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有一处洼地合适
如意回到厨房,挨着正在烧火的张桂枝,在旁边的小凳子上坐下:“舅母,我有件事儿想跟您商量商量。”
“啥事啊?”张桂芝一脸好奇,停下手里的动作,转头看向如意。
“我琢磨着让舅舅养虾,您看行不?”如意认真地说。
舅舅家有十亩田地,庄户人家向来舍不得丢下田地去外面做工挣钱,田里收入又着实不多,况且刘家人丁稀薄,他也离不开。
如意想着要帮衬一二,便有了让舅舅在家养红螯虾的念头。
“那敢情好啊!”张桂芝一听,眼睛都亮了,一想到这两天看着大家来卖虾,姐夫支出那么多铜钱,要是自家养了这么多虾,那些钱可不就都进了自己腰包。
可她转念一想,又有些发愁,“可这虾咋养啊?咱也不懂啊!”
“我这儿有办法。舅母,您回家后跟外祖父、舅舅他们商量商量。要是愿意养,明天一块儿过来,我跟他们仔细说说。”
“还等啥明天啊,等会儿午休我就回家一趟。”张桂芝心急地说。
“行,舅母,您看着安排就行。”
把这事儿说定了,如意起身往后院走去。
刚入秋,天气尚存余热。成意小哥送来的两只野鸡和兔子,虽说吊在井里保鲜,但也放不久,今日中午就得把它们做了吃。
如意做出来的吃食,必然是可口的。
张桂芝美美地饱餐一顿后,拎上食盒,里面装着一盘南瓜鸡和一盘干煸兔肉,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往刘家村走去。
一回到家,张桂芝就迫不及待地把如意说的话,原原本本的给家人讲了一遍。
这两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听了之后,一时半会儿都不敢相信有这等好事,接着又心里七上八下的,就怕自己没本事养好虾,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父子俩你瞅瞅我,我看看你,眼神里的犹豫一览无余,谁都拿不定主意。
刘外婆可是去过县城、见过大世面的人,当机立断,大手一挥说:“行嘞,这事就听如意丫头的,准没错!”
张桂芝也在一旁附和:“娘说得太对了!在大姑姐家我可算看明白了,家里头的事儿,如意那丫头最有主意;外面生意上的事儿,芳霏说了算。她俩可有本事啦,大姑姐家能过得越来越好,全靠她俩呢。眼下如意愿意拉咱们一把,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可不能错过了!”
张桂芝这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还真把家里的两个男人给说服了。
其实啊,他们俩的意见也没那么要紧。自从刘外婆去城里走了一遭,又和亲家母私下里多番交流,拿捏一个老头子和自己的儿子,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儿。
张桂枝回姜家村的时候,除了留在姜家小院的清子,刘家一家人全都跟着来了。
刘外婆一见到如意,赶忙拉住她的手,满脸慈爱地开口:“如意啊,我的好孩子,外婆可得好好谢谢你。”
“外婆,咱们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就见外啦,这也是我该做的。”如意笑着回应,说完便从袖筒里掏出一张纸。
“这是我刚写好的红螯虾养殖法子。”
刘外婆瞅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眉头皱成了个疙瘩,“如意啊,咱们家都是睁眼瞎,大字不识几个呢。”
“外婆,我写出来主要是方便自己梳理,好讲给你们听。不着急,咱们有的是时间,我一句一句慢慢讲给舅舅听,让他记在心里就行。”
“达子,听到没?好好跟你侄女学着点儿。”刘外婆转头对着刘达说。
“知道啦,娘。”刘达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干农活他有的是力气,可这认字、动脑子的事儿,实在让他头疼。
如意看出舅舅面露难色,轻声宽慰:“舅舅,养虾和种地差不多,种地是伺候禾苗,养虾就是伺候这些虾,让它们顺当长大就成。”
说完,如意清了清嗓子,“下面我把这法子简单给大家讲讲。”
这会儿其他人都在后院忙活,前院也没人来卖虾。
张桂枝还是多留了个心眼,把房门关上,这才回到桌边,“如意,你说吧。”
如意笑了笑,开始讲起来:“首先得找个合适的池塘,要是没有现成的,就选靠近水源的田地改造。水深得在1.2到1.5米,池底得有个坡度,池埂得结结实实的。”
“其次,放虾苗之前,要在新挖的池塘里种上水草,占水面一半左右最好。”
“然后就是投放虾苗,选在春秋季节,水温合适的时候放。咱们这次虾苗就从村民来卖的里头挑,选那些个头小但壮实的就行。”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喂养了。喂些水生昆虫、螺蛳这些天然饵料,再搭配点豆饼之类的植物饲料,早晚各喂一次。平常要勤换水、多巡塘,还要做好防逃措施,提防那些敌害。”
如意一口气说完,刘家人除了坐在一旁乖乖吃点心、满眼崇拜看着如意的小妞妞,其他人都陷入了沉默。又是挖田又是投喂的,听起来着实不简单。
“外祖父、外婆、舅舅,你们想想家里有没有合适的田地,后面养殖的事儿,我会亲自盯着,你们别操心。”如意打破了平静。
听到如意说会亲自盯着,原本心里七上八下的刘家人,顿时安心不少。刘老汉琢磨了一下自家分在三处的十亩地。
当下开口:“还别说,还真有一处洼地合适,那地方靠着河,大概有一亩多地,还是盐碱地,种庄稼收成不好,一下雨就容易被淹。 ”
“好嘞,外公,咱这就去瞅瞅。”眼下正值初秋,这养虾的事儿可耽搁不得,得赶紧定下来。
姜家老宅内,姜老爹听了孙女的一番陈述,迅速赶上骡小伙,带上一行人,就朝着刘家那处田地赶去。
到了地方一看,还真和外公说的一模一样,这地儿简直就是天生养虾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