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这样的美好瞬间,她也有一份贡献”
那名中年男人一听到声音,便转过了身,只见他双眼布满了红血丝,呼吸也跟着急促。
他的拳头握得紧紧的,手臂上的肌肉也鼓了起来,朝着丁院长一步步逼近。
他身后的家属慌忙大声喊道:“那人要害丁院长!”
此话一出,不少人从四面八方冲到走廊上。
“啊?有人想害丁院长?”
“哪个王八羔子杀千刀的?”
“我今天就站在这儿,谁敢动丁院长一根汗毛,我跟谁拼了!”
按理来说,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在医院里。
大部分的普通人遇到有人医闹都会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被伤及。
还有小部分人觉得医生就是该挨刀子的,毕竟开检查开药那么贵,肯定都是医生赚黑心钱。
可能看到医闹还会拍手称快。
而之所以现在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一幕,原因也很简单。
他们的家人可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
他们只知道,有人居然敢害特效药的研发者,这怎么行?
于是,一群人迫不及待就冲了出来,撩起膀子就要跟那名中年男人干架。
而那名中年男人呢?
他看上去依旧很激动,但是他一看到周围这么多人聚了过来,他慌张无措地摆着手,用那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道。
“不…不是,我…我…我没有…”
周围的人可没有因此而放过他。
“那你搁这儿干啥呢?少装蒜,找事儿是吧?”
“冲医护人员发火有啥本事呀?有种你朝我脸上打!来!我不打得你满地找牙,我把我的姓倒过来写!”
“哎呦,大家别激动别激动,是不是有啥误会呀?丁院长人可好了,认真又负责,我们想来参加特效药试验,不知道他是外科的,挂了他的号,他还特意跟这边主任打电话联系,沟通帮我们转号,哎呦哎呦…你这是干嘛…”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名中年男人是来医闹的。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慌乱之中,这人居然就要直直地朝着丁院长下跪。
也还好他身边的人多,立马就把他架了起来。
否则丁院长都要担心自己这行政职务不保。
现在这世道,在公众场合里,给公职人员面前下跪,公职人员能立马自己也跪下,看谁嗑的头响。
只见刚刚明明还脸涨得通红的中年男人,此时再一抬头,他脸上的沟壑中满是泪水,干裂的嘴唇渗出丝丝的血痕。
那名中年男人的声音沙哑又带着颤抖。
“谢…谢…谢谢你,救…救…救我家…崽…谢谢…”
大家伙顿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丈二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咋回事。
最后,还是丁院长安抚那位中年男人,耐心地跟他沟通完,大家这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原来,那名中年男人是来京城打工的,平时他都在工地里搬砖。
因为他打小就说话结巴,小时候经常因此被人嘲笑,所以平时也不太跟别人说话,普通话就没练好。
这几年他打工赚了点钱,就在工地附近租了个特别小的杂物间,把自己媳妇和小女儿接了过来,他媳妇正好也能在附近打点零工。
但是,没想到的是。
两周前,他小女儿不小心被电线扳倒,随即桌子上的电煮锅直接掉了下来,整个锅的热水顺着她的头就淋了下去。
他媳妇听到闺女的哭喊声,立马就拨打了120,救护车把他们送到了京城大学附属医院。
当这名男人急急忙忙跑到医院,看到他闺女的那一瞬间,只觉得天都塌了。
因为他以前在村里见过好几个被严重烫伤的人,那些人的脸上全是狰狞的伤疤,完全看不出本来的模样。
别人只要一见到他们就会露出厌恶的表情,然后躲得远远的,仿佛是见到什么鬼一样。
村里的小朋友还会给他们取外号,如果一旦村里发生什么天灾或者说不清的事儿,都会传是不是村里有“鬼”才造成的。
如果不是因为新华国成立后“破四旧”,村里的人可能还不止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么简单了。
人们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移是很难移开的。
他一个说话结巴的人从小到大都遭了那么多白眼和羞辱,如果他的女儿真的因为严重烫伤而面目全非的话。
他恨都要恨死自己了。
在他绝望到恨不得每天扇自己俩大嘴巴子的时候,他居然发现在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后,他的女儿逐渐开始好转。
直到现在,只有她的后背留有稍微有点明显的疤痕,其余的已经看不出来了。
特别是脸,又回到了他印象中自己女儿白白嫩嫩的模样。
这可让他高兴得两天两夜都睡不着。
他守在自己闺女病房的走廊上,但凡穿个工作服的,就连扫地的工人大姐,他都一直给人鞠躬道谢。
后来,他听同病房的家属说,本来急性烧伤确实很麻烦,多半都要植皮,这手术还不是一次两次能成,得一直不停做修复。
但是因为最近国家科研部医学院研发了一款复原液,这种急性的烧伤或者烫伤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而主持研发的人正是这个医院的丁院长。
所以,这位中年男人才急急忙忙地来找丁院长。
原本他都去过一次外科楼了,听说丁院长来风湿免疫科,又匆匆忙忙赶过来。
他本来就激动,人又嘴笨,不知怎么就让大家误以为他是要来闹事的。
了解完前因后果以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只不过只是一场乌龙而已。
但是,还好,这只是一场乌龙。
否则,他们不敢想象如果真的有人连丁院长都要害的话,那该多伤广大医护人员的心。
利刃应该对向敌人,而不是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
最后,大家伙都连忙给中年男人道歉,中年男人也因为不好意思一直摆手。
丁院长也给他说了几句类似于“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种话,惹得那位中年男人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他在自己家里也是如同顶梁柱般的存在,但是此时也褪去身上所有坚强的外壳,露出其中的脆弱。
而路向南站在队列的后方,看着眼前这一幕,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内心也油然而生一股暖意。
你看,这样美好的瞬间,也有她努力做出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