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富矿”
第1082章 “富矿”
甘老师连忙帮着高振东打圆场:“高总工当时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他专门叮嘱我们,这个事情一定要保密。”
防工委领导笑得更厉害了,高振东是什么人他还是知道的,要说故意是肯定不可能,估计是和同志们一说说高兴了,而且正好这位甘老师专业对口,就顺手抓了人家的壮丁。
抓完壮丁之后觉得好像这事儿不小,才又随口又在保密上找补了一下。
不过他倒是没有太多限制高振东的意思,振东同志嘛,就是要有最大的工作自由度,他在自由发挥的情况下总是能整出不少新样来。
万一规矩太多,桎梏了他的思维,不出成果了咋整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至于别的,防工委这边和部队各装备局的同志自然会收尾,对于拜访他的人严加甄别,并且在事后有相应的手续和应对也就行了。
“行了行了,你不用帮他找补,哈哈哈。他想给你们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不限制。”防工委领导笑道。
说完,他转头看向高振东:“你觉得这个技术的前景怎么样”
说到这里,高振东就正色起来,这玩意的前景还真属于有意思的那种,特别是在电力方面,这玩意就算是不拿来养小男孩,也不拿来喂胖子,但是发电还是用得上的。
“这个技术还是有前景的,就算是作为技术储备,也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据我分析,螯合树脂的螯合量上限是多少我不知道,但是3g/g以上是没问题的,我现在看好的上限,是在7g/g左右。”
“多少”
那意味着是0.7%的“富矿”啊!
但是高振东很笃定,这还没到公开发表的极限呢。
“7g/g,而且对于这个理论结果的实现,我比较乐观。”
防工委领导更加重视起来,说实话,就现在的1.9g/g,某种情况下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而这个“富矿”,更是让他兴趣达到了顶点。
而高振东对于这个技术的前景,也很看好,毕竟在他穿越之前,倭人可是有建立年产1000吨的海水提u工厂计划。
“这个东西,要搞!一定要好好搞!”
甘老师听见防工委领导的话,兴奋至极,至少往后十年的课题都到手了!
稳了!
“可惜这个u里面,不能用的同位素238占多数,要不然就更好了,我们以后就可以不缺电了。”防工委领导其实想得更多的,并不是武器,而是发电。
60年代可是全世界都对核领域无比疯狂的年代,这年头什么东西沾上以一个“核”字,就立马高大上起来,身价倍增。
这里面甚至包含了旗佬的真.硬‘核’玩具——核辐射原子能实验室(atoiercy b),也包含了把富豪活生生喝死的“镭补”。
至于核电这种真正能造福人类的能量源,自然也是热门,防工委领导自然不陌生。
高振东听见,随口笑道:“其实吧,理论上这个238……”
领导脑袋里警铃大作,断喝一声:“你闭嘴!”
好险好险,要是自己不吼这一嗓子,甘老师想要自如的开展自己的工作可就困难咯。本来在保密框架下做事情就已经比较麻烦,再听点儿别的,那可真没法搞了。
其实不至于,有关核领域的相当多的技术原理其实几十年后是满天飞的,但凡是个军迷,谁都能说几句。
高振东讪讪的住了口,这事儿的确是比较大,有点欠考虑了,嘿嘿。
旁边的甘老师在心里抹了一把冷汗,他知道高总工随口一句话,差点让自己又去保密学习去了。
和这些大佬一起谈事情,实在是太危险了,随便一点余波都能波及影响到自己。
“高总工,我回去先好好的吸收消化一下这一次的收获,顺便顶一顶镓、铟螯合树脂的事情,后面就来找您继续学习u螯合树脂的相关知识。”既然刚才高总工说了,这东西他能看到的上限高达7g/g,那说明他心里可能还有更多的想法自己还没掌握。
“嗯,这样,你先住下来,接下来的工作,防工委这边会有些具体安排要和你说。”防工委领导也同意他的工作安排,甘老师多去找高振东聊聊,好处大大滴。
这可是个“富矿”!
这句“富矿”,既指u螯合树脂,但更多的指的是这个人。
等到甘老师带着一点胆颤心惊离开,防工委领导才看向高振东。
“快说快说!你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此时的他,急切无比。
高振东看他的样子,觉得还是要泼泼冷水,那玩意技术难度太高,至少短时间是不可能考虑的,别的不说,最成熟的冷却剂——大量的钠就足够打脑壳了,而且真正的难点根本就不止这一点点。
“我的意思是,理论上,其实u-238也是可以利用起来的,只是手段比较复杂,需要一种专门的核反应堆,而且我分析过,这种核反应堆的难度很大,我们现在也很难搞。现阶段想要研究核电的话,还是建议走压水堆、石墨堆烧u-235或者pu-239的路子。”高振东疯狂的降低领导的预期。
“怎么利用”领导才不管你那么多呢,咬死了就不放松。
“呃——这么说吧,就是利用核反应,在反应堆里把u-238转换为pu-239,然后把这些pu-239取出来加工成核燃料。这方面,我们的核物理学家也是懂的,之所以没考虑,估计还是技术难度问题。”高振东道。
“噢……我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东西能用u-238生产pu-239”
“嗯,是的。”高振东道。
“诶,这东西好这东西好。”
高振东觉得情况不妙,现在就考虑这些东西,这是个坑啊。
“这东西好是好,但是技术上非常困难,反应堆这东西,非要搞的话,我还是建议走压水堆石墨堆的路子。”
虽然高振东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工作,但是对于他为什么对这些东西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领导没有心思去细究,这点深度的应该都是公开的吧
就算是公开资料里没有的,那他自己研究一点点想法出来也很正常吧
领导此时最感兴趣的,就是高振东的话里话外,无不显示出一个问题,这小子对于核反应堆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真懂可能不太懂,但是至少了解还是了解的。
我们原本开始对核电真正的感兴趣,是从1970年开始的,当然,在那之前,别的堆比如动力堆比发电堆还要早一些。
他哼哼哈哈的回应着高振东:“嗯嗯,我知道了知道了。”
不过看他的样子,好像是在想着什么。
——
京城,农畜委,很有意思的是,农林畜牧,被分成了农畜和林牧,估计和领域的工作地域和形态有关。
“什么你们发现了一种新马铃薯种子”农畜委种业司的同志接着黔山的电话,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新种子并不少见,少见的好的新种子。
“不是你们发现的,噢,十七机部的高委员发现的”这个高委员是谁如果是农机司、乃至农畜委的领导在这里,都能知道这个高委员是谁,但是种业司的同志却是不太熟悉。
发现就发现吧,估计是
“亩产多少3500斤你们要实事求是,现在不兴放……”
说到这里,种业司司长停下了话,这个事情在这里还是少说为妙。
“什么你们省里的领导都去了,也在现场证实了好啊!太好了!具体都是些什么指标”
省里的都去了,那这个事情出幺蛾子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那还愣着干什么,高兴起来啊!
一种亩产3500斤的新马铃薯品种,放到全国范围内,也是种业的一大成就,这东西虽然不是主粮,但是在某些地区还是能当主食使的,对于缓解他们的粮食问题大有裨益。
而且,这玩意还能用来育种,谁知道会配出什么好东西来
3500斤,几乎是现在马铃薯平均亩产的接近三倍了。
这东西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
十七机部的人居然能无意中发现,真是运气!
种业司的同志马上拿着自己记下的主要指标向农畜委领导那边跑去,这是个大喜事,值得报喜!
“……好啊,这东西好啊。至少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黔山的粮食问题,还有西南、西北一些地区,也可以尝试引种育种。同志们干得漂亮!”农畜委员会领导看着纸上的指标记录,边看边笑。
“听说,这个东西不是他们育种出来的,是十七机部的同志在出差途中无意中发现的。”
“啊这么神奇大自然居然能自然孕育出如此高产的品种那真是要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是十七机部的哪一位同志,知道吗我们要给他发个大奖状!”鬼斧神工用在这里好像不太合适,但是种业司司长很识趣的没有点出来,那不是找不自在嘛。
“只听说是高委员,具体什么委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