其实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没准都出过事。反正就我知道的,故宫六百年间就出过很多事。”

他上辈子跟着颜颜看了不少满清的宫斗戏,里头水井里经常淹死人。被扔到水井里的,可不只珍妃娘娘一个而已。还有被毒死、杀死的太监、宫女。还有,妃子们被打胎的多得很。当时就觉得故宫出命案的频率好高。

有邻居问道:“样式雷是什么”

方明澈道:“建筑圈的人应该知道,圆明园的设计师就是雷家人。他们家做建筑,喜欢弄一个小的模型。所以被称为样式雷!有这样的祖传手艺,如今听说也在出山给有钱人的宅子做旧,但收费不便宜。”

王家老爷子那个四合院,就是请的样式雷的后人给弄的。四合院嘛,要是修复成新的,看着肯定有些怪怪的、不自然。要修复,也要做这种文物保护式的做旧修复。这是手艺活儿,贵!

明年手头松动些,他把这个小院一起弄一下,顺便处理那间屋。如今对四合院还能自己动手,没那么多限制。

林母站在东厢的屋檐下,她其实也有些膈应,觉得女婿太混不吝了。但阿嫣也跟着不当回事。

邻居们互相看了看,三三两两的就离开了。路上自然是忍不住要议论几句的。来蹭电视看的期望,算是落空了。

林母对方明澈道:“要不,你弄个什么进去镇一镇”

如今还在破四旧呢,她也不敢提菩萨、佛祖什么的。这样做会被斥为封建迷信。

方明澈有些好笑,想了想道:“那请一张毛主席的像贴在墙上吧。有他老人家在,那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林母眼睛一亮道:“这个可以、这个真的可以。”

“那妈你没事的话,明天去新华书店请一张主席像回来吧。”

“好的。”

林母再一看,外孙女儿已经走进那屋里去了。因为小沈和小金已经把电视机安放好,接上了天线。

小胡站在房顶上慢慢转动着天线,“好了没有”

小沈道:“停,回去一点。”

小胡慢慢转回去,下头又是一声大喊,“停!”

颜颜也兴奋的跟着喊‘停’。这会儿就是最佳显像效果。之前转来转去的,还有麻子点点和斜线。

小金便出去,也从梯子爬了上去。小胡扶着,他就负责把天线绑严实。这样电视的显像效果就保持在最佳状态了。

他们三个司机都不怕事,买了电视机十分的高兴。其它事儿都不用方明澈交代,就张罗了起来。旅行社除了他们仨,就剩下邱老师和女同事。这些粗活儿肯定是他们的啊。

方明澈道:“放半小时看看效果。”

颜颜立马跑出来,抬了她的小凳子进去安放在电视机前面。她还招呼林母,“姥姥,进来看电视啊!”

林母还不太想进去,于是道:“我炖汤呢。”

方明澈走进去,“你给我坐远点,近了回头要成近视眼的。”

颜颜只能站起来,把凳子往后头挪了挪。

小沈也还没出去,拉过一根长凳,“方老师,你坐!”

方明澈知道他的心思,“坐下一起看吧。你们估计也没心思上班了,想看就进来吧。不过今天算是电视机第一天回来,破例!”

小胡和小金立马就进来了,拉过一根长凳并排坐下看了起来。然后,邱老师也进来了。

林母对在房间里烤着火织毛衣的林嫣道:“他们竟然真的就在那里头看起来了。”

那屋子许久没打开,前两天三个司机才打扫了一下。

虽然通了两天风,她还是觉得阴森森的。她等明天把主席像请进去贴好后再去看电视。

女儿、女婿这日子,还真是芝麻开节节高啊。至于说那屋吊死过人,但如今哪有这样合适的小院子卖没得挑剔的。

电视放了十分钟,外头的玲子几人没忍住,也走了进去看。反正里头还有那么多人,怕什么

方明澈抱着胳膊看着,就一个台,没得挑。不管放什么,大家伙都喜欢看。他看看房间里,十来个人在这里头看电视,哪还有什么阴森啊

小金看同事们都进来了,还把外头烤火的小炉子也拎了进来。

半小时很快就到了,方明澈道:“走吧,吃晚饭了。晚上可以放到.”

他看看颜颜,“九点钟。”

再晚,要耽搁颜颜的瞌睡了。而且,九点钟两集电视剧也放完了。

几个员工互相看了看,都准备今晚看到九点再回家。人多,不怕!而且,他们都在隔壁上了几天班了。

“方老师,能不能让崔老板派人送饭菜过来啊”

方明澈道:“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要影响消化系统的。要么去吃了饭回来看,要么就在这儿守着看吧。”

他这么说,那肯定大家都起身去吃晚饭了啊。

“不用关,让电视放着吧。第一天就是试效果。”

吃了晚饭回来,众人继续看。但林母拦着林嫣,让她等着明天再去看。

“你早点休息。”

“好吧。”旁边大杂院的人心思浮动,尤其是小朋友。他们想去方舒颜家看电视。

大杂院那边第一个行动的是高老师和小谢。他们洗了碗,抬着两根凳子过去了。

然后宋驰和妞妞也从自己房间抬了小板凳出来,跟自家爸妈闹着要过去看电视。“方舒颜都在里头看。”

宋全和宋嫂子互相看看对方,宋全挥手,“去吧、去吧。我们也去看看。”

一家三口拿上凳子跟在高老师和小谢后头也过去了。大杂院这边,跟方明澈关系最好的就是这两家。

哦,还有古家父子跟他的关系也相当不错。但那父子俩估计没有心情去那间屋看电视。

然后,晚一步回来的刘青峰、耿山也去了,还有胡勇四个。等这些人过去了,有人小声道:“旅行社本来就有十来号人呢。”

三个司机、三个导游、玲子、邱老师、高老师、方明澈夫妻再加上元旦后就要来上班的魏友。这都十二个人了!

那小小一间屋,本来就没有多少空间可以留给其他人。其他人一时有些懊恼,该早点行动的。这会儿去大概没位子了。

只有朱大海一家完全不心动。倒也不是不想去看电视,但肯定不好意思。朱大海生意一直就没有做大。刘青峰私下和耿山说,都是因为他太抠门了。

前些天朱大海不知道是积劳成疾还是什么缘故,反正是休养了几天。不得已找他表弟给他代班,送菜进城。

因为他平时钱捏得紧,也因为他表弟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这种时候就跟朱大海要求额外的钱。说是他给的钱,是租他家的场地收菜的费用。那要让他额外干活,肯定得给工资。

朱大海就让这么趁火打劫了一下。他不能断了供应啊,那样他的下家还不都得奔林嫣那里去啊。

刘青峰就说,这都是因为朱大海一开始太抠门了。最开始他就只送了些白给他舅舅家。搞得人家来跑进城看他到底能赚多少。后来那个村支部也是直接开口让他们上交两成利润。

反正大家弄得都不是太愉快。但如果朱大海能像方老师那样大方点,一开始就主动给村支部和村民好处,不至于弄成这样的。

袁大妈和方明澈接触也不少,其实关系也可以。她听到旅行社有十来号人,表情微微凝固了一下。然后道:“我也过去看看。”说着拎上一根板凳也过去了。

等袁大妈也过去,里头真没什么空间了。旅行社的人和刚过来的十来个人已经摆了四排凳子。

这个房间原本就只有十几个平方。还要留出摆电视柜的位置,第一排离电视也得一米以上。

方明澈把女儿抱到自己腿上,“袁大妈,这里坐吧。”这会儿在放《新闻联播》。

袁大妈一手拎着凳子,一手超方明澈招了招,意思你出来。

方明澈把女儿搁回去,走了出来,“啥事儿啊,袁大妈”

袁大妈和他一起走到外头小坛那边,“你这儿超过十个人了啊”

“嗯,是啊。”

“有什么说法么”

方明澈知道她问的是什么,挠挠头道:“如今很多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什么明确说法啊。很多事情如今都是先做,算是试行。就譬如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还有东北那边试行给个体户开营业执照。但这些在政策上暂时不会有明确规定。”

严格来说,他已经超越了‘七上八下’的用人范畴。七个是社会主义,八个就是资本主义。这是过两年有个经济学家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里的一段话读出来的。

很教条,能读出这个也是人才。但这种说法流行了几年呢!

不过此时身家过百万的傻子瓜子人家已经开厂了!他还多一个挣外汇的金钟罩、铁布衫呢。

袁大妈静默了一阵,“听说你前些天去中国银行上交了外国货币”

“是的,不然怎么好说自己是替国家挣外汇啊”

外币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而外汇是指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和交易。

新闻里经常都说外汇储备,有时候很多人把外汇和外币的概念混淆了。

方明澈也会顺着他们说,日常生活没必要分辨那么清楚。但这会儿听着袁大妈倒是说得挺清楚的。

他肯定没有把全部到手的外币都拿去兑换。

先是分了三分之一给王德显,然后剩下的他留下了二分之一,主要是美元。其他欧洲货币为主、加上少许美元,就准备一个月拿去银行兑换一次。

袁大妈道:“你这事儿吧,确实有点麻烦。你这么急干嘛啊,非得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啊”

别人摆摊是没办法了,你又不缺过日子的钱。

方明澈道:“也就这种时候,我这样的草根才有机会啊。等一切尘埃落定了,还能轮得到我啊再说,我这怎么也是做了对国家有利的事吧。”

袁大妈静默了一阵,“你这个情况,其实上头应该也听到些风声。我暂时不往上报,省得上纲上线的。回头街道办真要有人问,我就说我以为他们都知道。暂时,走一步看一步吧。”

有些事不上秤,也就四两重;上了秤,就可能重逾千钧。但是,安徽小岗村十八个村民牵头,自己搞包产到户的事,不也没事么。听说还要扩大试行范围。那事儿可比小方这个旅行社大太多了!就大家都先睁只眼闭只眼吧。

何况,外币尤其是美元确实是国家目前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必须跟国外尤其是美国去买。那都得有外汇储备才行。给国家增加外汇储备,这是大事、正事!

“谢谢袁大妈。”

袁大妈看着方明澈,“这件事王德显的爷爷应该是知道的吧”

“知道啊。说是王德显和我合伙,但其实他只是挂个名和出面而已。”

听说是这样,袁大妈心安了许多。

“行,那就先这样。”

“袁大妈,走,进去看电视。”

袁大妈看看身后那间沉寂多年,今晚却很是热闹的屋子,一时也有些感慨。

小林那番话肯定传到她耳朵里了。那些说法谁都没法说出个不是来。方明澈带着女儿也在里头看电视,可以看出来他是真不在意啊。有那么多人,袁大妈肯定也不会害怕。于是便跟着方明澈进去了。不过她没坐颜颜的凳子,只是把自己的凳子放进去,让第一排的人给她挪了个位子出来。

从这一天开始,这个房间就热闹起来了。僧多粥少的,还有了来占位置的人。除了旅行社和废品站的人和家属,其他人都是先来先得。

玲子每天都会把自家人的凳子先抬进去摆着。剩下的空间才给邻居留着,就每晚七点到十点。

对,十点,大家对着颜颜哄了又哄,让她看了第二集电视剧就去睡了。这样大家伙就可以多看一个小时。

但其实到后来,颜颜看过动画片就没太大兴致了。电视剧她其实看不懂。买电视票去看,她会坚持多看一会儿,这样不吃亏。但自家的电视,就不存在吃不吃亏的情况了。

林嫣其实一开始就想限制她的,只准她每天看动画片。

方明澈道:“你越限制,她看得越起劲。让她自由看几天,她自己就消停了。都看不懂,坐那儿其实也累人。要是过几天她还守着电视剧看,我负责限制她。”

林嫣其实也不想一直唱白脸,便答应了给颜颜三天时间。果然,看了前三天,颜颜就不惦记动画片之外的节目了。妞妞和宋驰也是一样。如此,还腾出了三个位置来。

就七点以前,大杂院那边的小朋友也全部都过来,热热闹闹的一起看动画片。七点之后的时间属于大人。

那些小朋友的父母,看方舒颜都在里头看,而且这几天孩子看了动画片回来也啥事没有。墙上还贴着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像。最后便都不再纠结了。

没两天就到了元旦,机关、学校到处都放假。

旅行社的导游和司机依然在工作状态,总不能把五日游的外国游客撂在旅店吧。方明澈给加班的人说,会给他们调休。如今中国没有三薪的说法,他肯定不会特立独行。

不过他们一家三口倒是都休息,他还叫了林家人和方明峰过来一起过节。

方明峰搭公交车过来的。他暂时手头也有点紧,录像厅那里两台彩电、两台录像机,把他也掏空了。他甚至把废品站的两千利润都用了。所以,他也没有坐黑的。

一过来他就对方明澈道:“我忙活了好一阵,总算把你侄女下学期转学到首都的事儿办妥了。”

他在废品站那边,自然也是展开了社交活动的。托了关系搞定的,交高价。

两兄弟说是守望互助,但隔了差不多二十公里,平时来往也没那么方便。明澈这边倒是弄了台电话用着。他那里整个村子都没有电话。

方明澈都是晚上开商务车载林嫣和颜颜去兜风,特地去了那边一趟,叫的他。

这会儿听说他给方桐把转学手续办妥,方明澈道:“也是育红班是吧,一直读高价”

这会儿离买房落户还有15年多。而且,第一批还得买指定的小区才行。

后来一直到97年,才是买房就给落户。但也没实行几年,2000年以后好像又没了。

今年是1980年,如果是赶着95年买指定小区落户,那离桐桐高考好像正好。到时候就可以在首都参加高考,享受分数线低几十分的待遇。至于颜颜,她已经是首都户口了,高考肯定就在首都考。

方明峰道:“那不读高价怎么办还好,一年200块左右,以后可能逐年还会涨点。对我不算太多,搁普通人家还真是没法这么干。”

方明澈也没说侄女儿可以挂他名下,他大哥那里还有三个孩子呢。而且,挂他名下就只能读这附近的学校。那还得把孩子接过来这边住。但阿嫣要照顾颜颜、肚子里还揣着一个。生下来了事情更多!

关键,别人的孩子,也不太方便管教的,轻不得重不得的。

自己未来一定会忙得飞起,家庭责任主要落到阿嫣肩头。还是明峰哥这样自己把事情解决了最好。这倒是真体现了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不过,“明峰哥,方桐来京,嫂子是和她一道吧”

方明澈记得上辈子这个堂哥就搞得家外有家的。他甚至怀疑明峰哥现在搞不好都已经在外头有彩旗了。不过看起来他最近手头有点紧,可能还没有。但长期分居这就是早晚的事。

方明峰道:“录像厅投入太大了,我们都不太放心。暂时还是得她在那里看着才行。”

真的,这投入大得来,收废品和做菜生意他如今都十分上心了。这个生意看着不起眼,但其实很赚钱。能让自己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方明澈蹙眉,一万块的投入,那确实是太大了!嗯,他这个旅行社也差不多。早期做生意,明峰哥能够不负债已经是很厉害了。

而且听起来,如今这么两地分居、一人盯着一个生意是他们两口子一致的决定。那他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上辈子似乎明峰哥家里的红旗就没倒。堂嫂后来生了儿子,把控着家里财政大权。至于明峰哥在外头的事,只要不舞到她面前,她就当不知道。给外头的女人的财物,不太多她也不理会。但是,不能和外头的女人生孩子,这是底线。

这辈子明峰哥是奔自己来的首都。但既然是他们夫妻的共同决定就还好。他又隔了二十公里的距离,总不至于还怪到他头上来。

方明澈道:“回头,等个体户也能办营业执照了,还是要早些把嫂子接来团聚。”

方明峰蹙眉道:“还不知道得等到几时呢。”

“等着吧,反正东北那边不是在试行么。包产到户也说要推广范围试行呢。”

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是1978年自己搞的,1982年1月1日的一号文件才以政策的形式定调。估计营业执照全面可以办,也需要等个两三年吧。

方明峰听说方明澈的旅行社,因为没有营业执照也是不太受外国游客信赖。叹口气,“希望尽快吧!”

如果有营业执照,那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录像厅是他出资的。就不怕两口子都走开,有人出幺蛾子了。不然,他俩都不在当地,工商局让办营业执照了,被登记成了别人的产业那还有点麻烦呢。

说话间林母、林嫣带着颜颜从外头笑吟吟的进来,颜颜手里还拿着一只葫芦。林嫣给她买了,但不让她边走边吃,得回来坐着吃。

方明峰起身打招呼,“伯母,好久不见!”

林母笑道:“明峰,听说你回过老家了。老家的亲人都还好吗”

“都还挺好的。农村人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身体都还锻炼得不错。”

林母点头,“是,我也听说农村人长寿。”

方明澈也起身招呼了一声‘妈’,然后问颜颜,“你还记得桐桐姐姐么”

颜颜摇头,她连方芳姐姐都是经爸爸提醒才想起来。

“就是四伯的女儿啊,你还穿过桐桐姐姐给的太空服和靴子呢。她下学期也要到首都来读书了。”

说到太空服和靴子,颜颜记起来了。爸爸以前和她说过,四伯的女儿桐桐姐姐就比她大一岁。

过了一会儿林父和林怿、韩梅也过来了,都加入到围炉煮茶中来。

韩梅看了看设为办公室的正房。其实就两间,但办公桌对办公桌,坐藤椅。桌上还有电话,看着好正规啊!不比那些国有大厂的办公室差。

而且四合院做办公室,看着真的是古香古色,很有档次。尤其是拍到宣传海报上之后。

何师傅很费了些心思,把办公室和外头的坛拍得尽量的显大。这些都上了新做的、去机场揽客的宣传海报。看着很抬旅行社的身价。

11月底开始,到如今已经是第六批游客了。小范围内,旅行社还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今天只有司机和导游上班,他们中午是和游客一起在外头吃饭。所以中午就只有方林两家的人。

今天就不管什么餐标不餐标了,就是方明澈和林嫣请客。上次升学宴是老丈人掏了半个月工资办的。丈母娘最近也在这边帮忙。

他对崔老板道:“过节,你直接按30块一桌给我们上吧。”

“行,交给我安排就是。我想着你要请客,本来也准备了几道硬菜。”

林怿暗自咋舌,看来姐姐、姐夫真的挣到钱了啊!

等菜上来,果然丰盛得很。方明澈从家里带了一瓶五粮液、一瓶大白梨饮料过来。

等菜上了两个,他把五粮液给林怿,“倒酒。”

“好!”林怿高兴的接过来,打开酒瓶。给父亲、姐夫、姐夫的哥哥,最后是自己倒酒。

方明澈则给丈母娘、林嫣、韩梅、颜颜都倒上一杯饮料。然后他端起自己的酒杯,“爸、妈,我敬二老一杯。妈过来照顾阿嫣,实在是费心了。妈这一过来啊,让爸没人照顾了。爸很不习惯吧”

林母挺受用的,“我照顾自己怀孕的闺女,这都是应该的啊。当年颜颜出生的时候我离得远,没出上力。如今能有这个机会,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昨晚女婿给了她五十块过节费。她知道这是找理由答谢她,只是找了过节费的名义。这会儿又给她敬酒,算是物质上、精神上都得到了满足。所以格外的舒心。

林父也道:“还好、还好。虽然不习惯,但能克服。”

他确实挺不习惯的,尤其家里还有个进门不久的儿媳妇。如果只是他和林怿爷俩都要好些。但这样的情况,肯定也只能克服。

方明澈酒杯放低,和他们二老碰了一杯。然后坐下道:“大家开动!都是自家人,不要客气。”

林嫣也笑道:“对,都不要客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颜颜端着自己的杯子,小口小口的喝着大白梨饮料,她很喜欢这个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