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林晓传心刘文方
林晓看着林子安与秦秀秀大婚的热闹场景,心中却五味杂陈。林家和秦家的联姻顺利得让人羡慕,可她自己的生活却仿佛陷入了迷茫。
十八岁的她,身处这个陌生的古代社会,对于感情之事也有着诸多困惑。想起与柳文方的相处,她不确定那是否就算是交到了男朋友。柳文方远赴吐蕃边界,两人只能靠书信往来,未来充满了未知。
而她原本的计划,是到了出宫的年纪,便回到原主的老家,和原主的家人团聚,尤其是那位“母亲”。在现代的她,没有感受过太多的亲情温暖,所以对与“母亲”的团聚充满了期待。想象着与“母亲”相依相伴,在宁静的乡间度过平淡的日子,那是她心中一直憧憬的画面。
可如今,她在这深宫中,与柳文方的感情,以及林家如今的荣耀,都让她的未来变得不再那么简单。她独自坐在房间里,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暗自思索:“我到底该何去何从呢?是继续留在这繁华却复杂的京城,还是不顾一切去追寻心中那份简单的亲情?” 心中的迷茫如一团迷雾,久久无法散去。
林晓坐在闺房之中,手中握着毛笔,蘸了蘸墨,神情专注地给林子安写信,将近来的种种变化和盘托出。从林家和容妃在朝中愈发显赫的地位,到自己在宫中的日常点滴与心境,无一遗漏。写罢,她仔细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将信卷好,绑在信鸽腿上,放飞它向远方飞去。
紧接着,她又铺开纸张,认真描绘穿云箭、弓弩的构造,详细记录火药配方,准备传书给远在吐蕃边界的柳文方。这些珍贵的资料承载着她的心血,也寄托着对边境安稳的期许。信鸽带着密信振翅高飞,向着吐蕃边界的方向疾行。
柳文方收到信后,迫不及待地展开。他的目光在文字与图纸间快速扫过,脸上的惊喜渐渐浮现。看完后,他一刻都不敢耽搁,立刻拿着信和图纸去找堂哥柳都护。柳都护看完,激动地一拍桌子:“太好了!有了这些,咱们的胜算可大多了!”
荣庆公主夫妻也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荣庆公主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口中不住夸赞:“林家和容妃,真是忠贞爱国,是我大周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还有六皇子,聪慧无双,容妃和善又识大体,实在令人钦佩。”说着,她转头看向七王子,脸上洋溢着笑容,“你还记得吗,六皇子小时候就可爱又聪慧,这么多年没见,如今肯定已经长成一个小大人了吧。”七王子笑着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局势好转的期待 。
荣庆公主与七王子连夜修书,将对大周皇帝增兵的感激之情,以及边境百姓因之重燃安定希望的现状,详实告知。信中字里行间满是恳切,传递着他们对皇帝的感恩与尊崇。
皇帝收到信后,反复展读,心中感慨万千。他仿佛看到了荣庆公主在封地为百姓奔波的身影,以及百姓们眼中重燃的希望之光。正沉思间,太后派人来请,皇帝便带着信前往太后宫中。
太后戴着凤冠,端坐在主位,接过信细细看完,眼中泛起泪光:“难为荣庆远嫁他乡,还如此心系娘家,不忘本,是个好孩子。”言罢,太后吩咐身旁的嬷嬷:“去哀家的库房挑选些贵重物品,给荣庆公主、七王子,还有哀家那两个小外孙送去,就当是我这个外祖母的心意。”
皇帝点头应道:“儿臣明白,荣庆这孩子向来懂事,此番她在那边安定了,朕也能放心些。”太后微微颔首:“边境安稳,百姓安乐,是社稷之福,你也得多费些心思,莫要辜负了荣庆的一番苦心。还有林家和容妃,多宠爱些不打紧,林家忠贞爱过信息设计养出来的孩子也是好的。容妃善良识大体,六皇子聪慧过人,哀家非常放心。”皇帝郑重承诺,决心继续为边境稳定与百姓福祉尽心尽力 。
太后继续说道:“容妃一家也是难得,林家一家子都忠正爱国,送来的兵器图纸和火药配方可是帮了大忙,林家父子忠心耿耿,容妃在后宫也是温婉贤良,将六皇子教导得如此出色。”
皇帝听着太后的夸赞,脸上笑意更浓,不住点头附和:“母后所言极是,容妃向来识大体,把后宫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朕少了许多后顾之忧。林家此次贡献颇大,有了那些新式兵器,边境的将士们也更有底气了。”
太后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欣慰:“有这样的贤妃和忠臣,是我朝之幸啊。皇帝你也要好好嘉奖他们,让天下人都知道,只要忠心为国,朕必不会亏待。”
皇帝恭敬地说道:“儿臣定遵母后教诲,定会重重嘉奖容妃和林家。也希望边境能早日太平,百姓们能安居乐业。”说罢,皇帝微微皱眉,又陷入了对边境局势的思索之中,太后则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顺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