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蓝 作品

第9章 膏药课堂知识:被学生怼到体无完肤?

膏药知识的课堂激辩

场景:大学中医课程课堂,老师正在讲解膏药治疗膝盖的知识,学生小李突然举手提问,一场激烈的争论就此展开。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小李:老师,您讲的这些膏药真有那么神吗?我爷爷用了好久,膝盖还是疼得厉害!

王老师:小李同学,膏药有它的作用,但不是万能的。你爷爷是什么情况?

小李:我爷爷是膝骨关节炎,贴了一堆活血化瘀的膏药,根本没用!

王老师:膝骨关节炎分不同阶段。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软骨磨损、关节变形了,单纯靠膏药确实难治愈,它主要起辅助缓解作用。

小李:那您上课还讲得好像膏药能包治百病似的!这不是误导人吗?

王老师:小李,注意你的言辞!我什么时候说膏药包治百病了?我讲的是膏药对不同症状的适用范围,你理解有偏差。

小李:理解偏差?您说非甾体抗炎膏药能缓解急性损伤疼痛,我同学打球扭伤用了,疼得更厉害了!

王老师:每个人体质和损伤程度不同。他用之前清洁皮肤了吗?有没有可能对膏药成分过敏?

小李:这和清洁皮肤有啥关系?过敏不也说明这膏药不靠谱吗?

王老师:关系大了!贴膏药前不清洁皮肤,油脂会影响药效吸收。过敏是个体差异,不能因此否定膏药本身的作用。就像有人吃海鲜过敏,难道能说海鲜没营养吗?

小李:强词夺理!那孕妇不能用膏药,您讲的那些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不都写着慎用或禁用吗?这不是坑人吗?

王老师:这是常识!孕妇体质特殊,麝香、红花等成分可能影响胎儿。说明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怎么能说是坑人?是要孕妇自己注意看说明,遵医嘱使用。

小李:那普通老百姓哪懂这么多?就看广告上说能治膝盖疼就买了,结果用出问题,谁负责?

王老师:所以才需要科普,需要你们学好专业知识去宣传。而且购买时可以咨询药师,不是盲目买。

小李:咨询药师?我看那些药师就知道推销贵的药,哪会管合不合适!

王老师:不能以偏概全!大部分药师还是专业负责的。你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否定整个群体。

小李:我看您就是在维护这些膏药。我还听说,有些膏药就是心理安慰,根本没效果!

王老师:小李,说话要有依据!膏药是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的,很多患者用了确实有效果。比如早期膝关节炎、肌肉劳损,膏药能有效缓解疼痛。

小李:早期有用,晚期就没用,还不是骗人!我爷爷都花了多少钱在膏药上了,病没好,钱白花!

王老师:我刚才就说了,晚期病情复杂,需要综合治疗,不能只靠膏药。但在治疗过程中,膏药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小李:提高生活质量?我看是降低生活质量,贴了又痒又难受,还浪费钱!

王老师:如果贴了痒,那可能是过敏了,要马上停用。这是使用不当或者个体差异问题,不是膏药本身没用。而且膏药价格有高有低,不是都贵。

小李:反正我觉得膏药不靠谱。您还讲中药外敷,自己调制,这多麻烦?谁有那闲工夫!

王老师:中药外敷虽然麻烦点,但它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用药,针对性更强。对于慢性疼痛效果很好,很多患者愿意花时间。

小李:愿意花时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谁等得起?还不如吃点止痛药来得快!

王老师:止痛药只能暂时止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有副作用。膏药是从调理身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入手,更注重整体。

小李:整体?我看就是忽悠。我看网上好多人说膏药没用,您怎么解释?

王老师:网上言论参差不齐,很多人没有专业知识,道听途说。我们学中医的,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被这些误导。

小李:自己判断?您讲的这些知识,和网上说的不一样,我们信谁的?

王老师:当然是信专业的!教材、医学文献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比网上的谣言靠谱多了。

小李:那为什么同样的病,不同医生开的膏药不一样?到底哪个才是对的?

王老师:每个医生的经验和思路可能不同,而且患者情况也有差异。但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病情来选择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小李:一致?我看就是乱开。我同学去两家医院,开的膏药完全不一样,都不知道该用哪个!

王老师:这就需要综合判断。可以把两个药方拿给更有经验的医生看看,或者对比成分、适用症状来选择。

小李:这么麻烦!还不如去大医院,找专家看,肯定比小医院靠谱。

王老师:大医院专家经验丰富,但小医院也有好医生。而且膏药治疗不是看医院大小,是看诊断和用药是否准确。

小李:那怎么判断诊断准不准?万一误诊了,用错膏药,不是更严重?

王老师:这就要求你们学好

诊断知识,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结合检查结果来判断。误诊是医疗事故,医生都会尽量避免。

小李:尽量避免?那还是有可能发生。我看中医就是不科学,没有西医那么准确。

王老师:小李,你对中医有偏见!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方法,几千年的历史了,怎么能说不科学?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能有效缓解。

小李:缓解?又不能根治。我看就是治标不治本!

王老师:有些疾病目前医学还无法根治,中医和西医都只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而且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在预防和康复方面有独特优势。

小李:预防?怎么预防?天天贴膏药吗?

王老师:预防方法很多,比如合理运动、注意保暖、饮食调理。膏药也可以在有轻微不适时用,起到保健作用。

小李:保健?又是忽悠。我看就是商家为了卖膏药编出来的!

王老师:小李,你太偏激了!中医保健是有科学依据的,很多人通过中医保健改善了身体状况。

小李:改善身体状况?我看是心理作用。我奶奶天天喝中药,说身体好多了,我看就是心理安慰!

王老师:中药调理身体是有实际效果的。可能你奶奶没有明显的症状改善,但身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得到了调整。

小李:调整?怎么证明?又没有数据,都是你们中医自己说的!

王老师:中医有自己的评价体系,虽然不像西医那样完全依赖数据,但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也能判断疗效。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中医研究在结合现代科学方法,验证中医的有效性。

小李:结合现代科学?我看就是为了迎合大众,给自己贴金!

王老师:小李,你这样毫无根据的质疑,是对中医的不尊重!中医在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结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不是为了迎合谁。

小李:服务患者?我看就是为了赚钱。那些中药、膏药,价格越来越高,普通老百姓都用不起!

王老师:中药、膏药价格有高有低,贵的有贵的道理,比如一些珍稀药材、特殊制作工艺。而且医保也能报销一部分,减轻患者负担。

小李:医保报销?能报多少?很多好药都不在医保范围内,还不是白搭!

王老师:医保政策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药物和治疗项目被纳入医保。而且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小李:合适的治疗方案?我看就是选贵的,拿回扣!

王老师:小李!你这是污蔑!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不是为了那点私利。你这样说,太让老师失望了!

小李:失望?我还失望呢!学了这么多中医知识,感觉都是没用的东西!

王老师:你这是还没真正理解中医的精髓。中医博大精深,越深入学习,你就会发现它的价值。

小李:价值?我看就是一堆老古董,跟不上时代了!

王老师:中医传承千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在现代医学中也有重要地位,很多西医也在借鉴中医的理念和方法。

小李:借鉴?我看就是装点门面。西医才是主流,中医就是个补充!

王老师:中医和西医是相辅相成的,不是谁主谁次。在治疗很多疾病时,中西医结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李:更好的效果?我看是互相矛盾。中医说要调理,西医说要手术,到底听谁的?

王老师:这要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有些疾病适合手术,术后可以用中医调理康复;有些疾病中医保守治疗就可以。医生会综合考虑给出最佳方案。

小李:最佳方案?我看就是碰运气。说不定这个医生说手术好,那个医生说中医好,患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老师:正规的医生都会根据医学原则和患者实际情况给出建议。如果有疑问,可以多咨询几个医生,综合判断。

小李:多咨询?又要花钱又要花时间,还不如自己随便选一个!

王老师:这可不是小事,关乎健康。怎么能随便选?你以后当了医生,也这么不负责任吗?

小李:我才不当中医医生!学了半天,感觉什么都没学到,还天天被你们洗脑!

王老师:小李,你这样的态度是学不好知识的。如果你对中医有意见,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去探讨,而不是在这里无理取闹。

小李:无理取闹?我是在质疑,你们中医就是不敢面对质疑!

王老师:中医不怕质疑,我们欢迎理性的探讨和研究。但你这种毫无根据的指责,不是质疑,是捣乱!

小李:我捣乱?我是为了患者好!不能让他们被这些没用的膏药骗了!

王老师:膏药有用没用,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你没有深入了解,就下结论,这对患者才是不负责任!

小李:我不负责任?我看是你们这些中医医生不负责任,天天开些没用的膏药,耽误患者病情!

王老师:够了!小李,你先冷静一下。下课后我们再好好谈谈。这堂课先

继续。

(课堂气氛紧张,其他同学面面相觑,小李气呼呼地坐下,课堂在尴尬的氛围中继续进行,关于中医膏药的争论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同学们心中泛起层层涟漪,留下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话题:中医膏药,到底价值几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