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皇帝不想劳民伤财推掉选秀
春日的宫腔内,本应是筹备三年一度秀女大选的忙碌景象,内务府的官员们早早便开始收集各地适龄女子的名册,精心安排着选秀的流程与细节。然而,御书房内,皇帝却满脸烦躁,手中的毛笔重重地搁在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回想起过往后宫争宠的种种乱象,那些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头疼不已。如今皇子皇女们都已长大,他心中也少了些子嗣方面的担忧。再者,选秀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地为了送秀女进京,百姓们也跟着受累。
沉思良久,皇帝下定决心,召来内阁大臣,宣布:“朕念及选秀劳民伤财,且如今后宫安稳,这一期秀女大选便作废吧。”大臣们面面相觑,却也不敢多言。皇帝又接着说:“传朕旨意,同时对百姓减免赋税,让他们能休养生息。”
旨意一下,民间瞬间沸腾。百姓们得知不用再为送秀女进京奔波,还能减免赋税,个个喜出望外。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皇帝的仁德。茶馆里,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感慨道:“皇上真是圣明,体恤咱老百姓,这日子可有盼头了!”集市上,商贩们也纷纷议论,脸上洋溢着喜悦:“往后日子轻松咯,多亏了皇上!”
很快,皇帝声望在民间高涨,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各地纷纷进献万民伞,表达对皇帝的敬仰与爱戴。而后宫之中,妃嫔们听闻大选作废,心中也是各有所思,不过表面上,都对皇帝的决定表示拥护,后宫依旧维持着平静祥和的氛围 。
时光悠悠,六年转瞬即逝,容妃凭借着自己的手段和诞下子嗣的优势,从低位一路升至妃位,还被赋予协理六宫之权,在后宫中赢得了不少赞誉。她平日里广施恩威,善于拉拢人心,妃嫔们对她多有敬重。而六皇子也即将年满五岁,聪明伶俐,深得皇帝喜爱。
皇后看着容妃日益壮大的声势,心中很不是滋味。她表面上维持着端庄贤淑的风范,心里却如打翻了五味瓶。一日,在与皇帝闲谈时,皇后委婉地开口:“皇上,如今后宫虽看似安稳,但子嗣之事仍不可轻忽。臣妾想着,秀女大选还是该如期举行,为皇家增添些新的血脉。”
皇帝微微皱眉,想起过往后宫因争宠引发的种种事端,心中厌烦,语气严肃地拒绝道:“皇后,朕心意已决。选秀之事劳民伤财,且朕如今皇子皇女皆有,后宫也需安宁。朕不想再因选秀之事让后宫再生波澜。况且,朕已减免百姓赋税,此时再大张旗鼓选秀,朝令夕改,恐失民心。”
皇后碰了钉子,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福了福身道:“皇上圣明,臣妾只是一时思虑不周,还望皇上恕罪。”皇帝见皇后态度诚恳,脸色缓和了些,说道:“皇后也是为了皇家着想,只是朕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
尽管被皇帝拒绝,皇后心中对容妃的忌惮和对选秀的执念却并未消散。她回到凤藻宫,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镜子陷入沉思,盘算着如何在这暗流涌动的后宫中,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皇后的威严,而容妃和日益成长的六皇子,无疑是她不得不重视的潜在威胁 。
凤藻宫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皇后坐在榻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脸上满是黯然神伤之色。桂嬷嬷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手中的托盘上放着一碗黑漆漆的药。
“娘娘,该喝药了。”桂嬷嬷轻声说道,将药碗小心翼翼地递到皇后跟前。
皇后看着那碗药,心中涌起一阵苦涩。这些年来,为了能有子嗣,她不知喝了多少这样的药,可始终没有成效。皇帝初一十五来凤仪宫,那是祖制,可即便来了,也并非每次都能行房事。如今她已三十多岁,对于生育之事,早已不抱什么希望。
想到宜嫔,皇后心中更是一阵刺痛。宜嫔青春正好,入宫也才三年,还不到二十岁,可也一直没有身孕。而自己的家族却一再施加压力,让她想法子抚养皇长子或者四皇子。但这两个皇子如今都已长大懂事,而且与自己并不亲近,此事谈何容易。
家族还想着送她的侄女入宫,可皇后心里清楚,如今皇帝对选秀之事如此抵触,若真的送侄女入宫,只怕不仅不能得宠,反而会牵连到自己。她越想越烦,用手按着额头,眉头紧皱,难受不已。
桂嬷嬷见皇后没有接过药碗,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侍立在一旁,眼神中满是心疼。她知道皇后心中的苦楚,却也不知该如何安慰,只能默默地陪着皇后,等待着她的决定。
皇后心中虽有诸多烦忧,却也并未放弃为皇家绵延子嗣的想法。思忖再三后,她叫来桂嬷嬷,轻声吩咐道:“去把我母亲张夫人送来的助孕药给宜嫔送去,叮嘱她按时服用,希望她能早日有孕。”
桂嬷嬷领命后,捧着那珍贵的助孕药前往宜嫔的宫殿。宜嫔张惜月听闻皇后派人前来,急忙出门相迎。当她看到桂嬷嬷手中的药时,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她清楚自己入宫三年却无所出,在这后宫中地位岌岌可危,家族也对她颇有微词;可另一方面,这助孕药能否真的起效,她心里也没底。
但宜嫔脸上还是立刻堆满了欢喜的笑容,恭敬地接过药碗,屈膝叩谢道:“多谢皇后娘娘恩典,娘娘如此关怀,嫔妾感激不尽。嫔妾定会按时服药,争取早日为皇上诞下龙嗣,不辜负娘娘的期望。”
桂嬷嬷看着宜嫔,微微点头,叮嘱道:“宜嫔娘娘,这药可是皇后娘娘的一片心意,您务必好好服用。若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太医。”宜嫔连忙应下,目送桂嬷嬷离去后,才回到屋内。
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那碗助孕药,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苦涩。她深知在这后宫中,有了孩子才算是有了依靠,可这孩子又岂是那么容易有的。皇帝对她一向都是淡淡的召幸侍寝并不多,但她别无选择,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将那药缓缓喝下,心中默默祈祷着能有奇迹发生,改变自己在后宫中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