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央 作品

第32章 荣庆公主

朝堂风云起

过了几日,晨光微曦,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吐蕃使臣与吐蕃七皇子身着华丽且独具异域风情的服饰,迈着沉稳的步伐,一同前往勤政殿拜见皇帝。

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凝重,深知他们此来定是为联姻之事。身旁,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殿内气氛庄严肃穆。

不多时,吐蕃一行人步入殿中。吐蕃七皇子身姿挺拔,眼眸深邃,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英气;使臣则神态恭敬,举止间尽显圆滑。二人跪地行礼,七皇子率先开口,声音洪亮且清晰:“陛下,久闻大周繁华昌盛,此次前来,一是为表我吐蕃对大周的敬仰之情,二是想再次恳请陛下,应允两国联姻之事。”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打量着他们,缓缓说道:“七皇子与使臣不辞辛劳远道而来,这份诚意朕已明了。只是,联姻乃大事,关乎两国百姓福祉,容朕再斟酌一番。”

使臣听闻,赶忙上前一步,恭敬说道:“陛下,我吐蕃一片赤诚,实望通过联姻,与大周缔结百年之好,永息干戈。若能联姻,必能促进两国商贸往来,共享太平盛世。”

皇帝沉思片刻,说道:“此事重大,朕需与朝中大臣商议,三日后,再给你们答复。” 吐蕃七皇子与使臣对视一眼,无奈之下,只得再次行礼谢恩,退下殿去。

待他们离去,皇帝的目光望向远方,心中暗自思忖,这联姻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利弊,又该如何抉择,才能保大周江山稳固,百姓安康 。

皇帝踏入太后宫中,殿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暖融融的气氛与朝堂上的剑拔弩张形成鲜明对比。他一眼便瞧见荣庆公主正细心地为太后布菜,动作轻柔,眉眼间尽是乖巧。

荣庆公主察觉到皇帝的到来,连忙起身,盈盈下拜:“皇兄万安。”皇帝微笑着示意她免礼,目光再次落在她身上,心中不禁一动。

太后看着皇帝,眼中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说道:“皇儿,哀家今日唤你来,正是为了和亲之事。”皇帝微微点头,却欲言又止。

太后接着说:“哀家思来想去,荣庆公主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她虽是先帝幼女,年纪尚轻,可这和亲之事,若处理得当,对她、对大周,都未必是坏事。”

皇帝眉头微皱,面露难色:“母后,荣庆公主未满十四周岁,一向乖巧孝顺,常年伺候您左右,朕实在不忍心让她远嫁吐蕃。”

荣庆公主听着二人对话,心中已然明白大概。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与太后:“皇兄、太后,荣庆愿为大周分忧。若能以荣庆一人之身,换两国和平,荣庆万死不辞。”

太后与皇帝皆是一愣,没想到小小年纪的荣庆公主竟有如此胆识与胸怀。太后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与欣慰,轻抚荣庆公主的头:“好孩子,你可知这一去,山高路远,恐难再回故土。”

荣庆公主眼眶微红,但依旧坚定地点头:“太后,荣庆明白。但大周是荣庆的家国,能为家国尽一份力,是荣庆的荣幸。”

皇帝看着荣庆公主,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她的大义所感动,又为她即将面临的命运而不舍。只是,在这江山社稷面前,似乎已别无选择 。

皇帝望着眼前这个还带着几分稚气的妹妹,荣庆公主那坚定又略带决然的神情,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平日里在宫中蹦蹦跳跳、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小女孩,竟能在国家大事面前,展现出如此超乎年龄的成熟与担当。

荣庆公主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一般,敲在皇帝的心尖上。他想起小时候,自己带着荣庆在御花园玩耍,她不小心摔倒,膝盖擦破了皮,却只是噙着眼泪,倔强地不让自己哭出声。如今,她为了大周的和平,为了万千百姓的安稳生活,主动请缨远嫁吐蕃,这份勇气与大义,让皇帝满心都是骄傲,可更多的,是无尽的心疼与不忍。

“荣庆,你……”皇帝张了张嘴,声音却有些哽咽,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他深知,和亲之路,充满了未知与艰辛,此去吐蕃,山高水远,妹妹或许再也无法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无法再像从前一样,在宫中无忧无虑地生活。

荣庆公主似乎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她微微屈膝,行了一礼,轻声说道:“皇兄,莫要为荣庆担忧。荣庆既然决定了,便不会后悔。能为大周出一份力,荣庆觉得很值得。”

皇帝眼眶泛红,上前一步,轻轻摸了摸荣庆公主的头,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好妹妹,是皇兄对不住你。若有朝一日,你在吐蕃受了委屈,皇兄定不会坐视不管。” 话落,殿内一片寂静,唯有那暖炉中偶尔传来的炭火噼啪声,仿佛也在为这即将分离的兄妹二人,默默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