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洞房趣事
明明知道张云英是个寡妇,他便要这么说,这不是故意嘲笑这个新娘子……
张云英:敢泼我男人一身红,看我不打你一身红!
二话不说,她抓起桌子上的鸡毛掸子就冲了出去。
那个糙汉子还在院子里洋洋得意地笑,就只见新娘子手中扬着鸡毛掸子朝着他奔了过来。
他都没反应过来是咋回事,脸上就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鸡毛掸子。
紧接着鸡毛掸子就像下雨似的,落在了他的脑袋上。
“乒乓乒乓乒乓!”
张云英挥动着手中的鸡毛掸子,不分三七二十一地对着他一阵乱打乱抽。
这人被打得在院子里抱头鼠窜。
这一下可把满院子的人笑疯了,有鼓掌的,有含加油的……
也有跺脚喊:“不得了哟,就没见过这么泼的新娘子哟!”
也有人喊:“罗婆娘快来哟,快来管管你儿媳妇哟!你儿媳妇发疯了!”
罗婆娘见着自己儿子被人泼红了一身本来就心里有气,只是看在今天是大喜日子的份上不好开腔,这时见儿媳妇发疯了,倒是乐得替自己出气了。
“新娘子,快莫打了!今天闹洞房是正该的,大人娃儿都莫怪的!”有人说。
张云英:“闹归闹,但过分了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丢下这句话后,她转身回去,拉着卫刚进了屋,“砰”的一下将房门关上。
再没人敢来闹洞房了。
她从红柜子里拿出一套新衣服来,让卫刚把身上的衣服换下来。
“英子,还是你厉害。”卫刚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她瞅着他满脸通红的样子,扑哧一声笑了:“你,好像一颗红鸡蛋……”
说着她忍不住瞅了一眼放在桌上那颗大大的红鸡蛋。
晚上,酒足饭饱的亲朋好友再没哪个敢来闹洞房了,只有几个喝多了酒胆儿大的人在新房门口一瞅一瞅的。
但都忌惮新娘子的鸡毛掸子,没人敢迈进门槛一步。
张云英从床上端起红漆簸箕来,端到门口,打开盒子,抓起一把红花生红枣就往外撒——
“都散了吧,枣子花生快抢,祝大家遍地生花,早早发财。"
就这样,她将最后那几个顽固闹洞房的人拒之门外了。
宽衣睡觉吧。
可是等真正到了要与男人同床共枕是,张云英却紧张到有些不知所措了。
爱玛,毕竟是人生第一次啊,她可是一点经验都没有。
紧张的她脱下外套,迅速钻进了被窝里,怀里紧紧抱着她的红漆盒子。
卫刚上床来,伸出手臂去揽住了她的肩膀。
揽过来,让她的脸面对自己,指腹却触到了她发颤的手指。
张云英的手背贴着他的掌心,脸红得像个红苹果,启口,喉咙里发出的声音细得像蚊子哼
"我妈说……在那个之前,你要先吃红鸡蛋。"
然后将怀着的红漆盒子送到了他的怀中。
“我现在肚子饱着呢,明天早上吃好吗?”他说,看着她红扑扑的脸蛋,他有些心急火燎了。
“不,要现在吃。”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
“好吧。”卫刚坐了起来,将上本身靠在了床头。
可当他打开红漆盒子时,一个头顿时变成两个大了。
只见盒子里放着十二枚染成红色的鸡蛋,每个鸡蛋都比正常鸡蛋大一圈。
“你确定这是鸡蛋而不是鸭蛋?”他问。“鸡蛋,百分百。”
“好吧,那我吃一个吧。”他说。
“我妈说要全部吃完。”
“啊?”卫刚大吃一惊,这全部吃下去还不把人胀翻啊?
张云英瞅了一眼盒子里的十二红鸡蛋,扑哧一声笑了,“算了,肯定吃不完的,好不就吃两个吧,你吃一个我吃一个。”
“好!”卫刚当即答应下来,从盒子里拿出一个鸡蛋来,往床头磕了一下。
张云英也拿出一个鸡蛋来,磕了一下。
剥了壳一看,双黄蛋。
全是双黄蛋。
难怪比普通鸡蛋都大。
这些鸡蛋可全是张母往左邻右舍到处去凑的双黄蛋呢!
吃了双黄蛋,寓意女儿会怀上双胞胎,所以她一再叮嘱张云英要在洞房前让卫刚吃下去。
吃了双黄蛋,卫刚一口气吹灭了喜烛,抱着张云英钻入了被窝。
男人嘛就是这么猴急。
然后,真正的洞房花烛夜开始了。
第一次两人都没经验,激情了十多分钟后完事。
当喜烛再次点燃的时候,卫刚猛然看见新娘子的眼圈红了。
张云英慌忙别过脸,月光透过木格窗户洒进来,照见她的眉头紧皱。
“你咋了?”
卫刚掰过她的脸来,发现她用牙齿咬着嘴唇,倒是把他吓了一跳。
“英子,你不舒服吗?”
她张开嘴巴,发出了一声哎哟,眼睛瞥向身下的床单。
卫刚顺着她的目光看下去,这才发现床单上有斑斑血迹。
他愣了一下,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伸手将她揽入怀中,轻吻着她的脸蛋,心疼地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刚才是我太用力了……”
然后又说:“傻瓜,痛了咋不叫出声来呢?”
他都不知道他是第一次,很痛的,所以刚才就是……
“我,不好意思嘛……”张云英的脸更红了。
刚才她一直忍着,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哼出声来。
卫刚:原来英子她真的没撒谎啊,她和宋青云之间真的是没圆过房啊!
此刻的他既惊讶又激动,又满是对她的心疼。
想不到英子空背着一个小寡妇的名还活得这么乐观洒脱,真真是太难为她了!
他在心里发誓,以后要加倍对她好,好好珍惜她,爱护她。
接下来的一晚上他可没闲着,但却温柔无比,非常照顾她的情绪。
可张云英还是皱眉咬牙:这男人的精力咋就这么好哇?他都不用睡觉的吗?
……
婚礼后的第三天卫刚往边疆赴职去了。
张云英继续回学校读书。
她们这种工农兵学员的学制是三年,明年七月她也就毕业了。
大文化运动在去年就结束了,今年初就恢复高考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工农兵大学生这回事了。
不得不说她是抓住了读大学的最后一班车。
这时候的知青返城也在大规模地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