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 作品

第116章 战徐州(二)

徐州城外,硝烟渐渐散去,战场上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火药的气息。

湘军的士兵们疲惫地坐在堑壕中,脸上满是尘土和汗水,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虽然损失了三万余人,但最终还是挡住了陈小北的铁血军进攻。

曾国藩站在城墙上,目光凝视着远处的铁血军阵地。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胜利的喜悦。

他知道,这场战斗虽然惨烈,但湘军成功地守住了徐州,挡住了陈小北的进攻。

“大帅,”左宗棠上前一步,低声说道,“我军虽然损失惨重,但陈小北的铁血军也未能突破我们的防线。只要我们坚守堑壕,陈小北便寸进不得,迟早会被我们磨死。”

曾国荃也附和道:“大帅,左将军所言极是。陈小北虽装备精良,但我军依托堑壕,占据地利,他若再敢进攻,只会徒增伤亡。”

曾国藩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峻:“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加固堑壕防线。我们要让陈小北在这寸进不得,磨死他!”

众将领齐声应诺:“是,大帅!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确保徐州万无一失!”

徐州城外,铁血军的营地中,陈小北坐在帐中,眉头紧锁,目光凝视着桌上的地图。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思索。堑壕战的残酷让他意识到,单凭强攻已经无法突破湘军的防线,他必须另寻他法。

“陛下,”哈尔察走进帐中,神情凝重,“后方的物资已经调集完毕,粮草、弹药、药品等均已到位。我们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的持久战。”

陈小北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峻:“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加固防线。我们要与曾国藩打一场持久战,看谁能撑到最后。”

哈尔察躬身行礼:“是,陛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确保我军防线稳固。”

徐州城内的曾国藩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他也在从后方调集物资,准备持久战。

徐州城外,短暂的休整期间,战场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铁血军和湘军的营地相隔数里,彼此对峙,却再无大规模的冲突。

战场上,硝烟散尽,只剩下风吹过堑壕的呼啸声,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铁血军的营地中,士兵们默默地加固防线,搬运物资,修补武器。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陈小北站在高地上,目光凝视着远处的湘军堑壕,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陛下,”哈尔察走到他身旁,低声说道,“士兵们已经休整得差不多了,物资也已到位。但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难道真要在这里和曾国藩耗下去?”

陈小北沉默片刻,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峻:“曾国藩的堑壕防线确实棘手,强攻只会徒增伤亡。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另寻他法。”

他转身看向哈尔察,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传令下去,全军继续休整,同时派出探子,密切监视湘军的动向。朕要找到他们的破绽,一击致命!”

哈尔察躬身行礼:“是,陛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助陛下夺取天下!”

几日后,陈小北决定再次进攻。

徐州城外,短暂的沉默被炮火的轰鸣声打破。陈小北站在高地上,目光冷峻地注视着远处的湘军堑壕。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思索。

“传令下去,”陈小北对身边的将领说道,“全军炮击湘军堑壕,随后士兵进攻,务必突破防线!”

将领们齐声应诺,迅速退下准备。片刻后,铁血军的炮火轰鸣,无数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湘军堑壕。

“杀!”陈小北一声令下,铁血军的将士如潮水般涌向湘军堑壕,

然而,堑壕纵横交错,深沟高垒,湘军依托堑壕,展开了顽强的反击。

徐州城外,炮火轰鸣,硝烟弥漫。

铁血军的士兵们在堑壕前冲锋,悍不畏死,但湘军的堑壕防线如同铜墙铁壁,深沟高垒,火力密集。

铁血军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战场上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陈小北站在高地上,目光冷峻地注视着战场。

他的拳头紧握,指节发白,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士兵们前赴后继地冲向堑壕,却在湘军的火力网中纷纷倒下。

铁血军的士气虽然高昂,但面对堑壕战的残酷,伤亡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

“陛下!”哈尔察快步跑来,脸上满是焦急,“前线伤亡惨重,士兵们虽然勇猛,但湘军的堑壕防线太过坚固,再这样冲下去,恐怕……”

额尔赫也上前一步,神情凝重:“陛下,我军虽勇猛,但湘军的堑壕防线确实难以突破。若再强行进攻,只会徒增伤亡。不如暂时退兵,另寻他法。”

林凤祥也附和道:“陛下,曾国藩的堑壕战术确实棘手,我们若一味强攻,只会白白牺牲将士。不如退兵休整,再作打算。”

陈小北沉默片刻,目光中闪过一丝痛楚。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而坚定:“传令下去,全军撤退!不能再让将士们白白送死!”

哈尔察、额尔赫和林凤祥齐声应诺:“是,陛下!”

铁血军的号角声响起,撤退的命令迅速传遍战场。

士兵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军令如山,他们迅速有序地撤出战场,退回到安全地带。

战场上,只剩下无数倒下的铁血军士兵,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

徐州城外,战后的营地中,陈小北坐在帐中,眉头紧锁,目光凝视着桌上的战报。

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思索。

战后统计,铁血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两万人,这个数字如同一把尖刀,狠狠地刺入他的心脏。

“两万人……”陈小北低声喃喃,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痛楚。

他知道,这些士兵都是精锐,是大夏国的基石。他们的牺牲,让他感到无比的心痛和自责。

“陛下,”哈尔察走进帐中,神情凝重,“战后统计已经完成,我军损失两万余人,湘军的伤亡在三万左右。但我们未能突破他们的堑壕防线,接下来的行动……”

陈小北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峻:“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停止进攻。从今日起,我们不再让士兵们白白送死。改为每日炮击湘军堑壕,消耗他们的士气和物资。”

哈尔察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应诺:“是,陛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炮击行动顺利进行。”

徐州城外,夏日的骄阳如火,炙烤着大地。

铁血军的炮火依旧每日轰鸣,无数炮弹如雨点般砸向湘军的堑壕防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炮击的效果逐渐减弱。

湘军的堑壕防线虽然被炸得千疮百孔,但他们依然顽强地坚守着,仿佛一座无法攻破的堡垒。

陈小北站在高地上,目光凝视着远处的湘军阵地。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持续月余的炮击,虽然消耗了湘军的士气和物资,但并未能彻底击溃他们的防线。

而随着夏天的到来,天气越来越热,士兵们的体力也在逐渐消耗。

徐州城外,湘军的堑壕深处,炮火的轰鸣声已经成了日常的背景音。铁血军的炮弹如雨点般砸下,震得大地颤抖,泥土和碎石四处飞溅。战壕里的湘军士兵们蜷缩在掩体下,脸上满是尘土和汗水,眼神麻木而空洞。

“又来了……”一名年轻的湘军士兵低声喃喃,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他靠在战壕的土墙上,双手紧紧抱着步枪,仿佛这样能给他带来一丝安全感。

“别抱怨了,”旁边一名老兵吐出一口带着泥土的唾沫,声音沙哑,“这炮击都一个多月了,咱们不还活着吗?习惯了就好。”

年轻的士兵苦笑了一声,抬头看了看头顶的掩体,几块木板和沙袋勉强挡住了飞溅的碎石:“习惯了?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老兵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掏出一块干硬的饼子,掰了一半递给年轻的士兵:“吃吧,别想那么多。活着就行。”

战壕的另一端,几名士兵围在一起,低声交谈着。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一种麻木的坚韧。

“听说铁血军的炮火越来越猛了,”一名士兵低声说道,“咱们的堑壕都快被炸平了。”

“炸平了也得守,”另一名士兵冷冷地说道,“大帅说了,守住徐州,咱们就能赢。陈小北再厉害,也耗不过咱们。”

“可是……”一名年轻的士兵欲言又止,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咱们还能撑多久?这炮击……太可怕了。”

“撑不住也得撑!”一名老兵厉声打断了他,眼神中带着一丝凶狠,“咱们湘军什么时候怕过死?陈小北再厉害,也不过是个蛮夷之辈。咱们有大帅在,怕什么!”

战壕的另一侧,几名士兵正忙着修补被炮弹炸毁的掩体。他们的动作机械而麻木,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复一日的劳作。

“这掩体修了又炸,炸了又修,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名士兵低声抱怨道。

“别废话了,”另一名士兵冷冷地说道,“修好了还能多活几天。修不好,下一发炮弹就能要了你的命。”

战壕深处,一名军官正巡视着防线。他的脸上满是尘土,但眼神依旧坚定。他走到几名士兵面前,低声问道:“怎么样?还能撑得住吗?”

“撑得住,长官!”几名士兵齐声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麻木的坚韧。

军官点了点头,拍了拍其中一名士兵的肩膀:“好样的。咱们湘军,从来不怕死。只要守住徐州,陈小北就奈何不了咱们。”

战壕外,炮火依旧轰鸣,仿佛永无止境。战壕里的湘军士兵们蜷缩在掩体下,眼神麻木而空洞。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复一日的炮击,习惯了这种生与死的边缘徘徊。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住徐州,守住湘军的荣耀。

与此同时,在徐州城内的曾国藩站在城墙上,目光凝视着远处的铁血军阵地。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月余的炮击虽然惨烈,但湘军成功地守住了阵地,挡住了陈小北的进攻。

“大帅,”左宗棠上前一步,低声说道,“陈小北的铁血军已炮击月余,士兵们都快撑不住了。我们是否要趁机反击?”

曾国藩摇了摇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冷峻:“传令下去,全军坚持,估计陈小北也快撑不住了。守战壕,打呆仗。胜利终将是属于我们的。”

众将领齐声应诺:“是,大帅!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确保徐州万无一失!”