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陡生惊变

既然到了河内郡,司马家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司马懿老家在河内郡温县,野王县也是他们生意所在,是真的怕盗贼?还是故意不来?

董顺沉声道:“看来我必须会一会这司马懿了。”

这就是河内郡的第一个挑战,之前打仗虽然要命,但对董顺来说并不难,接下来的这些博弈才是难点。

马超奇道:“温县司马家的家主不是司马防吗?”

董顺道:“司马防不足为虑,如今司马家为主的,不是长子司马朗,而是次子司马懿,此人我见过几次,聪明阴忍,颇有手段,堪称深谋远虑的狡诈之徒!万万不可大意!”

荀攸点了点头:“君侯所言极是!攸愿随君侯一同前往。”

戏志才道:“荀先生是士族,由他和你同去是最好的,能进能退!”

“好!就这么办,事不宜迟。”董顺对戏志才道:“志才,原来的郡丞是谁?随便找个什么借口把他革职了,让荀先生当郡丞。”

戏志才面露尴尬,却不说话。

董顺觉得奇怪,怎么回事?

庞德上前道:“君侯容禀,原来的郡丞名叫戏严,字正才。”

戏这个姓可非常罕见,董顺不觉得是巧合:“难道他是志才的兄弟?”

“是族兄。”戏志才道。

原来如此,那这件事不能让戏志才去做,是惹人恨的事情。

戏志才叹气道:“本来家丑不可外扬,但对君侯,我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其实我昨日见了族兄,他骨子里是反董的,我被他臭骂一顿,说我助董为虐……如果让我去革他的职,只怕百年后连祖坟都进不了!”

董顺道:“志才放心,我必不会让你为难!给我一点时间,我需要想一个合适的主意。”

事实证明,博弈比杀人更难,董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两全其美的主意。

他身边最能出主意的人,就是戏志才和荀攸,这两人都是要面子的,戏志才不用说,荀攸更不会为了自己的职位去驱赶他人,传出去也太丢人了。

“怎么办?貂蝉。”董顺唉声叹气,“你能帮我吗?”

貂蝉打掉董顺的手:“你叹气和问计的时候,能不能摸点正经的地方?这光天化日的!”

董顺搓了搓手笑道:“聊以忘忧罢了。”

貂蝉面露思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逼戏严主动让位。但戏严骨子里反董,威逼太多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要恩威并施,给他足够的利益。”

董顺点头:“你说得有理,只是这尺寸不好把握,我也不知道他想要什么利益。”

貂蝉道:“怎么把握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自己琢磨吧!”

“今日太晚,明日再想!”

次日清晨,荀攸在门外大声呼喊,吓得貂蝉急忙穿好衣服。

董顺急忙套上外衣走到门口:“荀先生,何事惊慌?”

荀攸道:“君侯,我知道你想让我当郡丞,但这就是你的方法吗?”

董顺觉得莫名其妙:“我用了什么方法?”

荀攸一怔:“原来不是君侯安排的?”

董顺不解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荀攸一跺脚:“戏严死了!”

什么?

董顺的心重重坠到谷底,这下可糟糕了!

我正研究对付戏严的方法,他突然死了,也难怪别人觉得戏严是我杀的!

外人会怎么想?只会觉得我是个不择手段的屠夫,这下河内郡短时间内是安定不下来了。

董顺心念电转,首先,戏严的死一定要查,彻查!而且越快越好,多等一天,就多一天变故。

其次,温县之行只能暂时搁置,不知道戏严的死跟司马家有没有关系,如果是司马懿派人干的,那只能说太可怕了!

荀攸到河内才仅仅半天,戏严就没了!

形势严峻,董顺当机立断,到太守府召集众人议事。

“孟起,我任命你为温县县尉,令你即刻上任,一旦司马家有任何变故,马上报告!”董顺正色道。

“得令!”

董顺补充道:“现在兵力严重不足,我只能派五百人给你。”

马超道:“不用五百人,君侯给我一百兵即可,但不要郡兵,要西凉兵。”

“好,就给你一百西凉兵,我让周仓随你去。”

马超正色道:“君侯,现在是非常时刻,你要提防敌人暗算,周仓还是待在你身边吧。”

董顺感慨道:“孟起,关键时刻还是你能替我解忧!”

马超没有说话,那天董顺在洛阳城门口说了一句“孟起吾弟也”,已经被他深深记在心中。

现在正是为兄长承担责任的时候了!不管温县有什么等着他,他都接着!

董顺把令牌和印绶交给马超,嘱咐道:“司马懿深谋远虑,若事有可为,即为,不可为,以性命要紧!这区区一郡一县,丢了就丢了,别害得我兄弟有难!”

“我记住了!”马超郑重而去。

董顺又对戏志才道:“志才,我可以对天发誓,戏严不是我杀的,也不是我派的人。”

戏志才连忙道:“君侯不必如此,你我相识这些日子,我早知道你表面狂悖,心中却有原则,你不是这种人。”

董顺深吸一口气:“志才没有疑我,我就放心了!面对四十八万敌军,我都不怕,但我就怕你疑我。”

戏志才道:“君侯,戏家人丁稀少,这段时间我需要为族兄主持丧事,没法帮君侯调查了。”

董顺道:“你安心主持丧事就是,我有荀先生相助,必然会还戏严一个公道!”

荀攸道:“攸必尽心竭力!”

戏志才走后,董顺和荀攸马上就忙起来了。戏严是被缢死在自己家中,伪装成自杀的样子。

现在外边已经有传言,说是董顺逼死了戏严。

荀攸忙了一天一夜没合眼,终于查出了一道重要线索。

董顺面露兴奋:“荀先生不愧是天下少有的智者,仅仅一天就查出来了!”

荀攸叹了口气:“查出来了,但也没查出来。”

“什么意思?”董顺一头雾水。

荀攸犹豫再三,道:“君侯,我劝你一句,这件事情你还不是要过问了,算了。”

董顺瞪圆了眼睛,顿时提高了音量:“什么叫算了?不可能!”

荀攸苦口婆心道:“再查下去,只怕会反噬自身啊!不,一定会反噬自身!”

董顺莫名其妙:“公达,你到底在说什么?”

荀攸还是讳莫如深,只是建议董顺不要再继续深究,还说是为了董顺好。

殊不知他越是劝阻,董顺就越要一查到底!

“荀先生,如果你不愿追查,就把线索交给我吧!”

荀攸拗不过董顺,叹了口气,给出一张书院纸,上边写着五个字:杏花村,杨丰。

董顺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杏花村杨丰有什么本事,让荀攸如此忌惮?

难道牵扯到颍川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