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世子之争素来如此
为什么这个太守当得这么辛苦,比别的太守难太多,就是因为此人的针对。
两人目光遥遥相对,董顺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吉卿,何至于此?”
董利,字吉卿,是董顺同父异母的弟弟,为董卓的幼子,今年十八岁,在凉州老家任功曹一职。
因为董顺多年来一直是个纨绔,董利自认为董卓的一切都应该由自己来继承。
父亲有三个儿子,一个去世了,一个是逆子,只有我董吉卿,才有资格扛起这重大的责任!
董利双手负在身后,冷笑道:“何至于此?世子之争,素来如此!”
他本来对董顺没有恶意,因为之前并没有利益冲突,原本的董顺只想当个富贵闲人而已。
可突然有一天,洛阳传来消息,说他兄长建了一座书院。
董利不以为意,因为书院就是个赔钱买卖,符合董顺败家子的人设。
再次得到消息时,是董顺花了五百万钱搜罗整个洛阳城的酒,偏偏买的还不是好酒,不过是最普通的酒,一时人人皆笑他败家子。
但董利觉得不对劲,董顺哪来的五百万钱?父亲给他的吗?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董顺竟掌握着洛阳城蜂窝煤的买卖!可惜的是,消息从洛阳传到陇西,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董顺在洛水之战与虎牢关之战大显身手,脱颖而出,终于引起了董利的深深忌惮。他知道照这样下去,董顺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
必须把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由于消息的滞后性,董利没能阻止董顺建功立业,他便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董顺这个河内太守当得顺心!
最好是把他的政绩搞砸,让父亲不再信任他!
至于他对董顺的妨碍,会不会引起河内百姓枉死,董利并不在意,他是做大事的人,岂能斤斤计较?
他知道董卓铸小钱的事情,便以此为突破点,暗中针对董顺。
董顺目光炯炯:“你原本一直藏于暗中,现在特意现身,是为了阻止我追杀典韦?”
董利放声大笑:“兄长啊兄长,你还是不明白你和我之间的差距,有些人天生是做大事的,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比不上我!我特意现身,是为了宣告胜利!”
董顺不为所动:“现在说胜利,还太早了吧?”
董利面露讥讽:“我有六计,使河内动荡,你却懵然不知!”
“第一计,我让杨丰杀戏严,打破三大势力的平衡,已经得手!我赢了。”
“第二计,我公布铸小钱的消息,离间你和父亲的关系,从结果来看,我赢了。”
董顺没有反驳,他反对铸小钱是出于本心,至于和董卓的关系……我本来就是个逆子啊!
“第三计,趁你忙于处理流言时,我让韩浩进攻荡阴,本是好计,你侥幸击退韩浩,算你运气好。”
董顺点了点头,他能活捉韩浩,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因为他本来是为了寻庞德,歪打正着。
“即便你击退了张杨军,我不过是动动嘴皮子,什么都没损失,而你损失了守卒,还是我赢。”
对,你可真是秦始皇摸电线,嬴麻了。
董顺道:“继续。”
“第四计,我让典韦杀吴俊,堂堂九卿死在你太守府,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计再次得手,我又赢了!”
董顺叹气道:“我真没想到你能使唤得动典韦。”“这些侠客,口称大义,其实最好使唤,无非是卖人情罢了,他必定要偿还的。”
“第五计,我把河内的乱象告诉白波贼,让白波贼再次攻打轵关陉,令你首尾不能相顾!现在这个时候,你守关的部下正急得焦头烂额呢!”
董顺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笑。
第五计是最没有威慑力的一计,轵关陉有张辽加灵泉,简直是稳中之稳。
董利道:“第六计,我驱赶十万饥民从孟津渡和荡阴县两个方向进入河内,这些人如同蝗虫过境,必将你辛苦营造的和平景象啃食殆尽!”
董顺叹了口气:“你可真是机关算尽啊,真有这么恨我吗?”
世子之争,如何能不全力以赴呢?
董利冷笑道:“少在那儿假惺惺,你母亲与我母亲不睦,有朝一日你若得权,你肯定也会害我的!”
董顺心道,还真不一定,因为我是个穿越者,对便宜母亲和董卓那个便宜爹没有太深的感情,我不会为了已经去世的母亲而迁怒到你身上。
当然,那是之前。现在你主动对付我,就必须承担一切后果!
见董顺不说话,董利得意道:“现在河内局势已经糜烂,你但凡有一点自知之明,就应该主动请辞,让出这个太守之位!”
董顺不动声色,向带兵赶来的周仓打了个手势,示意他包围董利,然而周仓刚一动,董利就消失在人群中,当周仓追过去时,已是人去楼空。
“属下无能,让贼人逃脱了。”周仓上前告罪。
董顺摆了摆手:“无妨,他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我面前露面。”
周仓恍然道:“君侯用仙家道法追踪他了!”
董顺点头:“他自以为宣告胜利,可以把我气个半死,实际上却是向我露出最大的破绽!”
之前神识追踪法的标记打在庞德身上,庞德找回来之后,当然没有必要再将其标记,就剩余了一个标记,正好打在董利身上。
但董顺没有去追击董利,因为眼下还有燃眉之急没有解决。
回到太守府,董顺问荀攸:“如何?”
荀攸摇头:“吴大匠的护卫失血过多,已经死了。君侯那边如何?”
董顺把董利的事情向众人说了,众人都陷入沉思。
戏志才问道:“君侯,事已至此,我们需要你交个底——对付董利,能做到什么程度?”
董顺道:“他不把我当兄弟,我怎么会把他当兄弟?”
戏志才干脆直说:“能杀吗?”
荀攸笑了,这句话只有戏志才好问,他是问不出口的。
董顺道:“父亲不会准我杀他的,但我必然要亲手揍他,并毁掉他的一切。”
戏志才点了点头,明白了董顺的尺度。
董顺不是什么圣母,不是“我不想杀他”,是“父亲不准我杀他。”
荀攸正色道:“诸位,我们需要统一认知——董利居心叵测,私铸小钱,将作大匠来查,他畏罪惊恐,便派人刺杀了吴俊!”
董顺抚掌称好,这口半真半假的黑锅,就让董利背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