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CP篇(十八)
多大点事?不不过就是去送个请柬而已。
这一点,他是真的比不上容宗礼了。
人为了自己的儿子,不是都已经上门许多次了吗?
平远侯府门庭虽然高一些,但丞相府也不差呀。
何况,遍京城想进丞相府的人同样大有人在。
最重要的是容婉婉这个人简秀也大概了解,很是不错。
能情投意合,又门当户对,这对于这个时候的人来讲,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缘分呀。
这般想着,简秀又朝着池近忠说道:
“父亲,为自己的子女走这一趟并不丢脸。”
这一次,简秀的勇气极为认真。
在她看来,缘分到了就要抓住。
否则,将会遗憾终生。
简秀懂的道理池近忠又怎会不懂呢?
只是话是这么说,但是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他在容宗礼面前低三下四,实则比登天还难。
看着池近忠一副为难的样子,简秀心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当初你要好好的与人家说话,又哪来如今这么多事呢?
非得要搞得两家这么尴尬。
什么闭门羹不闭门羹的,在简秀看来那都是屁话。
要她说,男人就是太好脸面了
这才多大点事,非得给他无限放大了。
宫变岂是儿戏呢?一个不小心,将决定着整个府邸下下几百号人。
人家也只是照顾着丞相府上下几百人而已,拒绝你不很正常吗?
再说了,人后来不也同意了吗?
这都过多长时间了,你给人家吃一两次闭门羹也就算了,连着七八次不让人进府。
别说人家还是当朝丞相了,就是个普通人,怕也有脾气了吧。
真要简秀来说,容宗礼决定这些事情都属正常的。
这个时候简秀想到的又是当初皇上慕凌天被她救下来的时候。
那时她的心理不就是跟容宗礼一样吗?生怕惹祸上身,这才与慕凌天一直保持距离。
人身为皇上,都能如此大度,没有与自己计较了。
你一个平远侯还计较这么多,说出去还真的会让人笑话。
当然这些话简秀也只是在心里吐槽一下,真要她说出来,那不得把人得罪个彻底?
看自家儿子这样,再大的怒气池近忠也只好吞下去。
细品简秀刚才一番话,好像也不无道理。
真要算起来,自己好像对丞相府是有那么一丁点过分了。
但过分归过分,嘴里她是肯定不会直接说出来的。
“本侯也可以走这一趟,但我可告诉你啊,我这可不是向他低头。”池近忠看着池子光说道。
看池近忠那死鸭子嘴硬的样子,一旁的简秀就忍不住想笑。
“是是是,父亲说的是。”池子光连忙说道。
与此同时,还摸了摸额前不存在的汗。
那把辛酸呀,还真的只能自己体现了。
当然,自家父亲只要愿意上门,那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这一次,池子光也相信丞相府应该不会再让自家父亲吃闭门羹了。毕竟自家父亲的身份摆在那里,再说了,容志鹤不也要去提亲吗?
那可是容宗礼唯一的儿子,年龄也愈发的大了。
真要算起来,怕还是丞相府较为着急了。
容宗礼但凡有点理智,应该都不会再为难自家父亲了。
毕竟真要闹得太僵的话,就不好收场了。
容宗礼要的从始至终都是池近忠对他丞相府的态度。
冷哼一声,池近忠当下便朝着院子走去了。
在他看来,决定了,他就会立刻去办,他从来都不是那种拖拖拉拉之人。
只是当他站到丞相府门口时,又忍不住暗自骂了的儿子一顿。
这相中谁不好,偏偏相中他容宗礼的女儿?
此时的池近忠早已忘记,容婉婉其实早就是他母亲相中的孙媳妇了。
站在丞相府门口,池近忠再次被他们的门房拦住。
池近忠眯了眯双眼,如刀般的眼神望着门房:
“怎么?你要拦本侯?”
一听这话,门房立刻站直了身子,连忙恭敬说道:“不敢,小的不敢,侯爷请往这边来。”
“就这样?”池近忠看着门房,表情明显不太好看了。
虽然也不是闭门羹,但这在池近忠眼里,这已经是对他平远侯不待见了。
他池近忠什么身份?
堂堂平远侯,竟然让他在这丞相府门口等着?
这样想着,池近忠的脸色能好吗?
在池近忠看来,只凭他的身份来丞相府,容宗礼与他夫人竟然不站在门口处亲自接待他。
这在他看来,就是很不给他脸面了。
这可不能让一个门房领着他进去,这不是不给他平远侯脸面是什么?
门房回头,不明所以地看着池近忠,“侯爷,您的意思是……”
“你家老爷不在府邸?”池近忠不答反问。
这话一出,再傻的人也能反应过来了。
何况门房也是一个机灵人,于是连忙朝着池近忠说道:
“侯爷等等,小的现在就去通知老爷。”
说罢,便急匆匆地往府里面走去了。
见状,池近忠这才算是满意了。
开玩笑,他池近忠亲自过来,容宗礼还这么大脸面不亲自来接待他?
府里,容宗礼与宋洁仪就是故意要晾着池近忠的。
只是看到门房这副样子,着急的也就只有容志鹤了。
“父亲母亲,你们要是再不去的话,两家的关系可就别想缓解了。”
“你们别以为人家相中你家女儿就如何了,我还相中人家女儿呢。连堂堂平远侯都上门了,你们还想怎样?”
这一次容志鹤是真的对自家父母有点失望了。
要他说,再怎么样人家平远侯都上门了,你们还这么端着,过意得去吗?
怎么就能揪着一点小事一直不放呢?
何况妹妹容婉婉如果真的能进到平远侯府的门,那也算是高攀了。
遍京城也就只有平远侯府的府邸最为金贵了。
就这样你们还想拿捏人家,是不是有点不自量力了?
当然,这话容志鹤是不敢说出来的。
听到自家儿子的话,夫妻二人也知道拿捏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